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

2015-01-16 19:49 | 作者:菡萏 | 散文吧首发

心愿

文菡萏

这是一个普通而真实的故事,没什么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什么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枝叶,但岁月的浪花,卷起了那最洁白的一朵,用时间见证了一代人的纯情和守信。

我的父亲是1944年生人,16岁那年,应招,在长省宾馆做了一名服务员。同寝室有一位年龄稍长的同事,对他极好,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工作学习中,都给予了父亲许多的帮助。两个人朝夕相处,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对于父亲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不仅有飞扬的青春美好的前景,更主要的是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国家领导人,这是令他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小时候在东北读书时,我就经常听姑妈她们讲,父亲在省宾馆的一些趣闻轶事,比如尿床了,暖瓶打碎了等等,其中也包括为总理做服务的花絮,说总理的舞跳得如何如何的好。

1962年全国大精简,父亲因年龄最小,精简回家,休整一段时间后,随即入路,成了一名铁路工人。他的那位好友不久也被调到人民大会堂工作,从此两人天各一方。

但那时,父亲每次回东北,在北京中转签字时,都会稍作停留,拜会于他,他们依旧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父亲有时也会在首都照张相,做件衣服什么的,父亲走后,他代取并保管,父亲第二年再来拿,父亲也以有这样的朋友为骄傲。我们小时候,经常听父亲提起这位伯伯,说可惜失去了联系。还记得父亲每次带着我们路过北京时,他都让我们远远地站在纪念碑这边等着,自己上前询问,但每次都摇着头回来,说这位朋友早已调走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后来又到省宾馆寻找过,也是查无此人。

时间的车轮就这样碾过,父亲也和许多人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奋斗着进取着努力着,后来成了一名材料工程师,手下也有不少大学生。等我们长大,成家立业后,父亲又帮我们把孩子带大,现在已经是一位年逾古稀,70多岁的老人了。

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但父亲始终没忘记这个朋友,嘴里一直念叨着,并经常告诉我们,那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一位朋友,是一个值得信任,重情重义的好人。我们也开玩笑说,!别想了,也许人家早升官发财,把你忘了。父亲坚决地说,不会的,他不是那种人。爸爸70岁那年,为了给爷爷奶奶上坟和探望远方亲人,再一次踏上回老家的路途。他走时对我们说,想顺便再找找这位朋友。小弟弟为了却父亲大半生的心愿,就拜托朋友在网上进行查找,目光锁定长春地区,在同名同姓同月同日生的人身上筛选。尽管岁月流逝,父亲却始终记得这位朋友的生辰年月。功夫不负有心人,范围不断缩小,很快就落实到长春某派出所,其人各个方面都与父亲找的相符。父亲回去后,又专程到派出所说明来意,片警被父亲的真诚所感动,就告知了这个人的确切住址。

父亲毫不耽搁,兴冲冲买了点礼物,带着母亲,心急火燎地敲响了这家房门。父亲说那是一栋普通的老式居民楼,他抬手时,简直是百感交集,因为这座楼就坐落于省宾馆后面,与自己的寻找,一次次擦肩而过。父亲说,几十年了,很迫切地想看到对方现在的样子和过得好不好。

激动人心的一刻到了,一扇久别的门终于打开了,看着父亲,他已不敢相认了,当父亲喊出他的名字,再报上自己姓名时,他们喜极而泣,相拥在一起。岁月的长河,这时候已经默默地往前流淌了整整50年,当年青春年少的两个毛头小伙子,已经变成两个白发如银的老者。激动欢愉之余,他们在一起追忆着那些陈年旧事,畅谈着那些共数晨昏的日子,讲述着分别后彼此的境况。

这个朋友对父亲说,他在人民大会堂工作几年后,因自己是独子,家里父母身体欠佳,无人照顾,未婚妻又在长春,进不了京,自己就主动要求调回原籍。当时心切,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对口单位,就落户农机厂,当了一名工人,并一干就是很多年。工厂在郊外,每天带饭,要骑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达,不管是下结冰,还是暴狂风,都要无阻,吃了不少的苦。后来又分别赡养了四位老人,抚养了三个子女,负担很重,现在虽轻松了,只剩夫妻二人,但依旧清贫。父亲说,两老过着最朴素的生活,在现在的大城市,已属少见,简陋的房间,一点没做装修,厨房粗糙的水管在外面裸露着,用的家具也是70年代初的,老式的木箱子一排排整齐的摆放着,他们每天等菜场罢市才去收园,西瓜也是跑很远的批发市场买,用两个裤管扎好,背着回来。

最后,这位朋友拉着父亲的手说,你可算来了,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找你,因为我有一桩心愿没了,我这里一直存放着你的一件东西。说着他起身打开一口箱子,拿出一个包裹,解开,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件深蓝色的夹克杉。父亲说他稍愣片刻后,随即惊呆,50年哪!50年前的往事一下子开了回来。他说那是他最后一次和这位朋友见面,那年自己20岁,还是单身,回家探亲后返回原单位,途经北京,在一家老字号裁缝店里,做了这件夹克,蓝色卡其布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四个兜,中间安有黄铜的拉链,衣服要一个星期后取。然后到人民大会堂找到这个朋友,把票给了他,就匆匆别过。因单位不稳定,就没留下具体的邮寄地址。但当第二年去时,这个朋友已经不在了,后多次询问,回答都只是调走了,但具体下落不知,夹克之事也就淡忘了。

现在,记忆的潮水一下子涌了回来,父亲看着这件崭新的夹克,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父亲说,他做了一件衣服,用了整整50年,今天终于还是到达了自己的手中。这就是,岁月的接力棒从不会在好人手中失传,人钱小事,足见一个人的真诚。这个朋友说,他离开北京时,丢下很多东西,但一直带着这件夹克,是想对好友有个交代。回来后,也是多方打听,因为不知道爷爷家的确切住址,一直无果。后来,自己又搬了几次家,但始终带着,希望有朝一日能见到父亲,亲手奉上,今天总算没白等,终于等到了!

父亲拿回这件夹克,东北二三十个亲人围在一起,看着摸着传阅着唏嘘着。母亲说那是老北京的手工,一丁点线头和瑕疵都没有,不输给任何大牌,款式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很多人试了,都穿不得,又瘦又小,就是两件也装不下现在的父亲。

父亲说,这是一件永不上身的衣服,就作为一个纪念吧!岁月沧桑,但它见证了一个朋友最淳朴守信的高贵品质。他们虽然都老了,但时光静好,该留下来的都留下了。

qq7472362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