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一湾秋水泛波

2015-06-06 20:25 | 作者:散文吧网友 | 散文吧首发

艾 平

,我被一阵电话铃敲醒,披衣起来,攥着手机同友人聊,又几句话后,电话里传来要我去他那儿的声音。我知道他在值夜班,可是想给我说点什么呢?穿学生装时的朋友呼叫,甭说半夜赴约,下冰雹也得赶去。

到友人办公室,他已泡好茶在那里等着,迎头便是一阵打哈哈捉趣儿——俩人多年交往的开门话。办公室窗户没有打开,屋内缭绕的烟雾,仿佛道白屋主人的心情,在我看来,老友一定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了。

话匣子打开后,我的猜测得到证实,但也没有如想的那样神兮,一点家事而已,主题在他女儿身上——一个做父亲的苦恼。原来,他女儿到南方沿海城市上大学后,谈了个当地男朋友,并打算毕业后留在那儿;那里的世界比内地精彩,充满幻想的年轻人喜欢眼前的浮华,全不把生居地当回事儿,置父母于脑外。

友人向我介绍女儿任性当儿,嘴唇抖了几下,接着,狠抽夹在指缝间的烟卷,眼睛露出失望和无奈神色。我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下意识地端起几案上的茶杯,咕咚咕咚,如喝饮料般不品,只一个劲往肚里灌。顷刻,一壶茶被消灭干净。这时,友人从柜匣摸出一桶信阳毛尖茶,嘻嘻笑着对我说,这是酬劳,半夜打扰,不胜愧疚。

为夸张自己利爽,趁着友人慷慨之际,顺坡上山,我又拽条纸烟夹在腋下,做出得了便宜走人动作,令他忍俊不禁,连连叫苦——赔多了,赔多了。铁哥们就这样!气氛哄闹于童心不泯。一对儿老顽童话题继续,于是,我把单位一同事的境遇讲给他听。

有天,开叉车的老吕找人替班,情态拘泥,理由是他的独生女儿,从千里外的婆家跑回来,向他借一笔钱,替丈夫打点亏本生意,并把小外孙带回娘家,要他照看一段时间,缓解当下局促和困窘。

这门亲事老吕压根儿不同意,甚至动员亲戚出面阻止,怎奈女儿决意要跟男友远走高飞,到遥远的南疆云南落户。老吕拗不过女儿,只得筹办嫁妆,送女出门。

女儿初嫁后,时不时打个电话或发个信息,问候老吕缺些什么,也算懂道。老吕中年丧妻,女儿知道个中味儿。父女骨连筋系,心有灵犀。可老吕说,自己有工作养得了自己,手头几个铜子儿,够吃饭穿衣用。南方多潮湿,老吕看最多的电视节目是天气预报。每次父女通话,他都没忘叮嘱一番。其实他挺落寞,年逾五十,到了知天命岁,唯一女儿不在身边,遇有头疼发热,自个儿跑医院看医生;打灶弄饭,搓衣洗刷,哪一样都靠自己扛着。

这次女儿回来,老吕喜极泪出,把银行存折交到她手上,但拒绝退休后到云南与女儿一家合住。他说,水土不服,语言障碍不是小问题,蹲在房前楼下,连个聊天人都难找,何况自己随意惯了,生活邋遢,即使女儿不嫌弃,也会招女婿不待见,翁婿生分划不来,还是本乡本土上呆着,熟面孔好混人。

未等我收住话音,友人便插话道:“这孩子忒不懂大人心”。 接着,说起一邻居的境遇。楼下一对夫妇,两个儿子出国留学,他们的父亲患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因怕孩子们学业受影响,没有将这一信息透露出去。有一天,做母亲的也突然发病,瘫到屋里,向外打电话出现盲音,她一步步爬到屋门口,叩门呼救,幸被走下楼的邻人撞见,送她去了医院,保住一条老命。

养儿何用?那位母亲老羡慕别人,儿女虽无大本领,,甚至混不出人样儿,起码在父母有个小恙急需时,能招手即来,不像自家儿顾不着娘,娘也无力为子做顿饭,逢节假日聚一起,乐呵一番更是奢望。

友人把头埋在两手间,不做表情上的诠释,而我的解读有悖其愿景,也就是说,给予理解,又理解不透友人的舔犊之情,或许正如他所言,我在途中,体验还局足于起点后的一段路,而他已进到人生的坐标档口。

他说,每当想到自己一手抱大的女儿,将成为一个陌生人的妻子,踏进一个有阻隔的空间,她仿佛不再属于父母,尤其在节庆日子,这种感觉愈发明显,像炭火燎人眼惫,丧失既有的激情和斗志。是哦,当别人家热热闹闹,洋溢出生活气息,而自己不得不面对寂寥,看着天花板愣神,这时候多想孩子出现在视野里,哪怕是她佩戴的一袭红巾飘动......

