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井

2011-07-30 17:51 | 作者:淑詹 | 散文吧首发

时值秋天,天高气爽,我又重新踏在乡村的路上。路旁一口周围荒草遮盖的枯井孤零零的赫然呈现在面前。随着时代巨大的变迁,这口独自呻吟的枯井,早已消失了昔日被宠的风采,逐渐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见此情景,一篇久别尘封的日记在我眼前展开了。

懵懂的童年时,全村人吃水都用这口井,井水甘甜,凉,沁人心脾。听老人说我村祖先刚在此落户时,到处找井眼,找了上百次都没打到甘甜的泉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流浪在此村姓石的壮汉,在本村北面正中间找到了井眼,待井打好后,净水甘甜,无以伦比。因此我村也称成为石家井,后来为了纪念这一壮汉造福全村的业绩也为了使泉眼更旺,每年开第一天都要进行祭祀和掏掏井里的淤泥。

掏井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天还蒙蒙亮,村长就召集全村老少排成整齐的队伍,用桌子抬着祭祀的用品,端端正正地放到井的南面正中间的位置。这时老村长口中念念有词,面北背南地带领全村老少进行祭拜,口中具体说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祈祷上天和祖先来保佑掏井人的平安吧!祭拜后噼里啪啦的放上一通鞭炮,此时的气氛犹如过新年那样热闹。

炮声还未消失,紧接着众人簇拥着一辆带有红绸缎花的木质滑车来到井边。那滑车高达六米,有三根和大梁一样粗的榆木斜插后,成为三脚架后用铁钉铆在一起,其顶部是用三块坚固的铁板呈三角形连在一起,上面安装两只巨大的滑轮,在两只滑轮上的铀丝绳下面分别挂有两只大约6m³的底面是尖形的圆柱体铁制大桶,我们称之为“大勺”,每只“大勺”可容纳4人,一只是用来盛人,另一只用来盛水、泥等。眨眼望去那巨大的滑车好像高大雄武的将军立在那里煞是威风。

在农村,掏井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难事。老村长事先进行将掏井的分组,四人一组,分为五组,当时未轮到下井的小组负责倾倒井水和淤泥。掏井的必须是身体健康的20岁到40岁的青壮男子,才能胜任。又把20岁至40的青年妇女分为两组,一组拉盛人的“大勺”,另一组拉盛井水和淤泥的“大勺”。因井下空气稀薄、寒冷逼人且时有塌方的发生,掏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胆量和沉着冷静的素质,但掏井也并非单枪匹马独行独干,而是具有团队精神,四人以上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井底作业时必须每隔一小时上来暖暖身子和透透气,紧接着下一组再下去继续干,这样周而复始的飞速平稳的运行。

当时三十岁的父亲是外县的乡镇干部,在单位听到掏井的消息后,头天晚上就立马请假,回到村庄参加了掏井工作的事宜,可见掏井是我村每个子孙责无旁贷的重大事情啊!掏井开始了,首先第一组就有我的父亲。身穿水衣、脖子上挂着哨子的父亲和三位伯伯手里拿着铁锹、水桶,像即将上战场的勇士般坚毅地坐在了“大勺”里,随着滑车的滑轮“嘎吱吱”的缓慢响声,父亲和三位伯伯逐渐消失在黑压压的水井中。远处穿着母亲棉袄且蜷缩在墙角的我,心里猛然紧张起来。我身不由己的眺望了一下在拉盛掏井人“大勺”的母亲,母亲和姐妹们正专心致志的听着老村长的指挥,双手紧紧抓住铀丝绳,目不转睛的盯着移动的滑轮,来回的拉纤着。也许她们深知自己至亲至近的家人的生命线,都掌握在她们的手中,所以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啊!这时空间异常的宁静,未有丝毫琐碎闲杂的声音,只是每隔10分钟左右独有划破天空的老村长叫号声,“上勺了”,盛水的“大勺”随着妇女拉滑轮“嘎吱吱”声响缓慢的从井中慢慢的升上来,倾倒完毕后,老村长有高喊“下勺了”盛水的“大勺”又随着滑轮“嘎吱吱”降落于黑洞洞的深井中。我知道父亲作为掏井人,必须耐住井底的阴冷和空气的稀薄,争分夺秒的和伯伯们将里面的井水和淤泥清理干净,完毕后还要用砖对损坏的井壁进行重新的修砌。是多么艰辛伟大的工作啊!漫长的一个小时过后,忽然听到井底哨子的声响,我知道我父亲要上来休息透气了,我此时心情异常的激动,紧紧的盯住缓慢上升的拉“大勺”的绳索。片刻,目光坚毅的父亲和伯伯们站在“勺”里终于缓缓地从井中升出来了,阳光泼洒在他们那汗水和泥水相互交融的脸上,立刻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我又搜寻到母亲的脸庞,她正用含泪的目光,欣喜的盯着刚出井的父亲,看来压在我们娘俩身上担心的石头“咚”的一声终于落地了。少倾,浑身劳累的父亲未曾休息,又连忙加入到倾倒井水和淤泥的队伍中,和大伙忙碌起来。······

漫长的六个小时的掏井作业终于完成了,井经过清淤休整面目一新,新从井底冒出的汩汩泉水,随着未清理干净的井底淤泥搅合在一起,浑浊一片。老村长吩咐“搬潜水泵,赶紧抽水,快!”按好潜水泵后开始抽水,污浊的井水立刻从井口喷射而出。井水被抽干后,稍等片刻,待井水重新渗出,在继续抽,顺便将休整的井壁进行冲刷,反复若干次后,里面的井水终于清澈透明,在阳光的照射下,那涌动的泉水波纹像银色的星星,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闪闪发亮。

为避免任何赃物被不懂事的顽童浸入水中,老村长吩咐用硕大的铜盖盖在井口的上面,然后在井沿和铜盖铆上铁鼻,用锁锁住。钥匙有6把,分别放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手中。那时候的人们都没有为吃水、拿钥匙、多跑腿而引发任何怨言,都幸福生活在安静和谐的小村中。

时光荏苒,三十年的光景很快划过时空的轨迹。便捷的自来水完全代替了养活全村人的老井,掏井、挑水那艰辛而热闹非凡的浓浓气息,在全村人的心目中已逐渐消失殚尽。这时我心里似乎缺失了什么,一种失落的感觉袭上了心头。旋即拿起相机将干涸的老井拍了下来,来做个永久的纪念吧!我顺手抓起一把泥土,带着我的温情和依恋缓慢的撒入井中,期盼能与井中陈年的泥土相相近的交融······

所属专题:童年的记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