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一九四二》

2012-12-15 14:37 | 作者:慌乱了流年 | 散文吧首发

悲剧经不起推敲,你一推敲,一地喜剧。

——刘震云

去看《一九四二》不是因为冯小刚,也不是我有多么的伟大,希望去透过影像找寻历史的蛛丝马迹,还原历史的真相。我去看这部电影很大程度是因为刘震云,因为以前看过他的很多小说,从篇到中篇到长篇,这里头就有《温故一九四二》,当时看书的时候就有些触动,后来听说要拍成电影,有点小期待,也有些担忧,因为那部小说缺少拍成电影的诸多要素。后来也没听说冯小刚有什么后续动作,觉得是偃旗息鼓了,也就逐渐淡忘了这个事情,直到不久前冯小刚更新微博宣布《一九四二》过审,择日开播。于是又开始了小期待,今天全国公映,就一睹为快了,也算了了一桩心事。诧异的是看完后竟然出奇的平静,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甚至于会发笑,当然这不是开心的笑,是无奈。就像刘震云说的:这不是一部悲剧,你绝对不能把它当悲剧来看。观影途中也是笑声不断,让我深感欣慰。因为他们的精神高度竟与作者相同了。他们是很淡定的,而且很有自我表现意识,偶尔会给伙伴发表下自己精辟的见解,而那些没带同伙的也不甘人后,打电话给未曾到场的同伴,分享电影带给他们的快感。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概就是这样的。

影片讲的是1942年在河南发生大旱灾,随后蚂蚱横行,粮食颗粒无收。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自己的政权而忙碌,无暇顾及当地的灾难,政府的不作为导致灾区的秩序一片混乱。为了活命,穷人们义无反顾、团结一致,聚集在一起抢劫富人,于是出现了七十二大户悉数被抢的局面。剧中的主角范殿元就是被抢的大户之一,影片围绕着他家展开:从开始的大户到最后的家破人亡。他的儿子在与前来抢劫的民众打斗中被打死,家里除了事先转移的财产,全部被勇敢的抢劫者洗劫一空。于是走上了逃荒之路,途中儿媳妇产下一子,不久体力不支,离世。他的妻子也饿死在他的眼前,女儿被卖去了妓院。而他经历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去往陕西的火车,想着东山再起,怎奈当火车刚进入陕西境内时又被责令开回去,原因是逃往陕西的灾民太多,再过去陕西也会变成灾区。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灾民当然不愿意自己的梦想就这么破灭,于是纷纷跳下火车,往陕西方向逃去,却被军官用枪赶了回去,而他唯一的孙子也被捂死在自己怀中。

影片中的另一个家庭是处于底层的真正灾民,瞎鹿一家。瞎鹿其实不瞎,为啥叫他瞎鹿?我想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是最底层的人,他叫啥对于这个家庭、村子、国家,没有任何的影响。于是就像我们看到的——他就叫瞎鹿。有自己的母亲、妻子、孩子。他的妻子因为没有食物而去范殿元家偷东西,结果差点被非礼,为啥没有被非礼呢?因为在紧急关头是那帮和他们一样的、千千万万的、为了活命来抢劫的底层灾民救了他的妻子。后来在逃荒路上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母亲饿死在自己眼前。而他自己也因为看到外国记者白修德的食物动了歪念头,和范殿元一伙去偷外国记者,结果偷到的驴子因为天黑跑丢了,他去寻找,结果找到的时候已经被国民政府的军人宰了,他与军官理论,妄图分的一点肉,却被英勇的军官一招拿下,直接放锅里煮着吃了。他的妻子在苦等三天之后终于放弃等待,带着孩子继续着艰难的逃荒之路,最后为了被卖出去,与范殿元家的一个伙计结婚,当时正值年关,借着城内的烟花,完成了简单的仪式。婚后第一天就成功的被卖出去了。而那个伙计带着孩子们继续着逃荒之路,可是对于他们:命运就像上帝掌心里的纹路,不仅有无数的曲折,而且完全不由他们自己掌控。在九死一生之后终于爬上了运输灾民的火车后,他由于身心疲惫,睡了一会儿,醒来后却发现孩子们不知在何时被挤下了火车,为了寻找孩子,他毅然的跳下了火车,可是他最后找到的不是孩子,而是日本军队和那些与日本人合作的、聪明的中国人,中国向来不缺少聪明人,可是这个伙计偏偏属于笨的那种,为了孩子唯一留下的小风车,他顶撞了日本军官,结果被杀害了。

