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童 年

2012-05-04 14:21 | 作者:云淡风轻 | 散文吧首发

童年代表着天真,快乐,无忧无虑,对于80 ,90后兴许如此,然而70后的我童年的记忆夹杂着更多的是涩涩的酸楚。拂去心间尘土,静思冥想,久远的事情渐渐浮现,斑驳的记忆在这静里拼凑成了泛黄的相片。 1978年改革开放的风吹遍了神州大地,然后事实那场风从北京刮到家乡足足刮了五六年。儿时父母依然每天在生产队辛劳工作,挣工分养家糊口,一帮小孩在篱笆墙里呆呆的望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可怜,无助。终于有一天我逃了出去,结果招致一顿毒打。于是父母怕我出事,便早早让我入学。尤记得那时入学五块钱,期末还能退还二三块,当然那钱是不可能给我花地。

在那个物质匮乏,一切都是凭票供给的年代。鱼,肉是极度奢侈品,孩时记忆里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像样的饭菜,平时千篇一律早晚一根咸瓜,中午则是一个素菜加个汤,一日三餐里一般要加点粗粮,那时并不是为了健康实在是口粮不够。每个月二两半的食用油,真的像首歌唱的菜里没有一滴油。父亲炒菜时用小瓷勺沾点油在锅边迅速溜一圈的画面记忆深刻,其实那就是不让菜粘锅,如果那年代有不粘锅的话估计哪点油便省了。即使这样勤劳简朴的父母扔将省下来的油卖了贴补家用。家里养了鸡鸭,当然少不了一头猪,那年代不养猪要上税。鸡鸭下的蛋除非有亲戚来平时没的吃,凑够数母亲便早早上集市,而我就像小尾巴一样跟着,因为老妈肯定会买根油条犒劳下,能吃到油条已算美味大餐了。

七八岁的时候,显然我已是家里的小小劳力,常跟谁父母下地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十一二岁时已是半个劳力了,父母那时已在乡办工厂上班,每天上班回来依然下地耕作。有次父亲因公出差一个多月,时值农忙,于是每天放学回家便陪同母亲下地,晚上九点多顶着星星月亮回家,饥肠辘辘,疲惫不堪,母亲看着我满是血泡和老茧的小手心疼不已,一向坚强的我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那年我十一岁。

工业落后的年代,致富只能是养殖业了,然而缺乏科技的指导,基本都无果而终。鸡苗抓回来先死一半,剩下的也都跟得了呆小症,尽管哥哥与我每天抓蟾蜍煮了一大锅喂养,那小鸡依然是个个形容猥琐,如同侏儒一般。后来知道是鸡密度太高出汗不长个了。种桑养蚕,可我印象里没见到蚕吐丝结茧,当然更不会化茧成蝶。养肉鸽的时候,最初想着鸽子下蛋,蛋孵鸽,如此循环,定有收获,然而结局是唯有二只种鸽每天遨游天空,堪比信鸽。杀之下锅煮两天肉质依然坚硬,最后不知成了哪只流浪狗的美餐。最成功的就算养兔子了,坚持了几年,清晰记得母亲在屋后剪兔毛,我则在一旁帮忙按住小兔,脱了毛的兔子白一块红一块甚是滑稽,每每想起很是温馨。然而兔毛掉价,结果是一只只的兔子被扔进了装满开水的瓦罐里,成了餐桌上的美食,如今再品兔肉实在没有那般美味了。

童年痛并快乐的生活着,自由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自制弹弓,弓箭,火柴枪,是男孩的拿手好戏,于是一到周末难免一场大战。春天拿着小棍子在土胚墙掏蜜蜂是最大的乐趣,天则是孩子的天堂,套知了,下河抓鱼摸虾,顺手在田间地头摘点瓜,偶尔也去农家后院摘几个桃子都是自然不过得事,运气不好的时候也会招致大人们的呵斥追赶,孩子们一哄而散,当然明天还会继续来的。村里一条废弃的水泥船是孩子的最,人多的时候常会撑着船来回逛,船老大轮着做,那感觉只有一个字爽。每天晚上,捉萤火虫,抓蛐蛐,或者再到河里补个澡,直至深夜方归。在蚊帐里放几个萤火虫忽闪忽闪,点亮着童年纯真,沉沉睡去。很晚睡其实并非喜欢大自然,实在天太热,那时没有风扇更别提空调了,蚊帐更是密不透风,暖夏热。一觉醒来大汗淋漓。冬天也并非无所事事,孩子们一般会沿着河岸放火烧枯草,烈火熊熊温暖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顽皮的孩子们难免会把人家的柴垛一块给毁了。当然冬天最懊恼的就是路,早上出门干爽放学回家则满是泥泞,于是上学必备靴,现在回想甚是好笑。童年的时间过得如此漫长,总盼望着过大年,因为有新衣穿,有肉吃,有爆竹放,还有那么一丁点压岁钱..........。

岁月的年轮匆匆走过数十载,我亦不在年轻,那个孩时的梦依旧徘徊在我脑海挥散不去,那夜梦见父母老去离开了我,我哭着喊着希望苍天能把我的生命赋予他们,那晚我哭红了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