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雨,淋湿了梦

2012-08-04 20:34 | 作者:日月潭 | 散文吧首发

这个天,终究是我们不可避免要谈论的话题,我很喜欢雨,也常在雨天走进雨里,也常在雨天淋湿了自己。在匆匆奔波的日子里,在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时光里,不知是真的走向成熟,还是在真真切切的生活面前略显疲态?夏雨,在个夏天对于我并不是写的那么轻松,7月21北京暴雨夜晚把我淋得好不狼狈。

记得那个周六的下午,在公司培训室分析师还在滔滔不绝精彩的演绎着,大家都没有想到雨会下成那么大,可下班时我们才发现步行来的人是根本无法回家的,无奈的自己干脆又回到了培训室,那是在尚都国际中心30层,看着窗外的雨真是让人恐怖,我都不敢靠近窗户,害怕那雨会把我吸出去,那是30层的高度,晴天的时候我经常在那俯瞰整个朝外soho的CBD(中央商务区),我现在只能说那一晚上很挑战我的心理,离家有六个月了,暑假还没回家看看,考试完下午就直接来到北京,那个夜晚我更想念父母。那个害怕,孤独的雨夜,我突然发现难道我真的又长大了一些?不管我们长到多大,不论我们在哪里,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坚定的守护神。

那个暴雨夜过去好多天了,当人们对那场暴雨的谈论不再那么多时我觉得有必要回忆一下那个让人失望愤怒无助冷酷的夜晚。我不想满腔愤怒地指责批判任何人,也不会无限放大一些事迹的光圈,那是我亲身亲历的雨夜,我有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暴雨里,做得唯一也只有他们是让人感动的,一部分的市民和在京的外地普通工作人员,正是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市民汇聚并传递着那份“正能量”成为暴雨中北京城互助公民行动的关键词,将越来越多的温暖汇集起来,慰藉着灾难里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我不是学建筑学的,但面对这样一场大雨就让好多地方成灾受难吗?建筑既是要供人使用,就必先要认识人,才能为人办好事,而人类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都是“人”的学问。从点到面,从门到墙,从地面到地下,从社区到城市……只要与人生活有关,莫不是建筑学的范畴。当科学文明渐渐替代了历史文化,成本效益慢慢掩盖了人文元素,生产效率催生了专业制度,经世致用只剩下了经济实用,视觉艺术取代了美学观念,专业知识演化为“通通不识”,如何能建造出好的建筑、好的城市?《中庸》有言“道不远人”:一座好建筑自然是“以人为本”的建筑,一座好城市当然是能令社区融合、市民安居的城市。下水道是一所城市的良心,没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没有一流的城市。

大雨颠倒了城市,这里乱了阵脚,我相信经历那个雨夜过后,一切又会很快恢复到从前,王府井依旧会昼夜不停歇的热闹非凡,天安门依然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深厚凝重的北大和清新俊秀的清华依然是一代又一代学生想的殿堂。这个城市里,人们在不停追逐的是什么,只有自己真正知道。有人说为了钱,有人说为了权,有人说真俗,那是为了理想,然而理想终究还是为了名或利,真正在追逐梦想的人,好少。人们在诉求名利,诉求被认可,也诉说梦想。我一直都喜欢快乐的人,正能量的人,因为觉得真正快乐的人所追求的是不浮躁的东西,非名非利得失无意,自然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在这个浮躁着功名利禄的社会中,能够真正打动我们内心的东西越来越少,人们变得越来越善于伪装隐藏自己,但我们还是不能那么悲观,相信生活永远在于自己的发掘,只要你认真的去生活,去真诚的对待匆匆际遇人群中每一个人,你追逐梦想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平坦,最重要的是你的人生会因此而快乐不少。熬夜看了3期的《中国好声音》,我本人感觉挺不错的节目,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包容的眼光看待它吧,我相信它的初衷是好的,最起码我们每个人内心需要那份纯净,那份激励。它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舞台,听着声音好听的选手诉说自己的梦想,尤其是那几位北漂的歌声及他们的漂泊历程,更是丝丝沥沥的触动了我久违的感动,让我舒舒服服的主动掉下了眼泪

在这座城市,没有钱是很惨的。但我总觉得只要你生活,用心地去体会活的意义,那么,无论钱多钱少,都不会活得太差。钱少有钱少的轻松,钱多也有钱多的苦恼。北京2000万人有2000万种活法,看着别人成功故事,然后沉下心,稳住气,心平气和地过自己的日子。但行好事,不问回报,做个爱生活、充满正能量的人,内心才会快乐。

这个城市,需要更多正能量的人来温暖。希望我认识的所有人还有那些每天在为生活挤公交乘地铁的陌生人,不管你们人在哪里,过得怎样,开心就好。不管世界怎样浮躁,保持对生活的坚定执着,大太阳光芒万丈,一定会把你照亮。最后也把这篇文章献给我那些在紧张中复习考研和刚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朋友

2012年7月31日

于北京朝外soho

评论

  • 别天山人:大雨中流逝的不仅仅是积水,还有鲜活的生命。他们当中,最小的才五岁。
    回复2012-08-04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