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西南漫游记

2015-10-23 11:41 | 作者:敬之 | 散文吧首发

川 滇 西 南 漫 游 记

敬 之

“碧云天,黄叶地,秋水连波,

波上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宋代名相、政治家范仲淹的这首描写秋水、斜阳、芳草,且俱飘逸、凄美景色的《苏幕遮·怀旧幕》的诗,让我产生了无尽地遐想。也勾勒起了我对祖国西南大好河山美丽景色地向往,更勾勒起了我对在那一方工作生活的诸多大学同窗们无穷地思念……

的七月中旬,燥热地气候毫无羞涩地来到了大都市成都,使人们自然不太适应。我们夫妇已辛劳充当了多年的“研究生(孙)”,也想趁大孙子已高考结束,小孙子已转重庆市就读的空闲之机,听从了儿子们的善心建议,决意往川滇西南游览一番。-来,既可观赏那一带别俱一格地山水风情景物,焕醒自己失散多年地闲情雅致,陶冶心志兴趣休闲时日。再者,又应三十年未见的诸位同学,及义姐、姐夫的多次盛情邀请,借此聚会相见以解思念之情,岂不美哉?! 故而,就有了这次川滇西南的西昌、曲靖的烂漫之旅。

燃情“火把” 西昌同学情义深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七月十九日上午八时许,天情,天空多了些云彩,给人们增添了无限地遐想。我们夫妻以无比地憧憬与烂漫地心情,从燥热的都市成都,乘坐成都——广元的T8869次列车,开始了川滇西南之旅。我们的第一站,是川西南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太阳栖息的城市”——西昌市。

经途中十余个小时的行驶,在第二天晨六时许,安全抵达了该市。在途中及下车时,即多次接到赵云凤同学来电询问行程情况,刚迈出站口,就被热情等候多时地赵云凤与其先生沙老师接到。随后,沙老师亲自驾车让我们浏览了市容及湿地公园,然后将我们送到其市区的家中休息。原本赵云凤夫妇安排我们在其家中食宿的,并已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备。但那知真挚地何绍清同学,则另有一番打算和安排,执意要我们夫妇前往他已预订好的“腾云楼”宾馆下塌。拗不过他的真诚实意,在赵云凤夫妇和张正蓉同学陪同下,我们住进了豪华舒适地“腾云楼”宾馆。

然而,真挚热忱地赵云凤夫妇,自然是有一番巧妙地准备和安排。她们向在场的同学约定,晚上,特别以回族民族的方式,由回族沙老师亲自主厨准备了丰盛地清真大餐,迎接我们的到访,为我们接凤洗尘。

下午五时半左右,在西昌市区的部分同学何绍清、吴艳茹、张正蓉、刘中林、何新华等,自在北京中央民院毕业分别近三十年后,首次在西昌市区赵云凤夫妇家中聚会。其中欣悦喜庆心情,自是表现得淋漓至尽。席中欢歌笑语,各叙衷肠,真有:“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人生感慨!

这其间,我们夫妇原拟借在西昌停留期间,由我们作东邀请在此地近二十位同窗聚会的。那知她们更比我们热情周到,非要尽地主之谊,由此,我们只好放弃这个主张,听从她们安排了。此后,何绍清、刘中林、张正蓉、吴艳茹、何新华、赵云凤夫妇,分别陪同我们逛市区、湿地公园、邛海、礼州古镇等地,观赏揽胜了一番,使我们对西昌有了深刻印象。

七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许,太阳城的斜晖依旧洒落在了安宁河畔,泸山之巅,邛海海面以及人们的脸上,使人们忘却了正值仲夏的季节,表露出了彝族传统火把节节日的欢笑。这时,按几天前何新华同学的约定和邀请,同学们陆续赶到了处于该市偏僻竹林优雅深处,远近闻名的歌宴兼备的餐饮之地——阿斯牛牛。而作为东道主的何新华,与其身材伟岸、富有学识、卓越才干、儒雅幽趣地夫君傅荣(曾任凉山州文广新局局长)先生,早已在“阿斯牛牛”门前恭候大家了。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同学之间地情谊,是天下最真诚、最真挚的,自然是没有商业气息和功利市俗的。况大多又是分别近三十年未能谋面,自然免不了与我和在场的何新华、赵云凤夫妇,何绍清、刘中林、李英、吴艳茹、王倬彬、拉力、曲子、张正蓉等诸位同学,离情别恋家长话一番,真正是一场热闹非凡地聚会,情景十分亲切感人。一扫过去只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相闻不曾见的方式,现在能以悦相聚,情感自然达到十分浓厚地程度。