故事的另一个阶层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名政府,这个政府在影片里扮演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的角色。你可以从这里看到官场中你想要看到的一切。蒋介石政府整天在忙着下一盘大棋,对河南这枚小棋子不太放在心上,可是尽管他天天忙着下大棋,最后还是输了。他在国际事务中本来无足轻重,可惜他却一直在自以为是。而他的部下各级政府部门也没做出啥杰出的贡献来,以河南灾区的政府部门为例,当中央终于同意救灾的时候,他们商量的是哪个部门是灾情最严重的,该领最多救济物资。而伟大的国民政府军队当然也不甘人后,也要从救灾物资中分一杯羹。他们与商人合作,将军粮交与商人,并且一再提示商人他们不懂商业,不可投机倒把。另外一个阶层是以白修德为代表的外国人,外国记者白修德,本着对职业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冒着被辞职的危险。深入灾区寻找事情的真相,当然在这途中发生了一些事情,比如他的驴子和食物被灾民抢走,差点被炸死,当然还有看到狗吃人时带给他心灵的震撼。从灾区回去他带着照片想见蒋委员长,由于不懂规矩,遇到重重阻碍,最后在宋庆龄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蒋介石,蒋委员长迫于国际压力终于同意放下大棋盘,开始救这些无足轻重的灾民。于是河南政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分羹运动,而另一个外国人是教堂的神父,作为传教士他有自己的信徒,但是他的信徒在面对着身边一个个死去的人而无能为力时,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因为他觉得这个信仰没有带给他实质的好处,所以他就动摇了。这也是某一类人的通病,他们做事情的目的是实质的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就和你翻脸。与此同时日本开始进攻河南,给河南人民发放粮食,于是在河南战役的几个星期中有大约五万军人被农民解除武装。三个星期内,日军就占领了他们的全部目标,通往南方的铁路也落入日军之手,三十万中国军队被歼灭了。

影片的最后是一无所有的范殿元走上了回家的路,他当时已经万念俱灰,只想着自己死的离家近点。可是他遇见了一个和他一样一无所有的小女孩。于是决定两个人结伴而行,走向回家的路。。。。。。。

影片的中文名字叫《一九四二》,英文名是:Back to 1942.我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没有必要回到那个年代了。如果你想改变些什么,奉劝你尽快打消这个想法。因为即使过了七十年,有些东西仍然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人性的进化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即使再过几十年,人性也难以前进一厘米。如果你只是想记住历史,那也用不着回去了。因为你只是听人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可是假如你所记得的历史全是经过改造的,你记着又有何用?而掩盖历史者又该当何论?原著的名字是《温故1942》,温故而知新,你只需要看看来时走过的、真实的足迹,你就可以知新了。。。。。。。。

小说的最后是这样的:

日本为什么用六万军队,就可以一举歼灭三十万中国军队?在于他们发放军粮,依靠了民众。民众是广大而存在的。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四年,我们就是帮助了日本侵略者。汉奸乎?人民乎?白修德在战役之前采访一位中国军官,指责他们横征暴敛时,这位军官说:“老百姓死了,土地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日本人就会接管这个国家。”这话我想对委员长的心思。当这问题摆在我们这些行将饿死的灾民面前时,问题就变成:是宁肯饿死当中国鬼呢?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呢?我们选择了后者。这是我温故一九四二,所得到的最后结论。

因为是看了小说又去看的电影,所以不妨将温故拿出来,用温故《一九四二》做个题目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