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财神节

2015-09-06 15:14 | 作者:江北乔木 | 散文吧首发

清晨就听到周遭“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直响个不停,被惊醒的妻子,懒洋洋地说:“今天怎么放这么多的鞭炮?是不是七月二十二?”我这才过去看了一下日历,确定是七月二十二。“噢,今天是财神节!”这几天接连着看“9.3大阅兵”节目,把“财神节”也忘了。正在考虑着回老家的当儿,老家的弟妹打来电话:“今天过财神节,咱问你们回来不?”正合我意,回答是肯定的,便早早起床,打点行囊,回老家过财神节去。

到了过财神节的时候,就会勾起我的一段回忆,在儿时的记忆中,财神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逢年过节,见惯了农村供奉财神的风俗,对财神都毕恭毕敬,不敢说歪歪话,过年的时候,还要在正北桌上摆上鸡鸭鱼肉、五谷杂粮、带有菜(财)字的菜蔬,供奉的目的就是让财神爷保佑发大财。儿时,听家乡老人讲,财神专司人间财权,是掌控着经济实权的财官,平民百姓盼得就是自己过上富足日子,自然就应该供奉,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习俗,从心理上也都能接受,不知从哪年开始,正月里倒不是庆贺的热烈,反倒是“财神节”这天互相攀比着过,越过越热烈。

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是祭祀财神的生日,就成了传统的财神节。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县城里一般不过财神节,只有几家做大买卖的庆祝一下,财神节这天,除了对财神隆重祭拜外,还设酒宴三天,七大碟子、八大碗地伺候着店内人员,好让他们多出力,借财神节,祈求着发更大的财。小商小贩没有过的。而在农村就很普遍了,不过,过财神节也很简单,就是包顿饺子、放放鞭炮,就算过去了,有的连鞭炮也不放,也就那么过来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农民富了,腰包鼓了,随着改革开放,小城里开店铺、做生意的也越来越多了,人们祈求发财的欲望也随着高涨起来,且互相攀比着,张扬着,你强我更强,你想发财,我更想发大财,在这种习俗影响下,财神爷的地位越来越高,人们供奉的氛围也越来越厉害,场面越来越大,从农村到小城,从小城到大中城市,几乎大半个中国的农村都过财神节,而且都互相攀比着,即使放鞭炮也攀比着,比试着对财神爷的供奉、敬仰程度,昭示着后来发财的大小,抢“早”字,为了抢财神,都抢先放鞭炮,看谁放得最早。到了中午放鞭炮,就看谁放的最多,特别是正晌午时,也就是12点的时候,放鞭炮是最激烈的时候,此起彼伏,放鞭炮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真比过大年时都热闹。你放一挂鞭,我放两挂,你放两挂,我放四挂,这样比起来,有的就把店铺前“一”字排开,挂上了一溜鞭炮,有的觉着还不过瘾,专门挑选最大、最响的鞭炮,被逼无奈,如今的鞭炮越做越大,越做越响,正好迎合了祈求发财者的心理。有的则变着花样买了礼炮,也放多少“响”,这样,就觉着如释重负,心里痛快,不这样,就觉着自己有一种压抑感,赶不上别人。这样一来,路上的车辆、行人都因放鞭炮没法走,不过,因了财神节这大机缘,也都习惯了、谅解了。再就是场合也比试着,到了财神节这天,都开始琢磨着“请财神”,请来的都名曰“财神”,这样就请“有头有脸儿”的,有能带来财运的,也要攀比着请多少“财神”,请来的越多,证明人气旺,昭示着今后财运兴,你请一桌,我请两桌,你请两桌,我请三桌、四桌,有的居然摆上了六、七桌,还把有些不太熟悉的人也请过来捧场,客人大吃大喝一顿,主人图个热闹、痛快,说到底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这样,皆大欢喜。大多都是中午请了晚上请,中午请客人,晚上请亲人,这一天过得十分热闹。

据我回忆往年的情势,在今年的财神节里,虽说鞭炮还是放得那么激烈,庆祝的氛围还是那么热烈,但给我的感觉与往年大不一样,表现出的热烈氛围都是表面现象,场面上轰轰烈烈的几乎不见了,大多都是在自己家里庆祝一下,“闷头发财”,这两年朋友、同学、战友也都不像过去“请财神”一样请我了,我倒觉得这是好事,正是顺应了国家大势,个人该祝贺就祝贺,大面上不动。这样的财神节,大操大办的很少了,邀请的也自然就少了,我倒觉得这样更轻松了,也不用费煞苦心地寻找各种绝妙好辞,来奉承着主人,也不必非喝个五瓶、六瓶才对得起邀请,这样轻轻松松过财神节多好!这不,早晨,妻子伴随着鞭炮声起床,买好菜、酒,带着回老家,伴随着鞭炮声,全家围坐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岂不美哉!外面的鞭炮都是代表我放的,还不用自己动手,自己光听“好声音”就行了,岂不乐哉!今年的财神节过得真好!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直响着鞭炮,字里行间里一直夹杂着鞭炮声,大多是南边批发市场做生意人放的,我在鞭炮声中度过了财神节。

乔显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