如一湾秋水泛波,卷起千堆,洗丽岸头。

是的,夫妻之情永远代替不了父女殷殷眷念,这是人伦关系的定格。珍惜的内涵就是在心底簇放一丛花蕾,任风雨飘摇永不倾谢。我们百姓或叫草民,能做的无非打理好日常工作,拥有一份爱在心间流转,不啻一个好的人生走向,当温柔一瞥落在窗台上,盆景便是家庭世界的雾凇,养怡之福,尽在咫尺间。

六几年出生的人与80后的潮儿,不在一个台面上看枫叶红透,江帆漂泊。我们一代人,生在物质困乏年景,吃饱肚子为头等事,爬树掏窝,下河摸鱼儿,不为好玩,而想吃肉解馋,乡土意识扎根于脑际。

我辈的成长过程,犹如山野一棵果树,风来叶罩,霜打枝挺,阳光晒红果实,成熟于自然恩惠,因而没有多少刻意在里面。所受教育,因袭传统文化大光,沿轨道走步,虽不乏蹒跚趔趄,也少有委顿脆弱,活得累而不觉苦。斯时情志与我们的阅读和见闻有关——那是一个宣扬英雄的时代。从连环画里,我们知道小英雄雨来打鬼子的故事爱国主义落影于心;由露天电影中,我们看到双枪李向阳和杨子荣的好汉形象,拿来当偶像膜拜,播下阳刚洒脱的思想;课本上刘文学斗地主的悲壮事迹,传递出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挪在儿趣游戏里,成为崇尚天下为公的一个坐标。

我们的儿女一辈,可谓命运的宠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过着衣饭递手的日子,像温室的苗圃有得遮护,一旦出户,栽于郊野便疯长,露出任性的端倪,悖逆了自然规律。年青一代孱弱质地,彰显教育的偏颇,家长作为启蒙者,难辞其咎。怀揣瓷娃娃,落步惊心,父母的溺爱,讨来一筐山芋,吃猛了噎着自己,慢慢嚼吧。

文化乃国之魂魄,主宰一个民族走向,破坏了的未必都是糟粕建筑,至于那些流行的金碧辉煌,或为镀金壳儿,禁不住一场风吹雨打,剥落成泥碾作尘,是它伪饰的命数。去年,中央文艺座谈会已敲响纠偏的鼙鼓,确立文化发展方向,不啻一场新文化运动。民族文化幸甚至哉!

教育如开渠沟,贯通南北,输清流于树渴,润青苗于茁壮,救牛羊于倒毙,冲刷淤积,淌淌不绝。老子倾注感情暖流给儿女,儿女天性挥发,从书里读出“黄金屋”;屋里的老人最怕落寞,孤寂是冷酷的杀手。于是,理解迸发生命跳动的音符。

我一同事的女儿,在黄河北某高校就读时,谈一男朋友,领回家来相亲,父母虽中意男生,却要求他到平顶山落户,否则不谈。于是,几经商讨协议达成,未过门女婿工作安排由准岳父包揽,住房双方合资购置。节前,男生父母从老家拉来一大车山药找市场,女生妈齐出动,肩扛手提帮着支摊子叫卖。现在这对小夫妻已怀抱婴儿,开始体悟为人父为人母旅程的苦乐。

父女媾和,找到生命健康持续下去的支点,实现双赢。

友人与我谈得拢时,我指了指壶内茶已罄,他哂笑自己招客不周,起身煮茶去了。我趋到办公桌前,见案上搁张报纸,信手翻看中,一条新闻跳入眼帘,是说北京城一老妪,膝下儿女皆在国外工作,收入可观。老人耐不得寂寞,养了条宠物小狗陪伴自己,孰料近日宝贝丢失,害的她吃睡不香,犹如失了魂魄。于是在互联网上发出寻狗启事,以一套价值400万元人民币住房做筹码悬赏,只愿爱犬能回到主人身边。

诧异之际,我瞥见台历上用铅笔写着一首小诗,便默读下来:

一壶香茗几波雾/浸湿紫丁花一株/冷月投影花叶碎/我心枯落南风拂/我的小棉袄暖暖/曾经遮风御日暮/窃问锦帐凉何故/念儿在天涯孤独

我与友人走到窗前,推开窗扇,凭栏眺望南方,天空惟星火燃烧。

2015年6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