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理来到我们金坡村

2015-04-23 09:42 | 作者:旬竹笛韵 | 散文吧首发

2014年1月27日,李克强总理乘坐从西安驶往安康的火车,前往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农户家访贫问苦。金坡村从此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受到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而当地干部群众面对众多新闻媒体的采访,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李总理来到我们金坡村”后带来的喜悦和发生的变化。

-----------作者题记

印象中的金坡村

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本来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2014年1月27日,因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到来,使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时间火爆起来。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包括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们云集该地,采访当地干部群众,忙的有条不紊不亦乐乎。同时忙碌的,还有镇政府的父母官和金坡村的干部群众,他们忙着接受记者采访,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当我在第一时间从旬阳电视台的电视节目里,知道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我县金坡村的实地踏查,访贫问苦,做工作调研新闻消息后,迅即产生了一个念想,有机会一定要到李总理去过的金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依我有限的能力和作为去帮帮他们,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2015年4月2日,机会终于来临。我应邀参加了由县政协、县文联组织的到金坡村文艺采风的活动。当日早8点,我们采风团一行19人,轻车简从从县城出发,于9点50分到达金坡村。

当我们乘车沿着蜿蜒逶迤呈“S”形的通村公路,七转八拐地驶进金坡村的地界,隔窗向外张望时,惊喜的发现,进入村口的路边,矗立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照片和书写有“铭记总理关怀 建设秦巴名村”的标志性宣传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在想,还是这乡下的村民们对国家总理的感情深厚淳朴啊!他们实实在在地把他们亲眼见到的总理照片矗立在进村的路口处。就像是在告诉来这里的客人们,我们要记住李克强总理的关怀,用行动报答共产党的恩情!

我们一行人走进天里的金坡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蜿蜒的环村公路、粉刷一新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的砖瓦房…….。到达村委会驻地后,我站在村委会驻地院场边放眼向远处望去,春天的金坡村,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简直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而环村公路两旁的成片树林和竹林,在晨风的吹拂下有节奏地舞动着,像是在欢迎着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还有那叽叽喳喳的欢叫着的小儿,像是在唱着歌儿迎接着我们。

接待我们的,是小河镇党委书记曾胜昔和金坡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学及镇、村有关工作人员。直到这时,我才看见村委会办公楼的墙壁上,分别横挂着“文明自强让总理放心 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巨幅标语和“选优村班子 选强带头人 选出正能量”的横幅标语。当我们走进村委会会议室,只见墙壁上用木框制作的栏目里,张贴着《金坡村通村公路管护公约》和《金坡村简介》,通过阅读,才使我对金坡村有所了解。

金坡村紧依102省道,距旬阳县城66公里,位于小河集镇3公里处(从西康高速公路小河出口转乘中巴车到金坡村约40分钟)。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8亩,辖6个村民小组158户533人,有党员22名,(含女党员2名)。金坡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畜牧等主导产业,同步发展劳务、运输和部分手工业,使农民收入逐年稳步提高。近年来,金坡村抓住项目建设机遇,先后修建通组路4条12公里,硬化通组路4•3公里,铺设逛网6000米,解决了全村的人畜安全饮水难题。通过“圈、沼、厕、厨、园”五位一体循环农业模式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过去“脏、乱、差、臭”的面貌,全村96%以上住户实现房屋亮化、院场硬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等“四化”工程,农民群众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

看完简介,我不由得在心里感叹:金坡村的班子真正是一个团结拼搏、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上级领导放心,村组群众满意的好班子,要不然,自李总理走后到现在,怎么会发生许多变化呢!