东道主夫妻特意安排了“一号”大包间,偌大的一个圆桌坐满了二十一位,略显彝族风味的烤乳猪、牛、羊、鸡、鸭等菜肴上了一大桌,加上三瓶“五粮液”,在主人热情地推盏把杯、热情俸菜的招待下,将这次聚会聚餐推向了高潮。何新华夫妇和同学们的深情厚意,恰似西昌彝族“燃情的火把,”使人感到格外地激情、明亮、温暖、感怀!

阳光之城 山灵水秀尤迷人

“烟波一棹知何许, 两山相对鹧鸪鸣”。

西昌,这座阳光栖息的城市,现在是比较闻名的,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在过去,人们对它自然既是熟知,然而却是非常陌生的。说熟知,人们或许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一部《达吉和她的父亲》的电影中,以及大型长征组歌《东方红》,邓玉华唱的那首著名的《情深谊长》中,知道的凉山、西昌这个地名和故事吧?!

其实,历史和世人并不会忘记凉山和西昌,它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而且又是一座对革命、建设有着特殊贡献,更是一座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山水景物迷人,使人向往地的阳光之城,大美之城。它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那时西昌既建置了嶲州总管府,次年升格为嶲州都督府,现今已有1394年的悠久历史了。

然而,它对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贡献,自然表现在中国工农红军穿越彝区的“歃血结盟”的著名历史事件。使中国工农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追剿,顺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走上了壮大发展之路,以至于创建了新中国,获取了执政党的历史地位。而建设中的特别贡献,则重点体现在航天和卫星发射事业,以及涉及西部大开发中的粮食生产、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况且,它环境优美山水景色迷人,气候适宜四季如,素有“阳光栖息的城市”的美称,更是这座历史悠久大美城市的魅力所在。在这座有着近七十万居民的中等城市,不仅周边拥有绵长的安宁河,大丶小凉山,郁郁葱葱的庐山,而且还有浩瀚的邛海,四季如春使人向往的气候,以及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广褒绵延环海的湿地公园,八大景致等。所有这一切优美地环境和条件,无不使人神往与浏连。当然,更有勤劳、勇敢、彪悍披着察尔瓦的彝族同胞,以及佩戴彝族饰品服饰的靓丽姑娘,也会时常穿梭在你的左右,映入你的视线,使人心旷神怡,免不了要停下你的脚步,极目注视一番!

或许,不仅如此。尤其是当你进入西昌这座魅力无限的城市,漫步在湿地公园,徜徉在邛海海岸木道中,体验在略显乏力的庐山的陡爬步履,你就有一种全新的感觉。纵然你历经了千山万水,别样的风情,看淡了世间的繁华,看尽了风起云涌,日升月落,看到了浮华落尽的那一刻,心中抛下市侩功利情结时。你便在这个“世外桃源”的地方,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景中,达到真正的洗礼和超凡脱俗,了然于心于世。

这时刻,你自然会从内心,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叹。呵,西昌,你那婆娑诱人的英姿,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动了。你是一座名符其实地阳光栖息的城市,你更是一座魅力无限的大美之城!

