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评课稿(3篇)

2014-08-16 21:26 | 作者:黄小星 | 散文吧首发

爬天都峰评课稿(篇1)

在上周的星期三,我和陈明理老师调课,为的就是能听一听何老师的一节课。因为三年级正好是课改,拿到教科书,我大概看了看,所有的课文都改变,识字量增多,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上,我进入了困境,因此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了三(2)班。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要详细的说,我觉得何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其中课文的第二段是描写天都峰的高与陡的,小作者看到这么高的山时,心里是很害怕的,还担心自己爬不上去。教师虽然抓住了高与陡,但是没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只是教师带过就完了。我觉得本段可以做重点段来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天都峰的高与陡,才能显出爬山的辛苦。 教师没有让学品读就自己带过了,而本段的读很少,在我的记录中,只有全班读一次和一个学生读。我觉得读得太少了,而学生读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可以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觉得这样就更好了。再者,在老爷爷与小作者的对话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对话的句子,但是教师没有走下讲台检查学生的情况。整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读的少。我觉得,教师要是能多多引导学生读的话,整堂课就很完美了。以上是个人观点,听课是为了互相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爬天都峰评课稿(篇2)

张老师的是一节生动有趣的示范课。教师自己的朗读带动起全班的气氛。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优点: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教师范读、自由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不足:

1、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加强。

2、课堂时间把握不当。

3、学生的动笔较少。

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

2、多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

收获:

教师对教本专研比较透彻。教师的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我觉得这样做很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的板书是在一幅天都峰的简画中完成,让学生直接理解文中内容如天都峰的“陡”。

爬天都峰评课稿(篇3)

在上周的星期三,我和陈明理老师调课,为的就是能听一听何老师的一节课。因为三年级正好是课改,拿到教科书,我大概看了看,所有的课文都改变,识字量增多,课文篇幅较长。在课堂教学上,我进入了困境,因此我带着学习的心态走进了三(2)班。

从总体上看,我觉得40分钟的课有头有尾很完整。要详细的说,我觉得何老师的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其中课文的第二段是描写天都峰的高与陡的,小作者看到这么高的山时,心里是很害怕的,还担心自己爬不上去。教师虽然抓住了高与陡,但是没有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只是教师带过就完了。我觉得本段可以做重点段来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天都峰的高与陡,才能显出爬山的辛苦。 教师没有让学品读就自己带过了,而本段的读很少,在我的记录中,只有全班读一次和一个学生读。我觉得读得太少了,而学生读的也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可以范读,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我觉得这样就更好了。再者,在老爷爷与小作者的对话时,教师虽然要求学生画出他们的对话的句子,但是教师没有走下讲台检查学生的情况。整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读的少。我觉得,教师要是能多多引导学生读的话,整堂课就很完美了。以上是个人观点,听课是为了互相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