---小河镇党委曾胜昔书记:要找准产业发展思路,要把金坡村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小河镇的后花园。打造成“秦巴名村”。

稍事休息后,县文联主席魏连新宣布座谈会议开始。镇村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行人即刻便围坐在会议桌旁。座谈会上,魏连新主席首先代表采风团成员向镇村领导和参会人员说明了此行的来意,县政协联谊文史委员会主任孙寿瑜在会上说明了了到金坡村要做的几项工作,并向采风团成员提出了几点要求。

我们一行人的到来,使参加会议的镇党委书记曾胜昔异常高兴,笑容可掬。在座谈会上,这位在小河镇工作了10年的汉子说话虽然嗓门不高,但对金坡村今后如何发展却思路清晰,有条有理。他说,全村6个村民小组普遍缺水,全年缺水期达7个月以上,彻底解决全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要通过对小河集镇供水设施扩容改网解决,项目建设需要资金260多万元;金坡村人均耕地面积2亩多,土地是村上最大资源优势,如果引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将土地连片开发,就可助农致富,当地村民也可以就近就业,这样才能从根子上扶贫帮困;要建设美丽乡村,我们不能等待,要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就要在污水垃圾处理上做文章,但就这一项就得投资60多万元;另外,还要抓好村里的生态绿化和村级服务中心建设。

说到这里,曾书记又转了话题,他说,李总理离开金坡村已经1年零2个月了。总理的到来,我们有压力,也有动力。也感到很荣耀,总理的到来给金坡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全县人民都很关注。总理来金坡村主要是慰问贫困户,帮助我们解决脱贫致富问题。脱贫致富这条路怎样走?要找准产业发展思路,要把金坡村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小河镇的后花园。打造成“秦巴名村”。我们首先要统一思想提认识。以李总理慰问金坡村为契机,立足实际不等不靠坚持自我发展,找准发展方向,找出阻碍发展问题,积极破除发展瓶颈,力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总理真正放心、让人民满意;二是立足长远兴产业。以金坡村的发展为镇域发展的起点。高点定位、重心下移、科学规划。围绕烤烟、林果、养殖、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能,力争实现园区种植,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园区发展模式;三要着眼当前抓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棘手的困难问题入手,以金坡村的安全饮水、连户路、移民搬迁建等民生工程为突破口,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覆盖力度,不忘总理嘱托,抓好民生工程;四要突出生态促和谐。重点做好总理视察点的场景保护利用,加大植树绿化、基础建设、卫生保洁等工作力度,力争把金坡村打造成山绿院净脸笑美丽小河的后花园,实现名景迎客、名产致富、名牌聚商新型生态旅游村。

在曾书记的讲话中,我们感觉到,让镇党委、镇政府和金坡村干部群众感到欣慰的,是《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乡村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主要节点方案设计》通过了专家评审。规划中对金坡村的形象定位是:小河镇居民休闲健身的舞台;金坡历史文化记忆展示的窗口;旬北农耕劳作和民俗体验的标杆。当谈到金坡村日后发展建设的大致模样时,曾书记向我们说了这样一组关键词:“生态、旅游、民富”。

对于金坡村下一步工作怎样抓?曾书记说:“我们镇党委、镇政府已经确定了思路、目标和路子、力争3—5年奠定好基础,全面实现目标任务”。曾书记的讲话完毕,博来了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金坡村李传学支书:总理走时再三叮嘱我:要想办法增加群众收入,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要尽快解决山区退耕还林问题。

曾书记讲话完毕,接下来由金坡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学讲述李克强总理到金坡村访贫问苦的详细经过。在讲述中,他讲的很具体,也很生动,讲到感动处,我发现他的眼里噙着泪花。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没有任何一个人想打断李支书的讲述。

本来,我是想在会后单独采访李传学支书的,没想到李支书被县文联副主席郭华丽列为采访对象“挖”走了。于是,我决计在会后找李支书聊聊。同时,我还要了李支书的手机号码。会议结束后,我找到李支书,他向我讲了他见到李总理的前后经过。在讲的时候,李支书激动的数度哽咽,说不出话来。

李传学,53岁,金坡村村支书,入党2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旬阳县金坡村看望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杨康父亲杨秀峰通电话。他负责介绍村里情况,有幸和李总理零距离接触。

李支书说,“我们金坡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土地总面积6平方公里,有耕地1205亩、林地3685亩,下辖6个村民小组158户531人,主导产业为烤烟、畜牧。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多数在外打工,妇女和老人留守在家中,种些烤烟和庄稼,日子过得紧巴巴。在2014年的1月27日上午,李总理来到我们金坡村二组。一下车,李总理就感慨地说‘这个山很深!’看到群众的房子都是土坯房,李总理显得焦急和关切。”接着,李支书向我讲述了他和李总理握了3次手,对了4次话的经过。

