柬埔寨行之吴哥篇

2013-02-22 22:25 | 作者:山岚 | 散文吧首发

柬埔寨共经历了四个王朝,最早出现的是抚南国,统治当地达400多年,后于6世纪被真腊消灭。继真腊之后,公元802年,由醛耶跋摩二世建立吴哥王朝。吴哥,源于梵语,意思是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王朝到1181年醛耶跋摩七世,发展至最高峰。吴哥窟就是这个时期的杰作。15世纪,吴哥王朝被暹罗素可泰王朝入侵,弃城逃往森林,从此吴哥窟便于世上消失了。19世纪法国考古学家亨利莫霍在金边北方约311公里处的暹粒,发掘出埋没在森林中将近400多年的吴哥王朝都城,消息一传开来,立即震惊全世界,名列世界人类文明七大奇景之一的吴哥窟,终于再度显露在世人眼前。

在吴哥王朝期间,吴哥是王朝的首都,各帝王在此大兴土木,建造王城及大小寺庙,散处于40多方公里的土地上,景象极为壮观,据导游介绍鼎盛时期吴哥王朝的居民达到200万人。遗憾吴哥并没有中国那样的朝代史官,所以柬埔寨整个的历史鲜见足迹。倒是中国元朝时期一个中国使者在吴哥居住1年多,著有<真腊风土记>,为后人留下了一些有关吴哥王朝生活状况。而据真腊风土记记载,吴哥王朝是丰衣足食之地,很多过来做贸易的中国人也不愿回国,定居在这里。

大吴哥是高棉帝国最恢弘的宫殿城。在古代,这是一个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城市分别有四个门,城南门最具有观光价值。这里的护城河上有一座石,石桥两侧各有一列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拉着眼睛蛇化身的巨蛇王,神态各异,或平静,或微笑,或庄严,独独没有痛苦和不快,或者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高棉人,拥有着内心的宁静。又或者那样的太平盛世是多难的柬埔寨人最幸福的时期,我这样猜想着。走过石桥,便是城门,其顶端是巨大的佛像,微笑而又庄严的注视着每个进入城门的人。从门洞走过,似乎穿越着千年的历史,人由此变得渺小起来。

在吴哥城中央,,阎那跋摩七世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建造了贝雍寺(Bayon)。贝雍有54座大小宝塔,每座塔的顶部都雕有象征国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们从塔尖微笑着俯瞰四周,象征着王权至上和佛教神圣。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佛像,感受到他们潜在的威慑力,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四面佛在印度教中是指宇宙创造神梵天,如中国历代皇帝均称天子一样,似乎世界各地的专制帝王总喜欢将自己神化,以证明自己与平民的巨大落差,这是一种统治需要,还是一种心理满足

在整个大吴哥城的范围内,有一个长约300米的著名建筑—大象台,据说是当时国王检阅部队的阅兵台。大象台左右两侧是威武的石象,骑在象身上的是王朝的大臣们。这和中国皇陵前设置的石像是一致的,不知这是否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结果。在都城中央,建有宫殿,浴池,图书馆、回廊,完善的城市设施,足见吴哥曾经的繁华。只是这样的繁华因为战争被遗弃于丛林,几百年被遗忘的孤独使这里早已不见盛世的容颜,只留下残垣断壁的沧桑容颜让后人感叹和怀想。

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小吴哥是柬埔寨的印度教毗湿奴神庙,建于12世纪初,后成为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这里全部用砂岩重叠砌成,护城河环绕四周。神庙周围是依次增高的3层回廊,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以中心塔为顶点,形成高度依层次递减的高塔群。吴哥窟的装饰浮雕丰富多彩。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题材均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

北面墙的浮雕讲述着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故事中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之间的战争,仔细看人物形态,搏斗的人群有着魔与人的特征,坐骑多为大象,有轮车,弓箭,反映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这些浮雕的人物神态给我的感觉不是战争的惨烈,更像是手舞足蹈的陶醉