文蕴深厚 陶冶心灵似清泉

“天恐文章中道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西昌,由于置州、府治较早而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自然深厚。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昌地区与凉山州的合并,使其承袭了汉文化外,由于是凉山州首府的缘故,独特的彝族文化自然影响其深。除别具一格的彝族毕摩文化、历法、火把、服饰、土司等习俗文化外,汉文化也融入其中,使其形成了颇具多民族特色,又保持独有彝民族文化的综合性的文化。构成了相互学习渗透,相互影响,独具特色的新型民族文化,使其绽放出了新的文化奇葩,颇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在短暂的三、四天西昌浏连期间,除了感悟了西昌浓郁地特殊地理、民族构成的汉、彝民族文化。特别是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历史博物馆》,以及城市现代潮流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在何绍清、赵云凤夫妇及其老母亲的专程陪同下,我们颇有兴趣地参观了称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博物馆——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它将我们带回到了上世纪中叶,那个如火如荼的特殊年代,让我们产生了无尽地遐想与历史的缅怀。

这所"知青"博物馆,坐落在离市区约七十公里的月华乡境内,安宁河畔一座葱郁的半山中,既原四川省青年农场旧址处。是由西昌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一期占地45亩,主馆分上下两层,另有配套设施。这次参观的仅是-期工程,据讲,还有后续工程尚在规划筹建中。

首先映入我们视野的,是整个馆舍建筑群通体红色,塑立在广场上方阶梯前的,是高约二十余米的背夹、打拄、镐头、破眼镜的塑雕。馆前墙上刷满了:“我们战斗在广阔的天地里”,“为贫下中农服务一辈子”,“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类似那个年代的革命标语。同时,也配塑有知青们"战天斗地"的大幅历史照片,给人以亲历其境的真实感受,彷佛将人们带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环境......

然而,当你进入馆内的一楼,偌大空旷的展厅,全部展示给你的是从当年数万知青中,征集的大量反映知青工作生活的历史照片。在平卧的文柜中,存放了无数知青当年的学习书籍、笔记,以及以知青为题材的出版物。在该馆的二楼,则陈列了当年知青们的各种劳动工具,有独轮车、镐头、钻子、镰刀、斧子等。在展示厅的左侧,仍然保留了几孔窑洞,以及生活照明用的马灯等那个年代所用的实物,还原了历史旧貌,让人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给人以真情实感地感受!

诚然,我们一行六人中,除赵云凤夫妇较为年轻,未能有这些经历外,其老母亲年岁在七十岁外,又是当地人氏,自然是熟知这一切的。我与何绍清同学虽未有知青的生涯,但那时我们在军队服役,职业或略有不同,但性质、年代却是类似的。然我的夫人则不然,她在那个年代经历了知青的岁月,自然勾起了她那段酸、甜、苦、辣、涩,五味杂陈的艰辛的回味。由此,使我们都有无尽不同地人生感慨!

此时,当我们刚参观、拍照结束往外走时,恰逢下起了一场中,此时此刻,给人们以无尽的遐想。此次的参观,不仅使我们经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抑惑是老天也在为那段特殊的历史动容,为可歌可泣的事件而洒下了泪水

然而,不论是感慨也好,感悟也罢。总而言之,这个知青博物馆的创立,不管是在抢救记录这段历史,纪念那个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还是借此开辟红色旅游景区。又或是将老知青们的心和情,永远地留在西昌这个民族地区,以利招商引资发展民族经济也好。不论从那个方面看,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价值。由此,此举理应得到社会和历史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云彩之南 清凉世界难忘返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七月二十四日晨,我们夫妇怀着依依难舍地心情,乘火车离开了西昌,也暂时告别了近廾位热情地大学同窗,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事先,原打算在昆明住上一些时日,既观赏四季如春的春城景色,以及早已向往的著名的滇池,又可借机与在昆的数名同学聚会。但事不凑巧,故而改变了行程,径直赴曲靖市郊去探望在此修养的,我结谊近三十年之久的姐姐谭其凤、姐夫黎信昌夫妇。

刚出站口,即被在此等候的姐夫黎哥接上,由小同乡谭溧驾车经十余分钟车程,到达了姐姐、姐哥租房住处。姐弟半年未见,免不了有些思念之情。这次,在异地相见,自然是亲热无比,而且他们将我们夫妇住房收拾安排好了。由此显现,姐姐、姐夫对我们的情感是何等地真挚啦!

