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暂时的男朋友吧——虽然残缺,亦是美丽

2012-11-11 22:05 | 作者:大师陨灭 | 散文吧首发

总想复原,

完美画面,

已残缺。

如无声的影片,

落寞中去上演。

别轻描淡写,

字里行间,无法省略,

这秋日的信笺。

——李炜《残缺》

1。

两个月前,她出车祸,下肢严重瘫痪。

躺在病床上,两个月,就只眼愣愣地盯着天花板望。思维固然在坚苦地运转着。

想到那天,她赶着去采访一新闻发布会。从出租车出来,向路口赶,没注意从拐口迎进的汽车。就这样,她的膝腿宛似浮在半空,绵绵的,失去了知觉。

她躺在了这里。

这些天,她脑里闪现的除了那日被车撞的突然情景,还有数年前——她采访的某位女音乐家的事。

这位女音乐家叫张薇。以前是位女兵。1980年,她在一次野外军事演习中摔伤致残。面对即将走向生命尾端的诊断,22岁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挚爱,让死神却步。在此后的30多年里,高位截瘫的她成为西峡县民间音乐家,桃李满园。

当时她采访张薇,她正教学生们练习声唱。她的歌声,清亮明净,没有伤残后的悲观不振气息。她说:“像正常人那样开心地工作生活,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对,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她躺在病床上,一直温存着张薇面临采访时坚定乐观的笑容。“我承认我现在是瘫倒在床上,但思想的火花还能迸放。这就是生命。”她想。

“我要坐起来,继续工作、学习。是这样——一定得这样。”她伸长出双臂,急的似要在天花板抓握住什么。

她坐了起来,取过笔记本电脑。也许不能亲历临境地去采访,但她相信,记者承担着是人文关怀的责任及对社会真、善、美的揭示。她可以通过写专题论文的方式,发掘生活潜藏的东西,继续记者的工作。

写什么呢?——她一直在想。曾经历次的采访,加上这次车祸的亲身体验。“残缺”,这个词眼,映存在她内心底层里。

她想作关于“残缺”的专题论述。

可是她理解的不是很多。

2。

QQ邮箱里寄来很多朋友的信。都是安慰她好好生活的。她一个个地点看,体会着每位朋友的关心。

不知下翻到什么位置,突然撞出一署名为“不破、不立”的邮件。这QQ昵称,挺有意蕴,却不熟悉,应该跟发邮件者不认识。点开看一下,也是关心她的身体状况,说些安慰话的。

“到底是谁呢?”她想。也许是这昵称的吸引,她复制一下QQ号,查找并加他为好友。他很快回应,“Hi,你好!能让你主动找我,甚感荣幸。呵呵。”

“你是谁啊?”她想都没想,就问。

“我呀,你不会认识。”他回,“我是一新闻杂志的编辑工作者。偶然读到你的记者报告,觉得写的不错。就留意你的邮箱,记下你了。”

“哦,是吗?——那我们的行业相通哟!”

“嗯,是的。你的记者报告很有独特味道,吸引住我了。”他又回道。

“你的也是哟!——昵称,那么怪。”她也揶揄。

“这个······随便起的······不破不立嘛!”

“那请问何谓‘不破不立’呢?”她想看他怎么回答,也许还能看他瘪嘴。

那边确实迟钝了会,不过还是发过来一信息:“破坏产生出新东西,简单点就是这意思!”

“破坏产生新东西——可能吗?”她感觉到这观点的新奇,追问道。

“可能呀!”他坚定地回道,“这样吧,我发张图片给你看看。”

“哦!”她等着。

图片传过来了。是一个圆——不,不是,这圆缺了个口,算不得整圆。

“这张图看起来怎样——美吗?”他问。

“圆缺了个口,看着总感觉别扭。”她回。

“你再细细看,从缺口向圆内看,再向圆外看。”

她按着他说的,再看这残缺的圆。果然,视界将圆的内外联结起来,变得不那么断接。

“是呀是呀!有了新的感觉······”她激动的回复。

“嗯,缺口向内展其包容,向外显其无限。这缺口的圆,自会让你生出新的视觉连续感。”他回道,“所以才说,不破不立嘛!”

“好吧!你挺在行的。”她想到自己要作的专题论文,便回说,“我正需接触这方面,你这么懂,就辅导辅导我吧!”

“好的。”他简单回复。

3.

