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的遗憾

2012-02-04 17:18 | 作者:夕阳红 | 散文吧首发

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的仙逝,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痛惜。特别令人难忘的是,钱老病重期间,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医院探望,钱老也曾多次在病榻上不无忧虑地对温总理说:“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就培养不出像诺贝尔那样的科学家和杰出人才?”斯人已去,言犹在耳。可以说,钱老的忧虑为中国的教育打了一个沉重的问号。这问号对中国教育的警示意义是发人深省的。

一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为科学事业付出毕生心血的大科学家,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祖国科学事业生生不息后继有人的问题,这是一种何等感人的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据悉,这位自然科学界的泰斗自退休后便深居简出,又从自然科学转而致力于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为国家培养世界级火箭航天专家,继续耗尽他一生最后的精力。然而,天不从人愿,最后钱老不得不留下他未竟的事业,带着终究没能亲眼看到能替代或超越自己的科技英才的遗憾离我们而去。

钱老的遗憾须靠后人弥补,钱老病中提出的问题有待后人去寻求答案,钱老生前未竟的事业当由后人来完成。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难以培养出世界级的科技英才,难以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这当然有受教育者的主观原因和教育者、教育体制的客观原因。然而,我们现在的第一要务是探寻问题产生的症结,首先应该反思其客观原因。如果用钱老生前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来对照我们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体制所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应该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据在钱老身边工作多年的众多著名科学家和钱老弟子们的回忆研讨,钱老躬亲践行的教育思想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要有一个宽松、融洽、活跃、民主的学术研究范围,要有一个打破清规戒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机制,钱老并力主学龄提前、学制缩,确保人人及早成才;二是拓宽科研人员和理工科学生在自然、社会、数学、系统、思维等科学领域的知识面,培养理工文艺结合的“全才”;三是要倡导推行科技与哲学的统一结合、品德情感与智慧能力并重,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兼备。由此可见,创新突破、真才实学、德才兼备是钱老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是对合格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的严格要求。然而,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我国的大中小学、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对此,作为一名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退休教师,我想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在创新突破方面,我国的教育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一成不变的学制。早在6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过“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主张。然而自“五四”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沿袭了近百年从小学、中学基础教育阶段的12年学制,且长期使用落后于时代和国家人才需求的陈旧教材,倡导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以及严进宽出的升学考试制度,至今没有任何根本的改变。如此墨守成规的教育体制,不知扼杀埋没了多少大可造就的栋梁之才。殊不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甚至连一般的合格人才都难以造就,更不用说培养像诺贝尔、钱学森那样的杰出人才了。

在真才实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数挂帅、升学第一、唯文凭论、高分低能、知识面狭窄,不求甚解。所谓“真才”,即一专多能、知行统一、学以致用之“才”。所谓“实学”,理应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格物致知、基础扎实之“学”。然而,当前在我们的科研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是:学风浮躁、浅学辄止,弄虚作假、沽名钓誉,急功好利。理论脱离实际,有学历而无能力。教师为创收而教,学生为文凭而学。学理科的缺乏文科常识,学文科的不懂理科知识。这样的教育,又怎能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杰出人才。

在德才兼备方面存在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是:重才轻德、有才无德,甚至无才无德。“德”与“才”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德是才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大才往往是大德的具体表现,而德则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钱老生前也常告诫他的学生说,一个科技工作者,首先应该懂得怎样做人,然后才能懂得怎样做学问。钱老言必行、行必果,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是有口皆碑的。50年前,钱老在海外功成名就后,却不顾个人安危,冲破层层封锁和阻力返回祖国,就是凭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报效祖国的思想动力和卓尔不群的学识才能,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便带领一班人创造了“两弹一星”上天的奇迹,这就是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大有作为的佐证。

如果以钱老的“品德情感与智慧能力并重、高尚品德与科学精神兼备”的教育思想来衡量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就不难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教育者必先自我教育,己不正何以正人?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我们有不少教师却只管授业教书,不管传道育人。有其因必有其果,于是就有很多学生便只重分数文凭,无视品德操行。而学校也奉行“智育第一”的原则,仅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最为薄弱的环节,有的学校干脆连政治课也取消了。试想,如此重才轻德的教育,还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吗?还能培养出像钱学森那样大有作为的杰出人才吗?!

为此,我们只有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标本兼治地克服中国教育积重难返的种种顽症,才能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完成钱老未竟的事业,以弥补钱老留下的遗憾。

评论

  • 雨后彩虹:读老师文章想起了教育界提出的“一桶水”的理念。老师必须具备“一桶水”才能够给学生一杯水。按照这样的观念,真的很难培养出像诺贝尔那样的科学家和杰出人才了。因为学生不会“青出
    回复2012-02-09 15:53
  • 雨后彩虹:回复@雨后彩虹:于蓝而胜于蓝”。
    回复2012-02-09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