由于砂岩容易风化,大吴哥遗址的浮雕裸露在外的部分大多不见其模样,但小吴哥里塔上的浮雕大多保存完整,或者因小吴哥是最终用作皇陵,选用的材质和设计更加坚固和精巧。似乎古时的奇迹大多与皇陵有关,如泰姬陵,兵马俑,金字塔。看来世界各地的皇帝们都会想死后也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尊贵,这种人性贪婪在至上权利满足其欲望时,需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是我们无从得知的,不过这样的权利倒是能集合当时所有的精品艺术,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第一天随团游览的不尽兴,让我再入小吴哥,夕阳时刻的吴哥游人少了很多,清静的吴哥窟在夕阳下多了几分娇柔,野猴也进入其中,饶有兴致的玩耍。沿回廊行走,感受着古人的足迹,直到太阳不见踪迹,诺大的寺庙仅有寥寥几人,直至我们被工作人员请出来,热闹一天的古寺终于回复到沉寂

如果大小吴哥以气势恢宏让人驻足,那女王宫则以其精致让人慨叹了。女王宫在暹粒以北32公里处。这是个小巧的宫殿,专为女王建造。虽谈不上规模,但身处其间,不能不为装饰其门廊和墙壁的精美雕刻惊叹。由于其特殊的粉红色砂岩质坚硬,几乎没有风化,其精美的雕刻大多保存完整。一个仅有一半手掌大的浮雕也能看见人像上的胡须甚至牙齿。在这里由于大小吴哥的雕塑风化,不能得见真颜的遗憾得以弥补

距离吴哥窟30里外的比利寺,是皇家火葬的场地,也是很好的看日出的地方。为了能在比利寺看到太阳升起的一刻,凌晨3点半便同颦乘坐突突车出发。到达比利寺时仅4点钟,漫漫黑,打着手电来到寺庙的最顶端,整个寺庙仅我和颦两人,在一个魂灵聚集的地方,与断壁残垣相伴,顶着星光,背靠骷髅浮雕,听着音乐,心中阵阵发怯,但享受与恐惧并存的感受或者今生难得的体验

不知是否因比利寺是火葬的场地,这里的建筑不似吴哥是巨石垒起的建筑,而是火山岩垒积而成。周边的塔与我们现代的砖块一样,长方形的小块一层层垒起,我惊奇于当年就有砖块的烧制技术,更惊奇于吴哥遗址所有的石头间都没有黏合物,何以能将如此众多的石块和石头连接严密,古人的智慧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这或者也是吴哥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原因之一吧

比利寺入口是皇家火葬的火棺,而周围是通天塔,将头深入塔内向上仰望,天在塔顶的包围中如此深远,这时了解了井底之蛙的观天感受。据说印度教中,塔意味着山,人在山中才能升天,所以比利寺帝王们将火葬地置身塔中,塔四周由形态优雅威严的石狮驻守。遗憾狮子头大多被切割下来,据说是红色高棉为筹备军费向国外倒卖了这些珍贵的文物,一个不懂珍惜历史的政府是不懂尊重人民,也不懂尊重文化的,没有文化的根,任何的叶都只能枯败

如果说我们看到的吴哥城周围的遗址是正在修复的废墟,那里曾经的默然因为现代人的涌入已摆脱了孤独,那真正丛林里的废墟就要到离吴哥城65公里外崩密烈了。这是个已经崩溃的废墟,曾经有很多游人想来到这里探险,但因战争埋置下的地雷,刚开始仅有一些探险家进入。为开发此地,柬埔寨政府请德国扫雷专家对地雷进行了彻底清理,这里才正式对外开放。

进入崩密烈,巨大的石块崩塌遍地,阻断了入口,藤蔓缠绕期间,为已成废墟的神庙增添几分神秘的气息。凌乱的巨石无序的弃置,鲜见精雕细琢的工艺,倒为这座古老的寺庙平添阳刚和大气。几百年的孤独,树藤与树根与之缠绕相伴,那不遗余力的缠绕和迸发的生命力终于坍塌了这些阳刚的巨石,让人望墟兴叹。

我们在废墟上摸索攀爬,沿着废墟下到一处空地,幻想变成一株树妖,缠绕在巨石间,与历史尘烟中神的宫殿、佛的寺庙一同埋葬,在被弃置的过往,被湮没的辉煌里沉默

吴哥共有600座寺庙,有很多寺庙全不知名,这些寺庙密林环绕,落叶遍地,身置其中,很有些古墓丽影的时空

更好的了解吴哥文化,吴哥博物馆是不能不去的地方,这里珍藏了从世界各地搜回的文物,从佛像到门楣,立柱,横梁一应俱全,多媒体的介绍让人对吴哥文化有个概览的了解,遗憾吴哥鲜有历史记载,所以了解只能是概览了,没有记忆的文化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和探索空间,这是一种遗憾还是一种幸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