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的《蛙》有感

2015-12-21 14:06 | 作者:江北乔木 | 散文吧首发

最近,专门到新华书店购买了莫言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蛙》,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是一部完全以“人”为主题的小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衫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莫言一改往日的写作手法,用近乎真实的叙事形式,娓娓道来,使小说更起波澜,增强了可读性,无形中拓展了艺术空间。小说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乡土情,用真实、拙朴、稍加虚构的艺术手法,再现了“高密东北乡”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穿插着一个个“平度城”的故事,作为一个与莫言“高密东北乡”毗邻的平度人来说,读来更亲切,更有意味。

整部小说以作者蝌蚪在公社卫生院从事从事妇产科医生的“姑姑”万心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她50多年的人生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身份复杂、一生坎坷、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她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她不向命运低头,不向文革恶势力屈服,不向计划生育对立面退缩。小说中的“姑姑”就是农村抓计划生育的理想化人物,她代表了中国农村千百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形象,说起话来爽爽朗朗,办起事来风风火火,抓起计划生育来刀山赶上、火海敢闯,农村搞计划生育就需要这样的人物,她也正是代表着如今抓计划生育风风火火的人物形象。时间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农村还贫穷落后,老接生婆害人不浅,但又苦于没有新接生婆,敢怒而不敢言。这时,《蛙》中十六岁的“姑姑”刚从卫生学校毕业,就毅然决然挑起了这条重担。从此,便与这项神圣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接生了数千个孩子。小说围绕“姑姑”接生、干计划生育工作铺陈开来,让新法接生革掉旧法接生的命、计划生育法取代旧的生育观展开了一番较量和论战。于是,“姑姑”制定了抓计划生育的土政策—喝毒药不夺瓶,想上吊给根绳。小说中叙述了组织计划生育队伍拉掉老槐树的故事、乘船追捕王胆的惊心动魄的故事,特别精彩,这样一来,也因她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执着,也找来了谩骂和恐吓,有人给她起了个外号“活阎王”,说她是妖魔,就连5岁的小孩子也拿着针来扎她,故事多么逼真,情节多么感人,与当年农村用拖拉机拉倒房屋多么吻合,这种写法必定会给人带来深思。从另一个角度来品读,小说用“姑姑”这个鲜明人物和“高密东北乡”这块熟悉的环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的生动感人故事,反映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蛙》中描写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虽说是看小说,如同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物立在眼前,这正是小说“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生动体现。小说以“我”、王仁美、小狮子、王小倜、陈鼻、王肝、王胆、杨林、秦河、万六府等人物为陪衬,用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自我反省,勾画了“高密东北乡”波澜壮阔的生命乐章,大胆泼辣的“姑姑”、“大鼻子”陈鼻、侏儒王胆、“老娘婆”田桂花、“小狮子”等人物形象描写的恰到好处,让人从小说中感到了生活的本真。小说还典型地描述了王仁美、王胆等人物形象,作为女人,她们对新生命有着本能的渴盼,存在农村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了“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为此铤而走险,不惜送命。

“姑姑”的同事“小狮子”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不能生育的煎熬和困扰,于是,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身份摇身一变为“违抗者”,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这一巨变,好像与现实生活不太相符。

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超出了故事的本身,在思路上大拓展,写出了社会大环境、大舞台,以小见大,辐射开来,当我们读完这篇小说后,细细想想,全国当年就是这样。计划生育实行近四十年来,的确减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但在执行着“基本国策”的过程中,的确也发生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件。我国的计划生育问题非常复杂,它涉及到了经济、政治、人伦、道德等诸多方面。在计划生育渐次放宽的今天,重读这篇小说,更令人回味。

乔显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