此刻,在姐弟团聚的激情述说中,我们仔细询问端详了姐姐面容和身体健康状况。她动情地说:“曲靖真是个好地方,虽然海拨近2000米左右,但气候非常适宜,一年四季如春,既使是夏季也未超过三十度,在严寒的天也是零上十五度左右。而且山水景物迷人,小山环绕四周,中间一马平川,类似于川西平原,物价也低于成都,真是物华天宝气候温和的好地方,非常适宜人居住、养老。”

在姐姐喋喋不休地赞许中,我们也得知她身体状况明显好转,不但哮喘病没有发着,而且脸庞白皙中显出红润,还蛮有精神的。由此,不仅让我们为她恢复了健康感到高兴,而且也使我们自然对此地有了初步的好印象。并在后来的几天观赏和实际体验中,也完全证实了她的描绘的情景是真实的。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在曲靖停留的七八天时间里,姐姐、姐夫及同乡谭显文等友人。又专门安排车辆和行程,分别陪同我们游览和观赏了曲靖市区、仿古镇建筑群、沾益县城、天生洞、农民新村等地景物景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极佳印象,使我们不虚此行。除上述印象外,尤其让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还有这样的几件事。

一则,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无论是漫步在曲靖市郊的村道,还是在市区及沾益县城,或是游览观赏"珠江源"广场,以及徜徉在县城烟波湖岸。抬眼望去,均是葱郁的山环绕其间,偌大的坝子一马平川,犹如是将川西成都平原搬过去一样,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而玫瑰色的三角梅绽放在公园、路旁、房前屋后,装扮靓丽了城市,也敞亮了人们的心房,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在公园和湖畔,偶有老者吹奏的悠扬的笛声,自组使我们的心灵愉悦无比。既使在阳光下行走,也不会感觉它的炽热,甚至三四天才洗一次澡,身上也不会停留汗渍和汗味。这种环境和气候非常宜人,难怪使人流连忘返,甚至有购房租房定居下来的欲望。难怪世人称它为:“七彩之南,四季如春”的省份和城市哟!

再则,农民新城规划好。在曲靖市麒麟区的城乡结合部,我们看到一排排的房地基,一律的二十五号锣纹钢筋露在地基之上,街道、消防道、绿化带及其他城市设施用地,均已预留其中。有的户在修建,有的户在原有的二层上,又加修了统一规定的六层。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地基原封不动的躺在那里。而已修建成片的房屋,已开设了医院、宾馆、学校、市场。使人感觉这又是一个新的城区的崛起了,而当地人则习惯性地称它为农民新城。经了解才知,这是当地政府对郊区的百余个生产队,统一规划、投入,而新建的农村新型城市。

三则,热心青年抚幼童。七月三十一上午十一时,由黎哥安排车亲自送我们到曲靖市区,乘坐昆明至成都的K854次列车返川。虽然是提前预订,但由于人多只买到了两张硬座票。硬座近二十小时,对于上了一些年纪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很不适应,五六个小时后脚就肿了,身体似乎有些吃不消。而沿途上了许多人,列车行驶在盐津站时,又上了许多乘客,使整个走道、门口都挤满了人,犹如像插笋子一样的境况。

然而,只见其中一中年男子,带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有九岁的模样,也十分的乖巧,小的是个男孩只有三岁。由于人多父子三人挤在中间,既不能进也不能退,更无一隙可坐的地方,处境十分艰难。这时,我们同排座位的一位陕西籍在曲靖经商的,约二十岁的纤瘦小伙,毫不犹豫地将那个小男孩揽过来抱在怀中,哄着他安睡。

后来,他主动地站着,将座位让那位父子坐睡了若干个小时,然后又将小男孩揽过来抱睡。当然,我们也不顾年老脚肿的痛状,实在看不下去,也让站立的两位乘客换位坐了几个小时。由此,我们对这位小伙子的善意举动所感动,都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此次川、滇西南之行,虽往返只有短暂的十三天,但对那一方的人和山水景物,却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使我们有无尽地感慨。似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情意味!

2014 年 8 月3 日

作于成都市郊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