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之旅──稻畦新苗

2014-09-09 09:50 | 作者:麗澤嵐影 | 散文吧首发

节气“谷”的清晨五时许,久旱的高雄天空竟然下起雨来,雨势不大,但是滴滴答答的雨声,却也让人忆起了那台南家乡童年往事,在雨润大地之后,耕种稻的遥远时光……

稻子是季风亚洲相当重要的粮食作物,它性喜温湿多雨,适合黏质较重的土壤,一般称之为“水稻”。水稻品种繁多,但是大抵可将之区分为在来米、蓬来米、糯米三大类。然而,无论其品种为何,秧苗的培育,乃是一道必经的过程。

在插秧机尚未发明之前,农人都是自行培育所需秧苗。秧苗的培育,首重优质稻谷的选择。稻种选定之后,得先用水来回漂洗,藉以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稻谷,并以温水浸泡一天一,名之曰“催芽”。而后趁着午后日照较弱的黄昏前时分,把刚萌芽的稻谷,以双手密密且均匀地撒在预先已整理好的一区区田畦上,覆上一层薄土之后,再以喷水壶洒水湿润,并以木质抹刀轻轻地将其抹平。

此外,为了避免表土水分的快速蒸发,以及阳光的直接曝晒,而导致刚萌生的秧苗新芽受到灼伤起见,必需在田畦上面,铺上一层薄薄的稻草。一切就绪后,每天早晚尚得以喷水壶浇水一次,以维持田畦和稻草适当的湿度。

约一星期后,秧苗成长至一、二公分高度时,必须将所覆盖的稻草移走,以避免影响新生秧苗的成长和光合作用的进行。此时的秧苗呈现黄绿色泽,虽然根部生长已渐趋稳固,但是仍然相当娇嫩,因此必须引入大量的水源,并薄施化学肥料,藉以增益其成长速度和后续发展的潜力。

事实上,水分和养分的提供,对秧苗的成长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些秧苗一直到移植插秧为止,皆得在水分充足的田畦中生长,以免其叶尖受到日晒而变成焦黄。至于养料提供方面,化学肥料的效力较直接、快速,对秧苗的实时性成长帮助较大。不过,在施肥之时,应以薄施和均衡分布为宜,以避免因为肥料分布的不均,造成部分区域肥料过量而导致的伤害,影响秧苗后续的成长。

巧布粉饰,催芽稻谷转秧苗;薄施心肥,均沾化雨映新机。肥料固然有利于植物成长,但也得出自善心和巧手才行。善心,源之于施肥人的睿智统观;巧手,来自于布施者的经验拿捏。过与不及皆非所宜,更不能随兴为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