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方

2016-03-16 20:21 | 作者:玙迣嘸踭 | 散文吧首发

一、关于寒冷

感觉小时候呼伦贝尔的天,那叫一个冷!

有多冷呢,我记得给冻哭过,西北风刮在脸上,痛彻心菲。尤其是脸冻了之后,要第一时间搓,否则这块肉危险了,甚至可能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近些年的冬天,即使是零下三四十度,也没有那么冷的感觉了,出门少是一方面,我总结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首先是装备不好,那时候穿的主要是大棉鞋、大棉裤以及一种叫做棉猴的棉大衣,但这些一般是“捡”来的,捡的意思就是一家几个孩子,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甚至亲朋好友之间,姑姑穿完侄子穿,舅舅穿完外甥女穿,不讲究男女装,不讲究样式,更不在乎补丁,那时候家家的主妇都有一手缝纫手艺,稍微改改就可以穿上了,棉制品的东西年头长就毡结了,保暖效果不怎么好。

其次是级别太低,那时候年龄小,骨瘦如柴,皮下别说脂肪,肌肉都没多少,耐寒能力肯定不行;当然这里也有另外一层的意思,就是饮食,现在走在大街上或者在中小学校园里,小胖子随处可以见,比例很高,过犹不及,从这个层面我不感觉现在的孩子幸福到什么程度。但是只吃大碴子(玉米粗碎后的一种粮食,一般是一个玉米粒的1/3~1/5大小)煮粥或者窝窝头大饼子就显然是不及了,一年到头来是更没有什么油可以吃,即使生活城市里,粮本里每户每月定期供应的油是论两的。肉就更是奢侈品了,家里一年要养两口猪,但没杀过,都是卖了换钱补贴家用。

有了上面的原因,感觉冷就很正常了,在这里顺便扯扯环境。这几十年,地球的温度也有逐年上涨的现趋势,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原因,小时候看到烟囱冒着滚滚的浓烟往往会赞美的写在作文里,憧憬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现在现代化是基本实现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却大打折扣,但是,也不能全怪我们一个国家,万恶的资本主义也决脱不了干系。

二、关于过年

我用“年”这个字眼,还有有些传统成份的,正式的说法叫“节”。

北方的年味较之南方,要足很多,主要的原因还是冬天。北方在没有工业之前,农闲的时间相当长,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达到半年以上。闲这么长的时间,总要找些打发时间的理由,于是,北方的过年,一个月的时间总是有的,以至于有不出正月全是年的说法,二月二的时候,过年杀猪的人家,吃了一个正月的猪肉,只剩下猪头了,二月二这一天,做上一锅猪头肉,第二天才没理由再说有关年的话题了。虽然风俗与现在有所差异,不过还是基本保留。

小时候,过年是天大的事,从一放寒假就开始期待,有时候做梦到过年,都会笑醒。对年对于孩子来说主要有三件大事。

一是新衣服,一年来光穿“捡”来的衣服,这时候家里不管怎么困难,都要咬牙给孩子添一件新衣服,新年新气象,搏一个好兆头。孩子呢,就可以难得满足一回虚荣心,先不说样式怎么样,毕竟是新的,审美观再不太高,总是感觉自己得到了世界上最漂亮的新衣。

二是放鞭炮和烟花,那时候没有汽车尾气,也没多少燃煤,这点鞭炮的污染根本不会影响大局,而且一般家族也消费不起太多,所以没有禁止令,也没有必要。我们放鞭炮,轻易不肯放成挂的,太浪费,一般是拆散一个一个的放,但是有几个时间点是必须成挂的,三十的下午、三十的半、初一早晨和初五早晨,十五早晨放不放看经济实力。小伙伴们说起家长给买多少鞭炮,就和现在的孩子炫父母给买奔驰或宝马似的。有一次印象深刻,哥哥忐忑的问妈妈过年给买多少鞭炮,妈妈说五百,当时哥哥从炕上跳起来,那种兴奋的神情,即使快过去40年了也依然清晰。现在市场出售的鞭炮,1000响就基本是最小的了。那时候一共500响就很奢侈了,我还要和哥哥分些赃,拆散的部分,你三个我两个,你四个我五个的,没有照片,你也想得到场景,至于二踢脚、窜天猴、魔术弹、呲花等就是随着生活条件慢慢改善后才逐渐有一些。

三是好吃的,其实说好吃的,这个概念我们很简单,主要就是一种东西——肉。葛优的电影《甲方乙方》有一段,说是一个大款想要吃苦,于是给放到一个偏远穷苦的村子里,大款没多久把村里的鸡都给偷吃光了,后来接他的时候,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由此可见,肉可以大幅度提升幸福指数。也难怪,这一年到头见不到肉,思念是难免的,一大口下去——世界如此美妙!就像现在天天吃肉,吃顿粗粮也是蛮新鲜的感觉一样。

现在的孩子对过年缺少兴趣,就是以上的三件事没有或谈化了,现在衣服是想买就想,肉更是想吃就吃,鞭炮也不让放了。我家是个小地方,一直没有禁止鞭炮,前些年,我还是买一点鞭炮、烟花和女儿一起放一下,在燃放的时候,感觉让她分享了我的童年,也分享了我的快乐。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千万别让大家批评我环境觉悟想跟不上时代潮流,2016年春节,鞭炮和烟花我也戒了。新年的味道已经不能和从前相比,无论大人还是孩子。

三、关于迁徙

这些年,北方人开始大规模的向南方迁徙,说迁徙还不是那么准确,应该是候。经济能力稍好的,在南方买房,按季节进行居住。很多北方人,区分南北方是以长城为界的,就像很多广东人以广东和非广东来区别南北方,当然地理上是以秦岭及延长的秦淮河为分界。

早期,秦皇岛、青岛靠渤海湾的地方,是一个理想的迁徙地。毕竟受海洋的影响,基本不会有极寒的天气,而且离祖国的心脏北京也比较近。不过很快发现,北京以及周边冬天雾霾很可怕,10米不分男女,超过20米连亲也不认识了,为了不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一狠心,走远一点——南下海南岛,于是现在,海南岛上随处听得到黑吉辽那满是大碴子味的普通话。

其实不止是冬天的寒冷和雾霾,北方可怕还有春秋两季的大风天气,学名沙尘暴。沙尘暴起的时候,漫天的黄沙狂卷,让人顺风可以吹跑,逆风寸步难行。有一年春天,我骑着摩托车穿过横风的时候,直接连人带车吹出十几米,摔的灰头土脸。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质问我了,你虽然工作在南方,可别忘了家还在北方。都夸家乡美,你这是实打实的给家乡抹黑啊,其实雾霾也好,沙尘暴也罢,怎么来的?天灾还是人祸?西伯利亚有寒流,没听说过有雾霾和沙尘暴。神农架没有、亚马逊更没有,当你砍倒了树,燃烧了煤,排放了尾气,可以一次次迁徙,但终归有一天,我们无处可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