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011-11-04 15:45 | 作者:紫墨青函 | 散文吧首发

大千世界,迷繁纷覆。因自然、人性之诸多不可测,遂使人们执着一念,于困惑中寻找开解的良方:需要一个图腾。于是信仰诞生了,它寄托着人们内心的向往和期盼,也间接表露着对人性深处孽根无法排解的无奈

信仰,不胜枚举,视人的环境、地位、心性、素质等等而定。宗教的,文化的,物质的…。。不一而足。而文字是一种大众化的信仰,何故?它不需要地位、金钱和学识高低等来界定,喜欢就行,无关雅俗,各有存在的土壤。

人之所以是人,是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大脑——借题发挥,甚至不借也可以任意挥洒,由此及彼,还可以把一个本能的行为,上升至精神活动的高度。这便为文字产生提供了契机。

文字诞生之初,只是记事工具而已。仓颉造字时也不曾想到后辈人会把它发挥到如此极致吧?就像原始的嘴,原来不过吃食用的,再打架使使,只有人类把它发展成一件世界上最美妙、最为重要的工具,无论古代、现代,如空气一般不可或缺!

现代人的视角应该较前人宽不知几何,想来会觉得更充实、更自信:我们一天接受的信息量或许比前人的一年还多得多。然而,人们在文字表达上却多失偏颇:似有退化的迹象,就记一件事——痛痛痛。。。。。!

文字功能;记录人类的足迹、文明成就,尽社会责任,抒发情怀,怡情消遣等等。可有些人好像就是为了耍弄文字,炫耀笔头,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就连这一隅之地亦是如此!

某于文字乃一尘芥耳,见识有限,所以太高深的也不会,所言只是表达自己浅显的看法,故多有偏颇,权当笑谈。

文章若要与众人赏,那么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理性!抑恶扬善是文字应有的功能。歌唱美好自不必言,但无需太花哨,生僻用词还是少点为妙,否则就成孔乙己了。

对现实阴暗面的批判也都是积极的,而要人接受就必须注意行文措辞,动辄粗口毕竟是件失体面的事。你也许会反驳;“现实如此”。我不否认丑陋的存在,但也不是你一个人看见吧?所有良知尚存的人都在努力,何况同样一件事,也可以有更委婉的表达,这样才容易引起共鸣。如果你还强辩,那我就再问一句:你为什么喜欢穿干净衣服?难道你愿意住在垃圾遍地的地方?

文字表叙心情,承载我们的喜怒哀乐,提醒人们去珍惜眼前,避免重蹈覆辙,是很有意义的。但有些文章满纸哀嚎,好像这世间一无是处、所有人都对不起他。果真如此?那你自己该反省了。败人清兴,该抱怨的是读者!

以哀、殇为美,这也算是一个毛病。事不如人意,发泄苦闷,以手写心,因哀而文,无可厚非,引用古人一两句经典怨词也行,但若只是为了吸引眼球,伪哀而文,把前人那些凄美词句稍换头面、满纸拼凑,就当做自己的文章,这就有些令人反感。糟践古人不说,也把自己弄得庸俗不堪。不太高明的做法——掉底子!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毕竟得朝前走,弄些高兴的怡情美文不好吗?看着也舒坦!

现在有些所谓的美文,只有形式,失去了本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在乎你用什么形式去表达,香词美句也罢,市井俚语也行,好的内涵才是一篇文章的内核。

有些文章刻意追求辞藻的华美,拼命想弄得高雅些,更有甚者以为自己多高明,错用、乱用文字,牵强附会,无视传统,却忘记了文章的基本精神:传承、清润、洗涤灵魂。这会导致什么结果?不堪、媚雅!

有媚俗就有媚雅,其特征:空洞、装腔、附庸风雅、故作高深,看得人一身鸡皮疙瘩——假!

有些人喜欢装雅,却根本不知‘雅’为何物。其实雅俗根本没有本质之区别。诗经里好多就是农人闲暇吟唱的乡土俚语——关关雎鸠…。。青青子衿……你们所钟的唐诗宋词元曲也大多流自青楼花坊,旧时的扬淮河畔也常常唱响。民国之前的戏子、歌女,相声、评书也属下九流,现今如何?何谓雅,何为俗?

简而言之,和谐,返璞归真,能给人以悟,众所乐见的就是真雅,无需作态。

总有些愿望我们无法周全,寄情与文字,赋予她灵魂,为生活添些色彩,是不错的选择。用心对待,保持它的干净和流传性,勿与玷污!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心灵宗庙,我们可以有的信仰。

后记:有人会说我小题大做,甚至故弄悬殊:一群小人物的写写画画,有那么严重?

——沧海由每一滴水组成!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哈哈哈……凄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