后来她知道,他不仅从事新闻杂志的编辑,也负责文艺方面的校勘。

借着他对文艺领域的了解,她广泛接触了关于残缺美主题的艺术作品。自那天后,他都定时地发些艺术作品照片或文本——到她的邮箱。她不能出院,只能躺在床上,就靠着电脑跟他聊天,讨论这些作品,或更深的话题。

这让她最近以来的沉闷一扫而空。除了丈夫抽空来看过她几次,或些朋友、亲人陆续的探望,这种沉闷,一直缠伴着她。

这一天,她正靠在床上,整理着笔记。QQ突然响了起来。

是他!他发来一信息,“今天工作结束得早,就好好跟你谈谈——残缺。”

“好的。”

“你看了这么多艺术作品,有哪些印象深刻的?”

“说不出。都好,又都不好。比如,维纳斯的断臂,我怎么也看不出它那残缺是种美。相反,我看出的只是一种残缺。”

“正解。确实,残缺不是美,但能产生美。”他回应,“维纳斯的断臂,更是种美的残缺。”

“你的观察力与感受力不同寻常哟!”他又补充道。

“不懂。太抽象。”她说。

“呐,那我这样说。你看出它只是种残缺,那么这残缺又感觉怎样?”

“呃——有种什么东西断了的感觉。”

“什么东西断了?”他问。

“萦绕的一种整体和谐的感知。”

“对了。就是如此。这种和谐的感知就是美感。你看到的残缺,就是美的残缺。”

“哦——是吗?——我不清楚。”她回答。

“美的残缺就是种悲剧,它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你看,使你对这种残缺遗憾感叹。”他续道,“能让人遗憾感叹,并引起对美的遐想,就构成美之残缺的魅力。”

“按你这样说,有美之残缺,亦有残缺之美咯?”

“嗯,不仅如此,美相对于残缺,亦有内外之分。”他回答。

“哦——?”

“这样吧,你告诉我你具体的住院地址,我去看你,顺便带些东西,解答你的困惑。”

“不用了吧!”她回应。

“用的着,用的着。总用QQ不如见面交流方便。”

“好吧!”她回答。

4。

之后几天,他一直到医院去看她。

每个中午、晚上,他都会到她病房里,陪她聊会天、解解闷。也会带来水果、盆栽,或者什么东西给她看。

那回他带过来一枚鲁迅纪念章,“瞧,这就是残缺所酝创的美。”

她接过这枚章,细细地看了下。纪念章上只显着鲁迅头面突出的侧观部分,其它部分丢空。除头像外,其余只刻了些浅层文字。这更将鲁迅残缺的头面凸显,通过空阔的联想,续连起鲁迅的深邃形象。

残缺,却又不缺。是源于残缺事物能激发人的联想,勾画出其可能性的完整面,从而创造出新的美感。

那些回,他来得真是好勤。虽然过来只一会,但确实勤快。

丈夫为了她和家庭,工作忙,不常来看她。这个男人,渐渐走进她的生活,成为她生命的补剂。

这个时候,特殊的时段,躺在床上干搭着,总不如多做些事。心底自会落寞,有个人,能带着她脱离这种苦境,也还是可以的。

她一直想着这个人。这个意外闯进她生活,却能让她觉得生命充实的人。

那回他又过来,带来一惊喜。他手里拿着把二胡。

“呵呵,以前学过点。今天就献丑,为你奏一曲吧!”他一边调弦,一边说,“二泉映月听过吗?——我就奏这曲。”

“额······这你都会,好吧,我听着。”她讶异说。

他演奏了起来,不坐着,反而站着走着。定着把、滑着音、沉住气,弓均匀地压着。一指在弦上抖颤着。音乐的节奏流淌而出。初时自然、深沉,后时平稳、沉重,再时激昂、热烈,又时趋缓、宁静。这就样,轮环了几回,才结束。

“怎么样,不错吧?”他奏完后,问她。

她迟疑了会,说,“嗯,还不错。”

“你听出什么了吗?”他又问。

“情绪跟着节奏起伏的厉害,但整体还是谐和的。”她说。

“除了音乐节奏,给你的更多感觉——感觉呢?他迫切地问。

“苍凉、悲壮。”“然后呢?”“然后?——然后就有种撼动的旷远。”

“嗯,对了,体验挺深的。”他接道,“这就是残缺的内在美。通过残缺创造出新的震撼美,是要在残缺中造出辉煌。”

“哦,好吧!”她跟着应道。

5。

这些天,就这么过来了。

她琢磨着她的专题论文,想的挺多。而且有他的帮助,获益匪浅。

唯一的缺憾,就是很长地卧在病床上,没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麻木了四周单白的色彩,想出去看看,即使不能行走,出去看看也行。可是不能够。

她向院长、护士提过这要求,都不容许,考虑到她的腿疾。

她偶然地向他提起过,只是随口说一句。

第二天,他下班,匆匆地赶了过来。“你真想出去看看吗?”

