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以知心乐以育德

2014-09-15 17:12 | 作者: 面向大海 | 散文吧首发

------学习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的中华传统礼仪讲座第八讲礼与乐第三节:乐以知心有感

彭教授讲到儒家思想中礼和乐对人的影响时着重强调“乐”的重要性。礼的作用是合理约束人性,规范人的行为举止,是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乐的作用是从内部来化性,要解决礼的根源问题。《乐记》说,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之深”。孔子的学生子为魏文侯讲授乐教师,引用了《诗经.大雅.板》“诱民孔易”。子夏认为,要教化民众,用乐来诱导最为容易。《经》也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有强烈的感染力,谁主导了它,谁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改造民心.儒家不仅深刻意识到了音乐的妙用,而且提出了用“道”来主导音乐、引领人心向善的理念,让民众在健康的音乐中接受德的熏陶。

读到这里,两年来几次守灵时道士先生做法事的情景浮现在我眼前。那一场场特殊”演唱会”给我的启发至今难忘.

在南方乡野间,有这样一个习俗。家里老人了,一般会设灵堂,请一个专业团队来做法事为亡者超度亡灵。团队一般由4-5人组成。主唱1人,堂鼓手1人,钹手1人,锣手1人,跑堂人若干,这几个人都是全能手,工作可以互相轮流交换来做,他们工作时都统一着道士袍。工作时在灵柩的上方方桌上摆放着做法事时常规用物,包括1个木鱼,道士做法事所用1幅惊木、亡灵的生辰八字、遗像、灵位牌插在盛满大米的升子里。(升子是农村专门用来衡量农作物的,容量为2斤的木制器皿。1升=2斤)香炉、油香蜡纸、方桌下前方有个专门供敬香人跪拜的草蒲。在正对着灵柩的前方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地狱鬼怪狰狞的形象的幡,有獠牙红眼,有手持大刀的,有沸腾的油锅有熊熊的火海,有用铁链子套着人的脖子往前使劲拉,有断舌头后不停往下滴的鲜血等暴力的画面、惨不忍睹。

看了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图画,我不解的问过道士,这些画的都是真的吗?道士回到,信则有,不信在无。主要是告诫活着的人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凡是做坏事的,到地狱都是要受到惩罚的,教育世人要与人为善,多做善事积善缘善德,死后方能到极乐世界。

原来一直反对看似封建迷信的东西,也在教化世人啊!

更让我为之动容的是他们做法事时所唱的内容。在道士们中场休息时分,我和他们交谈得知,他们的脚本大都是汉文典籍中记录的古代故事,多数出自于《山海经》、《搜神记》、《开天辟地》、《封神演义》、《二十四行孝》等书籍。根据亡者的性别和身份唱的内容也不尽同,如女性亡者,他们会选择从其怀胎十月舍命产子为序,讲述一个母亲一辈子为抚养后代所付出的艰辛,教化世人生前要多行孝道常怀感恩之心;有的讲述古代贤惠明德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以德报怨等教化世人要明事理懂进退;有的讲述的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文臣武将的丰功伟绩,劝诫亲人们不要太伤心,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就连建立帝王将相、文臣武将都逃脱不了知天命的归宿,何况我们平民百姓呢。

在这冥冥之音的哼唱附和声中,在这简单的交响乐中,我怀着悲伤心情,认真地聆听着道士的唱词,用最虔诚的心来守护者亡者之灵,陪伴着我至亲的人走完在人间的最后一程。同时,我也受到最深切的教化:对生命的珍惜,对老人的孝道,对法律、道德的敬畏;多做善事,结善缘,做一个对天对地对事问心无愧、胸怀坦荡的人。

每每听到道士先生们声情并茂用特有的唱腔悲悲切切地唱一个又一个故事时,我的泪都会情不自禁地顺着脸颊流下滴落在地上。为亡者悲痛也为自己忏悔!是啊,人的一生,匆忙中,在自己的响亮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在别人的悲伤地哭声中回到尘土里。用几十年的时光为自己在泥土上亲人们的心中建立起一座无形的丰碑!走了就走了,留给亲人们的无限缅怀!怎样才能让自己不白走一趟,怎样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为别人做点什么,让自己活着不遗憾呢?与人为善,常怀感恩之心度过每一天,心态平和,常抱知足之感面对每一天,计较的少,快乐就多了,比较的少,幸福就多了!

也许,这就儒家思想道教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吧。从历史角度来看,不同的朝代政治理念不一样,所推崇教化理念不一样。西汉王朝,孝顺变得非常流行。皇帝自己成为孝顺的表率,皇帝的称号也带有孝字,如:汉武帝全称汉孝武帝。整个汉王朝(东西两汉)都非常注重孝字。唐朝不十分讲究孝道,推崇诗文,唐代的古诗发展到顶峰。宋、明、清,孝道又开始受世人推崇,所以有“举孝廉”政策出台,让孝廉的人走上政治舞台。凡是儒家思想不占统治地位的朝代,孝道就不流行。也正应了彭林教授的观点:谁主导了它,谁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改造民心。 儒家的“立乐之方”旨在“感动人之善心”让民众在健康的音乐接受德的熏陶,使人心向善,纯化社会风气,国家求得长治久安。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为亡人做法事,既有唯心的一面,也有唯物的一面.既是对亡灵超度,也是对世人的警示和教化。古人通过这种形式来哀吊亡人教化后人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