“李总理是早上9点多到我们村的。我一路陪同总理。和总理的第一次交谈和握手是在总理一下车的时候,总理看到两边的大山问我山叫什么名字,总理问我村里的情况,问我要是让村民移民搬迁,村民愿不愿意?”李支书激动的讲述着当时发生的感动。“我没想到,总理是这样的平易近人,感觉就是个邻家大哥,李支书形象地说。”

到住户华永林房屋背后的时候,李总理看到了群众住的都是土坯房,李总理说这屋子还是很危险,看到一院子的群众时,李总理首先和刘楚梅亲切握手,刘楚梅当时就激动的留下眼泪,然后总理问:你们人都好,群众回答人都好。总理问:“给你们移民搬迁政策,你们为什么不搬呢?”李支书向李总理解释了村民不搬的原因是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搬到集镇上去种地、挣钱都不方便。

“当李总理和杨康父亲杨秀峰通完电话后,总理看了蒸馍,询问了年菜准备的情况,问了群众养老补助领到没?拿到高龄补助没?”在和杨秀峰通电话中,李总理最让人感动的一句话就是,不但要祝我的父母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祝全天下父母都身体健康。”李支书讲,“我还邀请了总理和院子四户群众合影留念。没想到,总理欣然答应了。”言谈中,李支书难以掩盖自己意想不到的幸福

“合影之后,李总理还到院子后面看了油菜地和烟地,李总理抓了一把土对我说,今年天旱,土很干。我能感受到总理的济民情怀。这个时候,总理拉住我的手语重心长的说,我和群众座谈,了解了村民有三盼,一是农民盼增收,二是农民想搬迁,可是搬迁后的工作怎么办?三是农民想退耕还林。总理问我村民是不是有这三盼?我感到总理看问题很准,很实在。”李支书回忆着这一天激动的时刻。李支书说。说完这些后,李总理对我说:“你是一村负责人,我刚说的三件事,你要带领群众办好。李总理走的时候,摇下车窗,再次握着我的手说,让我带他向全村人民拜年。

李传学讲到这里,声音再度哽咽,动情的说:“我人老几辈子了,这次见到总理,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在谈到作为村支书,怎样落实李总理的指示时,李支书说:“李总理看望我们老百姓,给我了极大的精神鼓励,我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谋划好村上的发展,落实好县委邹书记在现场办公会上提到的四大项十五小项会议精神,李总理来了之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发扬自强精神,同心同力共同落实好总理的期望,不辜负李总理的期望。李总理到小河镇调研慰问后,县上提出了‘让总理放心,让人民满意’和打造‘秦巴名镇、秦巴明村’战略,我们村按照名村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了金坡村的各项建设。作为我个人来说,一定要办好总理交给我要办的三件事。”

---金坡村张功利主任:我们要借助国家扶贫政策,做好全村脱贫致富、改善人居环境、退耕还林、安居工程、基础设施等方面工作,让总理放心。

在村委会办公室召开的座谈会结束后,在村民华永林家,我采访了金坡村村主任张功利。

见到张功利的时候,我发现他是个充满乐观状态的人,一个喜欢把笑意撒在脸上的人。今年44岁,高中毕业的他,一看就知道是个回乡知青,很像豫剧《朝阳沟》里的栓保。他2011年12月担任村主任至今,由于彼此之间互相知晓来意,我和他就少了许多寒暄而一见如故。互相打了招呼后,我们的谈话很快就切入正题。

张主任告诉我说,李总理是2014年1月27日早9点40多分到我们村的,在窑庄院子路口下的车,陪总理来的有省上的赵书记和娄省长,还有一个白头发的老人,听说叫周小川,是中央的一个部门领导,还有我们村的李支书,我们一路陪李总理他们几位领导先后来到杨秀均、华永林、刘楚梅、吴远友这几户村民家中慰问。

