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守望乡愁一一音画情景剧《守望乡愁》观演印象

2016-11-03 15:21 | 作者:首席执行官 | 散文吧首发

崔兴亮图\文

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重头戏之一:音画情景剧《守望乡愁》(以下简称守剧))于2015年11月15日晚上8点在凯里文化民族文化宫上演。 该剧共分《序》、《心灵的歌声》、《大山的舞动》、《生命的图腾》、《月下的情愫》、《欢庆与沉思》、《尾声》六部分。时长65分钟。内容全部是本土文化元素和符号。自然、亲切、朴素。

一位捶布的母亲被定格在舞台上,由远而近的捶布声,是对游子的思念?还是对生活的诠释?还是对家园的守护?

大树下、吊角楼旁,一位老者操着牛腿琴演奏,若隐若现的琴声,是对亲情友情情的赞美?还对乡情乡音乡愁的倾诉?

一群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追求不同的人,他们从远古到现在,从遥远到未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情结:乡愁。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一首歌,是生命的萌动

乡愁是一幅画,是家园的故事

乡愁是一首诗,是对故土的眷恋

乡愁是一种惆怅也是一份守望……

侗寨里,吊角楼上,小河旁,山谷中,大树下,稻谷场上......侗族的歌圩里,歌之、叹之,、舞之、乐之,万众狂欢,这是她们对乡土的眷恋,对生命的歌唱,对乡村对田野的礼赞;

舞者们舞动着, 他们扭曲,变形,伸缩,张扬,爆发……他们来自这片神奇的土地,我无法想象他们的软度,力量,生命,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但在 他们的舞蹈里充满了神秘和遥远,空灵和原始………她们起舞,她们歌唱,她们在竹林深处徜徉……

鼓声渐进,响彻云霄,惊天动地。铜鼓、木鼓之乐,大山之魂,生命之根,大地之音。这里很盛大,民族的歌坛,山寨里的盛典。我被感染着,快乐着。

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一杯酒,我也醉了

乡愁是剪不断的风,是抹不去的思念

乡愁是匆忙的脚步,是羞涩的月光……

渐行渐远的故乡,依然在那里静若如烟,回首时让人不忍心把目光转向他方,她的风景,她的美丽,让人心醉,令人向往。无论身处何方,总是能呼吸到她的气息和味道,湿漉漉的空气,甜甜的泥土,飘浮的白云,蓝蓝的天空,流淌不完的水……都深深的刻在了心里,脑海里。世界在大,里乡愁,乡愁是家乡最美的风景。

渐行渐近的故乡,有人说喜欢回忆就意味着我们老去,我一点也不这么认为,人生就像一张网,时张时合,张时就是离别和捕获,就是奋斗和经历。合时就是团聚和守望,就是成长和归宿。我们在网里游得太久,累了,向往自由,想挣脱,挣扎,甚至绝望和颓废。但是网孔总是让人呼吸到了新的空气,给予你力量和希望。

家乡的月光格外熟悉亲切,洒在山上、树上、吊角楼上,水上还有阴睛圆缺的眼里,远行的人,流浪的心在里变的羞涩、温柔,途中的曲折、磨难、屈辱、误解、迷失和愤怒都被卸载,山寨熟睡了,万家灯火,一扇扇窗口,一丝丝温暖的亲情、爱情、友情都尽情绽放。山路上往来行人极少,我想都沉浸在思念、思乡、思故、团圆的梦里……

家乡的月光很熟悉也很亲切,坐在木楼的绣房里,沉浸在长长的思念中,思念远方、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千丝万缕的记忆,思念山寨里的故事,思念围炉畅饮吃团圆饭的甜美和气息……远去的乡愁,逝去的人与事,犹如窗外的虫呜夜唱和自由的风,或远或近,又似对酒当歌长夜无眠的思念……

世界每一天都在改变,而我的乡愁一刻也没有淡去。守望乡愁,就是守望家园,就是守望未来和希望。

据该剧的编剧、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派黔东南州歌舞团挂职人员赵海风介绍:

2年的挂职生活让自己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大美贵州,大美黔东南激发了创作灵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的论述激大地丰富了创作思想,在接到2015首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文艺晚会创作任务时,以团长常海和赵海风为核心的创作团队组建了,并邀请来自北京的优秀编导韩宝全、郑智、徐明,造型师方绪玲,灯光师孙娟鹏一起组成强有力的创作团队,于是便有了《守》剧的诞生。

《守》剧的舞蹈的编排上基本上继承了苗族和侗族经典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组合。融入了时尚和现代元素,使舞蹈语汇更加丰富和具有时代气息。《月下情愫》一节,大胆使用女独动,群舞静,配合歌者,加之简洁的民族捶布舞美效果,构成了一幅水墨淡雅的清新图,女独也一改往日的民族盛装,加之月夜氛围的营造,较好地诠释了主题,让人耳目一新。

《守》剧还还在音乐上大量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原素,如:《牛腿琴》、《侗族大歌》、《铜鼓》、《芦笙》较好地表现了守望、乡愁的历史厚重和《守》剧内容的文化内涵。

《守》剧的舞美设计或素描、或水墨、或简洁、一棵树、吊角楼的一个立面的景片、因陋就简改造的梯田、真实的稻谷、民族染布、铜鼓、一张登子等等生活实物构成了全剧的道具。尤其是在《欢庆与沉思》篇章里,一场丰收的谷(1500公斤稻谷,可重复利用)从天而下,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另外大量的剧情场景使用了投影,素材全部是实景拍摄,美轮美奂的画面与《守》剧的主题相得益彰,精彩纷呈。

全剧共使用演员140多人,成员工农学商兵,大到寨子里80岁的长老,小到10岁的孩子,演出没有邀请一个大牌明星,演员全部本土化既节约了节目制作成本,又体现了勤俭办活动、办晚会。这是让黔东南州歌舞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海感到最得意,最高兴的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