“额,你有办法吗?”她惊讶。

“方法,有呀!都是人想出来的。”他很轻松说,“你看——”。他用手指向门外。

外面走进了两人,还提着折叠式的睡架。

“走,我们要冒天地之大不韪。抬着担架,救治着渴望回归自然的性灵。”他宣布完,便与同伴展开睡架,叫着她做好准备。

他们真把她抬了出去。医生、护士们看到了,都赶过来拦着。他跟医生好生解释。费了番周折,终于取得他们的同意。不过不允许走远,就在医院室外走走就行。

就这样,她得以圆了一次愿望

当晚,她很安宁。打开电脑,愣着发呆。她想到白天他的急迫表情,心头暖动。不由自主地点开了他的QQ空间。她从来没想过,这样去了解一个人的世界。

,她破了例。

他的日记,记载着他心灵的轨迹;他的说说,睿智也很幽默。正怔神间,竟意外地在他照片集里,看到了自己的一张照片。旁边添了标签:“迷人的你,不该驻进我的心房。”

她讶异,却又安静。

第二天,她跟他用QQ聊着,“你喜欢我?”她直接问。

“呃,是,是吧——不过搁置心底已很久了。”那边回答。

“什么时候的事?”

“很久,很久了。”“有我照片是怎么回事?”“我偶然在工作室,见到你采访现场时的照片,就收藏了。”

“我已经有老公了。”她说。

“知道,知道。”他回。

她没再问。

6。

之后,她还继续跟他联系着。专题论文还未完备,她需要他的指导。

还能这么放开,跟他继续自然相处下去,得益于最近对“残缺”的深刻认识。这得感谢他。他曾爱过我,或许现在还爱,这有什么影响呢?对于他来说,这份单恋,也许是残缺的,但却可以给予他——完整的感觉——一种生命体验的完整连续感。

残缺,也是种圆满,不是吗?——他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我又何必在意呢?

她跟他继续联系着。

躺在病床上,她不再那么沉闷。她感觉到生命的血液在她身体里跳蹦。残废的腿不再虚飘,变得沉实。

在床上翻来覆去,想来,原来人生本就处于未竟的状态。虽知生之时,不知死之向。就在这未完成的旅途中,面对着繁多的残缺——因为人生本就是残缺的。然而人生又是完整的,因为构成残缺的主体——心理经验、现象等的连续。这样看,残缺,亦是种圆满。

想到这,她豁然开朗。默默地做出了一决定。

她约他见面。只说要告诉他一件事。

他惶惶地过来,想着她要告诉他什么。

“别想太多,叫你来,就是想告诉你——做我暂时的男朋友吧!”她说,很坦然。

“呃,这怎么可以——”他诧异道。

“怎么不可以!只是男朋友,不是丈夫,还只是暂时的。”她续道,“我所说的男朋友,你得理解准确!”

“不逾矩、不违俗,依可如纯真情愫之初。这样理解吗?”他说。

“嗯,可以这样理解。”

“为什么要这样?”

满足你曾不能就的宿愿,让你可以敞怀,完整地爱一回。”

“不用了。我喜欢现在——这种残缺的爱——给我的感觉。虽然残缺,亦是完整。”他拒绝说。

“所以,只叫你做我暂时的——男朋友,不会是丈夫。”她说,“不会陪你一生,只会陪你一程。”她解释道。

“这还是一种残缺,是吧?”

“嗯,以此残缺,换彼残缺,换不换?”她诘问道。

“呃,这得让我想想——”他回说。

【完】

后记:这篇小说,严格说来,不算很好,缺少了小说很多的构成要素。比较大胆,突破社会习俗的惯想,试图挖掘出人性中本质的东西。也在于对自然与世俗的矛盾的揭示。更重要的是“残缺亦是圆满”的主题,有着极大的表现空间。

另外,这时,我想对你说,如果你看到这篇小说的话。不要认为,我是想,通过这篇小说,向你作类似小说中同样的愿望诉求——“要你叫我做你暂时的男朋友”。我没这样想。我说过我已证悟,这不是假的。我本来想稍改这小说,可已经酝酿好了,改了就少了那味,妨碍深刻主题的表现。我只能保留原稿,就这样写了。我希望你别多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