离开这几户村民家后,李总理顺着田间陡峭而崎岖的一条小路,走到一块油菜田里,用手扒开油菜根部几寸深的土壤查看墒情。他指着萎缩的油菜惋惜地说:“太干旱了!”再往上走,坡势更陡,李总理来到一片烤烟地。“为什么不抽水上来浇灌?”李总理问我。我回答说:“这种坡地,水抽上来很快就从地下渗跑了。”总理坚决地说:“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大退耕还林政策,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致富。”李总理离开我们村时,再三叮嘱李支书和我,要想办法增加群众收入,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尽快解决退耕还林问题。

在采访中,当我问及李总理看望过的金坡村这4户贫困户现在的近况时,张主任答:“吴远友一家目前生活明显得到改善,已搬进自建的新房;杨秀均仍在西安务工,在小河集镇移民安置点购买了120平方米的房屋;杨秀峰在浙江奉化渔船担任轮机长,他家在镇上购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华永林目前在西安打工,正在为买房筹备资金。”当然,得知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作为我这个采访者来说,心里也感到十分欣慰。

接下来,按照提前打好的采访腹稿,我向张功利主任提出了:“作为金坡村的村主任,你下一步怎样抓好全村的工作”的话题,张主任沉思了片刻后,便打开了话闸。

张主任说:“今后我们要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引导村民搬迁到集镇上居住,引导家庭条件差的住户发家致富。退耕还林方面要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树种,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要用好用足国家扶贫政策,解决好群众饮水问题,饮上安全水。在基础设施方面,以环村公路为依托搞好发展,为群众带来出行、运输方面的便利。居家环境方面要做到生产、生活垃圾有地方堆放和处理,做到有新的改观。下一步的规划是烤烟生产减户不减亩数,大面积发展铁杆烟农,退耕还林方面搞好山坡绿化,为生态旅游打好基础,畜牧业以百头牛、千只羊、万只鸡龙头去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村搬到集镇上居住的有20余户,闲置的80多亩全部流转发展烤烟和黄姜。村上成立了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工作站,固定3名工作人员,坚持每周帮扶一次。”

当我询问到李总理走后村里发生哪些变化时,张主任爽快的回答说主要是村里的经济收入得到很大提高。他边说边板着手指,如数珍宝:“我们村条件差,耕地总面积1156亩,其中退耕还林地186亩,林杷3865亩。外出务工人员102人。2013年全村总收入650多万元,人均收入7300多元。其中烤烟收入120多万元;畜牧业收入200多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拿回工资300多万元;黄姜、蚕桑收入30多万元;水电路实现三通。总理走后的2014年,全村总收入680多万元,人均收入8300多元,其中烤烟收入140多万元,畜牧业收入100多万元,外出务工人员拿回工资320多万元,黄姜、蚕桑收入50多万元。现在,全村的6.5公里通村水泥路依山盘旋,路两旁栽植了2000株侧柏,43盏路灯相伴其间,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也让集镇周边众多健身好者从中受益。修建了2座蓄水池,购置了自动抽水设备,铺设管网1500米、电缆1500米,新修3.5公里连户路,修建垃圾屋2个、垃圾池75个,18户村民新修了沼气池,大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另外,手机已在全村普及,有30余户村民家里用上了电脑,做到了信息流通,从网上学到不少科普知识。”

说到这里,张主任话题一转:“我们要借助国家扶贫政策,做好全村脱贫致富、改善人居环境、退耕还林、安居工程、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工作,让总理放心。”他说这话的时候,我感觉他脸上的表情显得很庄重,也有些严肃。接着,他看着我又补一句“等到我们村发展了,变化大了,一定请李总理到我们村来,享受我们村里的高兴事儿”

我的采访结束,正要起身告辞时,只听张主任哼起歌儿来。我仔细一听,他哼的是当地流传的花鼓子。我连忙劝他“你别哼了,把歌词唱出来呀!”张主任随即应声答道“好的”。说着,他便大声唱了起来。歌词分为两段,大意是:

太阳出来笑盈盈,李总理来到咱金坡村,挨家挨户拉家常啊,问寒问暖感人心,总理的话情义深啊,我们要赶走贫困享太平。

太阳出来笑哈哈,李总理来到咱百姓家,讲解富民好政策啊,要我们建好新农村,总理的教导要记牢啊,我们要真抓实干不松劲。

2015年4月7日---22日完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