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印记

2015-11-05 19:05 | 作者:初晨苦楚 | 散文吧首发

断墙残壁,碎石破瓦,杂草丛生,青苔满地,老屋在时光的侵蚀中已经快要坍塌,门前那棵梨树似乎也渐变枯荣,那群可吵闹的鸡鸭鹅已经不会站在门口朝主人张望着大叫,曾经跟小伙伴们从山上挖来栽种在花盆里的花草也不见了踪影,当年的那股气息如酒精般挥发不知去了何处。隔着时光长河,顺着思绪蔓延,眼前的这一切景象把往事照得一样明净,当万事万物凋零褪去,岁月变成了什么颜色?

关于老屋的历史,我不太知道具体时间,只是早些年听爸说当年曾祖父带着爷爷从外地搬到了这个村庄,从此在这里开始生活,慢慢融入其中,那个时候可能老屋早已在了,后来家里面翻修过,爸妈结婚的时候爷爷分给了我家,这样一算老屋已经存在好多年了。

老屋有三层,基本是木料结构,那些年的木料结实,二楼基本是晚上睡觉的地方,三楼时堆粮食,一楼做饭,楼顶上一片片瓦砾整齐叠放,中间高,然后两边斜下去,在山顶上看到的时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老屋基本是连体的,跟别人家公用一道墙。这些应该是南方特有的风格吧,基本每家每户都差不多是这样子。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房屋凉,而且南方水多,也便于雨水从房屋上流下。这些都是中国的特色文化,不管是南北差异,还是建筑风格,都是我们一代代的生活经验流传下来的。

(一)

我在老屋出生、成长,它给了我快乐童年,刻满我成长的印记。小的时候,我们会搬一根大的椅子,放在门槛遍写作业,屁股坐在门槛上,书本放在椅子上,现在想起来的时候,都觉得很清晰,而且那时候很爱自己的书,买一本书都自己动手用牛皮纸包起来,当时学包书也是一门活,谁包的好,谁包的不好一眼就能看出来,爸妈总是在一一旁手把手地教我,那样弄我们会更加爱护,即使里面记了很多笔记,华了很多重点,但是我们的书依旧精美整洁,如今再也看不到自己包书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把小学生们变得方便快捷缺爷丢失了很多东西。

我记得当时弟弟比我小两级,我们在一个小学,初中上学。那时候村里很多小伙伴放学的时候不回家,总是回来我家写完作业才回去,有的在桌子上,有的在地上,有的爬着,有的坐着,看上去很辛苦却不觉得,我们就在那间屋子里面认认真真地完成老师每一次布置的家庭作业,小伙伴们总是爱来我家,因为爸妈不会烦,只要我们在一起学习,他们都特别支持。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小时候条件特别艰苦,但是我们踏实认真,跟老屋一样,看上去不是高楼大厦,但却无比温暖人心也教会我们要活得质朴勤劳。

我和弟弟总是爱比,比身高,比学习,比做事速度……那时候我家有一个柱子专门记录我俩的身高,每一一比身高我和弟弟就跑到柱子边上站着,另一个人用手压着,粉笔纪录下来,初中以前我都比弟弟高,不知不觉间他个字早已超越了我。我们也会在这间屋子里面超级,小的时候甚至会打起来,现在那种场景想起来都会笑,我们家永远有那么一句家规:但凡姊妹俩动手打架,无理是三扁担,有理也是扁担三。所以每次吵嘴快要忍不住打架的时候,我和弟弟中任何一个人想起这句话来就会提醒对方,有时候就会停下争吵,当然那些年确实背了不少棍棒,妈妈在村里的家教可是出了名的严格,有时候她打我们的时候还要故意把门关上,柜子后面藏着一根棍子是专门打不听话时我和弟弟的屁股。

记得有那么几次,弟弟还悄悄地把棍子给扔了,妈妈打我们的时候没找到更生气了,准是少不了一顿揍屁股。老屋就是这样,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的印记,屋子里的每一个物品都是当年我们用过的东西,在老屋的包容下,我们长大,慢慢地跨出门槛,渐行渐远中,我们已经远离了家乡,如今再去寻找时,几乎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当年的那些记忆还刻在脑海里,那一个个影子还在心中。

(二)

老屋里充满爸妈忙碌的身影,载爸妈的熏陶下,我们也勤于动手,自己埋头去发现新的事物,去创造你想要的生活。

每天清晨早上六点多,晨光熹微,母亲就起床生火,家里面养着一群鸡鸭还有猪,母亲早起要打开鸡圈门把他们放出来,要准备它们的食物。中午的时候,母亲还要为放学回家的我姊妹俩准备饭菜,下午就下地干活。后来我学会了做饭,放晚学回家的时候就会为家人准备晚饭。

老屋是木制的材料,每年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忙着大扫除,头顶的天花板上爸爸带着我跟弟弟张贴报纸,那时候用浆糊一张一张粘在上面,然后还会在墙上张贴各种大贴画,记得我家墙上的画纸一直是我选的,家里人也很喜欢,到大年30那天,我们忙着贴春联挂灯笼,老屋里里外外被收拾得很整洁,不崭新,不气派,却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一种暖暖的味道。老屋就是这样,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后来我明白,只要你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有一个肯思考的大脑,幸福的生活其实一直就在身边。

