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江滨夜

2008-10-27 09:06 | 作者:花花布衣 | 散文吧首发

??华灯初上,幕下的江滨公园笼罩在一片温情之中。??七十年代末,少年不谙事的我从乡下到城里参加高考。第一天考下来,晚上就独自跑到大纳凉解暑。徜徉于桥面,头脑几乎一片空白,也不去想第二天要考什么,对关乎前途命运的高考几乎抱着无所谓态度。??其实当时我平生头一回到大桥来,是出于对城里人夜晚休闲方式的好奇。我看到城里的人们,准确说应该是中老年人,有的腋下夹着一张席子,有的手提一张竹椅,还有的带着手电筒、蚊香,往桥的路肩一搁,便开始享受敖江凉爽的夜风了。桥下一字排开的妇女们浣洗的身影,似乎可以算是江滨夜一道别致的风景了。而在我的老家,直到天摸黑才结束一天的“双抢”。男人们放好打谷桶,倒完最后一箩筐谷子,把散发着泥土和稻蒿气息的衣服随便往门槛一扔,就开始冲凉。有的在家里,有的到小渠边,还有的到井边打上一桶桶凉飕飕的井水,呼啦啦的,那感觉才叫做冰爽。女人门呢,便忙着生火做饭,打理猪食。夏夜真正开始纳凉休息,都要在晚八点以后。通常是在空地摆上竹凉床,点上一捆艾草驱蚊,手执一把蒲扇,或讲古,或聊天,或议事,直到暑气消退,身心惬意。现在想来,那情形无论在城里还是乡下,与其说是怡然自得,不如说是那个生活单调的年代一种难得的谐和与温馨。??调到城关工作后,也时常夜晚到江边溜达,感觉除了多了几幢漂亮的洋楼外,江水悠悠还依旧,两岸草堤向故人。或许在我看来,敖江畔的风景大概只有含光塔了。可是,自二00六年起,县里投资五百万元,要在新旧大桥间的江畔修一个公园。这里,居然悄无声息地开始变了。于是,在我、在城里人的脑子里第一次有了江滨公园的概念。??新年初的一天晚上,新落成的江滨公园像磁石般吸引凤城市民纷纷涌去,这里正举行激情江滨大家乐活动。偌大一个公园,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参与狂欢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或站或坐,或唱或和,整个公园弥漫着激情与温情融合交汇的气息。你方唱罢我登场,凤城市民第一次可以随意担当歌者、舞者、观者。孩子们灿烂的笑靥,老人们温润的面容,姑娘们婀娜的身姿,在这一晚充分释放和展示,一览无余。欢歌笑语乘着轻轻拂过的风,掠过江面,向敖江两岸、向远处起伏绵延的文笔山飘去,我甚至猜想,此时水里的鱼儿,定然簇拥在岸边,和着歌声舞曲,过一把此曲只应天上有,江中能得几回闻的乐舞之瘾。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到了幸福感三个字。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磨合的产物,而幸福感则是纯粹从心里生发出来的感觉。高楼大厦,锦衣玉食,前呼后拥,至多只能说是幸福,但未必就有幸福感。而一缕清风,半壶粗茶,安步当车,随性放歌,这发乎自然的感受,就如波光粼粼的敖水,让人的心里源源不断地荡漾起幸福的涟漪。生活在凤城的人们,像所有人一样,对幸福的理解或许不尽相同,却也能随时随处从心底迸发出幸福感来。??同当年的情形相比,如今凤城市民夜晚休闲的去处可谓甚多。仅是公园,就有陈第公园、温麻公园、玉泉公园、江滨公园等。春夏秋,寒来暑往,执著的凤城人,呼朋唤友,三五成群,晨起锻炼,夜往健身,上演着一台台好戏,也装点着一道道律动的景致。每个夜晚,他们都为心灵空间敞开一扇窗,让清新的空气穿透身心,让幸福愉悦的感觉周身曼延。如果说,优美的舞曲唤醒了凤城人的激情,那么,这种激情其实就是温情的前奏。激情如初恋,如闪电,如烈酒,而温情却如相扶到老的情侣,也像是一颗颗柔顺安静的星星。??我喜欢江滨公园,就是喜欢这种感受。从旧大桥桥头江滨大道往西走,只需几分钟,就到了公园。晚上九点左右,激情过后的人们渐渐散去了,而我此时便独自来此漫步。??月明星稀,草虫呢喃,汩汩敖水静静地流淌。沿着公园台阶顺势而下,手扶大理石栏杆,我贪婪地享受江面徐徐送来的新鲜空气。轻柔的音乐,也不时从装饰成蘑菇状的音箱里向我的耳边飘来。放眼四周,新旧大桥的灯光与公园内华美柔和的路灯交相辉映。对岸高层住宅成排成排的窗口射出的光亮,与江面上的星月倒影相牵相偎,让人倏忽间产生一种不知何处是灯,何处是星的幻觉。园内树影婆娑,花草安详,曲径通幽,疏影横斜,只要变换位置,眼前就有不同的风景。??面积2。7万平方米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或者说是标志性景观,当属园内广场的张拉膜了。远远望去,隐隐绰绰中,这个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敞篷式白色建筑,圆润清秀,纯洁大气。虽然不十分伟岸,但正因如此,使得它与整个公园的景色更加协调。每一次我走进它,都会驻足仔细打量,试图循着地面色彩斑斓的射灯方向,从不同的方位体味它的造型,解读它的含义。我仿佛看到了展翅高飞的金凤,也仿佛看到了自由翱翔的海鸥,还似乎听到了曼妙悠扬的奏鸣曲和激昂瑰丽的华彩乐章。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更是生活在金凤大地上人们的一种情怀。也只有此时,我的思绪才会恣意飘扬起来,发散开来,难以名状的温馨和温暖,伴着江滨公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传递出不尽的情愫。??皓月当空,星星似目,江面若锦。夜阑人静,偶尔看到一两对情侣盘桓于园中,有的搀挽依偎,有的并肩凭栏,那柔情蜜意就像回潮的敖水温情地上涨。我想起《中庸》里的一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公园出口的台阶旁,那尊每晚忙着迎来送往的海鸥塑像似乎疲惫了,温顺地望着我。面对这个浑身闪烁光影的金属,我忽然想宽慰它:凤城人记得你的,快休息吧。当然,我还不忘向那些营造温情江滨的人们道一声谢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