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志摩

2008-09-04 18:42 | 作者:宋云 | 散文吧首发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

他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走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想作诗便作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的淋漓尽致出类拔萃;想恋便爱的昏天黑地无所顾忌,这便是我们此刻面对的徐志摩。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那暂的如同一缕飘向天空的轻烟的一生,甚至没有来得及领略中年的成熟便消失了。但即便如此,他却被长久地谈论着而为人们所不忘。他的率性天真的短暂比那卑琐而善变的长久要崇高的多。

象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着。要知道不是每一个写诗的人都能获得这般宠遇的。也许一个诗人生前就寂寥,也许一个诗人死后就被忘却。历史有时显得十分冷酷。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着这么久,而且谈论的人们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历史要忘掉他,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今天仍然觉得他以三十五岁的年华而“云游”不返是个悲剧。但是,诗人的才情也许因这种悲剧性的流星般的闪现而益显其光耀:普希金死于维护爱情尊严的决斗,莱死于大海的拥抱,拜伦以英国公民的身份而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在一场大雷中结束了生命……当然,徐志摩的名字不及他们辉煌。他的一生尽管有过激烈的冲动,爱情的焦躁与渴望,内心也不乏风暴的来袭,但他也只是这么并不轰烈甚至是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但这以来一走之间,却给我们留下了恒久的思念。

也许历史正是这样启示着人们,愈复杂的诗人,就愈有魅力。因为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我们从中不仅窥见自己,而且也窥见社会。而这一切,要不凭借诗人的笔墨,常常是难以曲尽其幽的。

这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与林微因的友情,与陆小曼的婚恋,与泰戈尔等世界文化名人的交往,直至他的骤然消失,那灵动奔放的无羁的一生,都令我们这些后人为之神往。

这是一位生前乃至死后都有争议的诗人。象他这样一位出身于巨商名门的富家子弟,社交广泛,又在剑桥那样相当贵族化的学校受到深刻熏陶的人,正如他在《吸烟与文化》中说:“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他的思想的驳杂以及个性的凸现,自然会很容易地被判定为不同于众的布尔乔亚诗人,特别是在二三十年代之交那种革命意识高涨的年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