老屋就这样见证着我的一步步成长,走路、洗衣、做饭,慢慢地长大跨出那个门槛。

老屋外面是我们玩耍的一片天地,那时候有一个很大面积的场地,我们那里的话叫作“天井”,我们在上面弹玻璃珠,玩游戏,总会有一群小伙伴跑我家老屋门前根我们一块玩耍。在老屋门前,我们还载中各种花草,那些年学校还每个月组织一次上山背柴,我们会从山上挖来各种各样的兰花草,有野烧兰,有四季兰等等许多。我们自己还会用营养袋培育种子,荔枝、橘子、苹果,那时候很小,却很愿意动手,三五成群地研究这个花该姊妹养,这种种子的土石勇山上的还是院子里面的。所以老屋门前总是一片绚丽,一年四季都有它独特的风景。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渐渐地爱上了花草树木,爱上了大自然。哪怕现在,养花依旧是喜爱的事情,没事的时候总会去看看阳台上的花草,浇浇水,摸摸它,修剪修剪,总觉得它为生活增添了很多无形的东西。

感谢老屋它给了我朴实,懂得生活之中的情趣,或许那时候很多东西虽然做了、过了还是没有明白,而到今天看来,那真的是一笔财富。

(三)

老屋前面,有几颗很大的梨树、苹果树,这些树比我的年纪还大。伴随着四季的变化,树木也在尽情地上演着自己的一生。

春风吹满大地的时候,这些树叶突出新绿,慢慢地开花,我们总期待着时间快一点,再快一点,等过一段时间,树上真的长出果实,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我们总喜欢跑到树下面乘凉,晚的星空很美,时不时会有萤火虫飞过,小伙伴们一路追着跑,很容易就逮到一只,然后惊喜地说:“我抓到了!”大家纷纷凑过去,都说着要把亮的那一点取下来贴在自己的额头中心。夏天总是会下几场暴雨,还伴随着打雷,爸妈很糟就告诉我们不要再大树底下,那时候我们赶快大叫着:“打雷了,打雷了。”然后就各自跑回家里。

盼呀盼的,终于等来了丰收的秋天,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秋天了,因为秋天总会有各种好吃的,嘴馋的我们个个像猴似的,一溜就爬到树上,有的在上面摘果实,有的在下面拿一个小篮子接着,一不下心树上的果实掉落下来就砸到你的头,我们摸着脑袋先在一旁大叫,几秒钟就互相看着对方咯咯地笑起来。所谓玫瑰带刺,那些结满硕果的树上也会有很多毛毛虫,一不小心摸到,可痒可难受了。所以我们也会格外小心,如果不小心被盯到,就回家撒上一层盐巴现在想起来的时候,还记忆犹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种疼痛小时候可没少挨过,如今已经很少在遇到那些大虫子了。

我们也会自己找根绳子和木板去做秋千,一个人爬上树把绳子固定在上面,然后鲜面搭起木板,大伙儿轮着上坐。真的想不到当年的我们还真是一群野孩子,如今很多人都结婚了,有的甚至当爸爸妈妈,每次大家在群里面聊天时,都会说起当年这些趣事。

老屋后面是一片田野,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周末的时候,我们也会跟随父母下地干活,一年一季的丰收中,日子渐渐好起来。

关于老屋的记忆,太多充满在脑海。上高一那年,家里面盖好了新房子,全家人从老屋里搬出来住进新房子里,从此就很少再回去,如今很多年过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些破旧不堪的场面。人走了,屋空了,没有了气息,没有了血液,终有一天会被新的东西所取代。

有时候在想,老屋与人之间的关系用哪个词更为贴切呢?互相承载,互相包容,互相取暖,互相依存,我想都有吧。搬到新房子里以后,地下踩的是地板,头顶上不再是亲手贴上去的报纸,墙上时一层瓷砖。再后来远离家乡,走上了工作岗位,面对城市里面的高楼大厦,面对高楼下的车水马龙,那些木试结构的老屋已经渐渐淡出视线,小时候的咿咿呀呀,童年时候的活泼调皮也被这光阴带走,很多东西真的不见了。如今经济条件好了,住的楼房豪了,然后人情味却更淡泊了,邻居家、楼上楼下不会客串甚至很陌生,人心也更显得冷漠。

下班回家路上,我又想起了老屋,想起与老屋相伴的日子,想起那些年的成长,想起我们一家四口的团聚,它给了太多的东西,一转眼我都长成大人了,这么多年她孤零零地在风雨中站立,任时光摧残,可能现在的中国也很难再找到那样风格那样味道的老屋了,有时候在想,这样的变化是不是太快,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真的有比以前高吗?其实不然。

我仿佛又回到了老屋里,我搬个小板凳在门槛边写作业,妈妈在一旁忙碌的身影,门前那群淘气的鸭子伸长脖子在嘎嘎叫着,花盆里的花草努力地吸收着土里的养分,和我一样一天天盼着长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