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杨牧与他《杨牧文集》

2010-06-08 11:27 | 作者:洪桥书屋 | 散文吧首发

解读杨牧与他《杨牧文集

当我捧着两本沉甸甸的《杨牧文集》上、下卷,犹如朝圣者的心态获取到寂已求的《圣经》般感恩

对于一位缪斯的追随者,诗神的目光总是与诗者联系在一起,诗神的目光总是青睐于诗者。杨牧是诗者,是“诗之天使”,更是诗神的“护花使者”。否则,这两本凝重的著作会从天而降么?

我作为一名诗之好者,能见到大师级“护花使者”的真容笑貌,得益于“机缘”的赐福,让我更加坚定诗神的魅力无处不在。

2004年9月11至13日,对兵团农一师的文学青年们来说,是一件文学盛事。这一天上午,来自农一师各条战线的文学追随者早早地坐在课堂上等待一位令人慕名已久的诗人给我们讲课————-他就是被喻为“边塞三诗人”之一的杨牧先生。

上午九点三十分(新疆时间),60岁的杨牧神态慈善、朝气十足地向学员们走来,走向为我们学员们授课的讲台。这是为期三天的农一师文联文学讲习班开学典礼的一幕。也是我久慕其名第一次近距离聆听这位著名诗人的艺术感觉。由于课程的安排,时间的关系,杨牧先生不顾旅途的疲惫,给学员们上了整整两堂课,一天的时间。他讲的第一句发自肺腑之言的话:“我是兵团人!我回来了!”,表达了一位老兵团人回故乡的呐喊真情,把陌生的杨牧与兵团的乡情与今天的新一代军垦儿女的心靠近了,把我们这一群正生活在塔里木的军垦第三代人的距离拉得更近、更近……。

在授课之前,杨牧先生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他一生的生命体验浓缩地介绍给我们,使我们感受到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实而平凡的杨牧、可敬而可近的杨牧、可亲而可人的杨牧。

杨牧先生,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也是杰出的“新边塞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作家。14岁时就发表处女作,因中国特定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20岁的他被迫流浪到新疆石河子148团,当过农工、文教等工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活了20多年的杨牧,对新疆兵团的那份特殊感情,在《文集》中的开首篇《乡情》、《在经纬仪的观测镜里》、《别了,地窝子》、《枪与仪器》中表达得真实而艺术。翻开《杨牧文集》,我们发现,在那“文革”时期的岁月里,64年至65年,他仅仅写了上述的四首诗。从此,中断了创作十多年。36岁才以一首自嘲自讽而在“坚毅的脸上闪着泪光”的《我是青年》震撼诗坛,成为“一代人的心声”,也整整影响了一代人。这也是杨牧的成名作。《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对他个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述,对于中国,则是一次“民族灵魂的深刻透视”,它“详尽记录了诗人在特定历史年代所遭受的苦难,为读者深刻体味和严肃思考苦难人生留下了许多经的脉络、纬的层面”。《边魂》是杨牧生命体验的“大彻大悟”;“我奉昆仑为我的故乡/毋须索隐天地玄黄”,“流浪的路/比所有的路都显得长”,就是探索人的心灵历程的“生命之歌”。

杨牧先生给我们学员们授课的第一个话题是《对中国诗歌现状的思考》之感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自己一生的体验和创作,真实而深刻地阐述:“诗歌,一个尴尬的话题。用六个字概括:还是好、不太妙。”作为诗人,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讲真话,这就是具像的杨牧。杨牧先生的第二个话题《关于诗歌创作的十二点提示》即《送你的十二句话》反映了一位老诗人对诗神的感悟,也是对后辈青年诗歌作者的嘱咐:

一、你的诗就是你的生活。(一定要诗性地认识你的生活)

二、你的内心是最可靠的。(注意第一时间的第一感受)

三、心是诗人命根子。(诗人的每一次作品都是处女作,诗歌是生存的第一次命名)

四、好与坏都不要叫出声来。(意忌浅、语忌陋、诗忌成语、诗忌口号)

五、像谱曲一样谱写你的诗。(文如看山不喜平,婉转一点才是诗)

六、给别人留点空间。(诗意就是空间,让人产生广泛的联想)

七、想得远点。(文无古今,真情不变。要有一点历史的苍茫感)

八、看得宽点。(诗,底气要足,大气!)

九、要点韵或者干脆不要韵。(诗要自然,要有“内弦音”)

十、注意你的座位在哪里?(诗人是最具个性的人,你的个性就是你的风格)

十一、读点与诗有关的诗。(采众家之长,补体验之

十二、千万不要你死我活。(诗人要互敬、互爱、互补、互鉴)

杨牧倡导:“诗,必须回归。回归真诚、回归母语、回归诗歌的法则”。创造一个民族的语言,任务应该交给作家、诗人。

学习班的间隙,我以年轻诗心的冲动,在师文联主席张晓虹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一叠习作,走进杨牧先生下榻的农一师二招宾馆110房间,拜见杨牧先生。先生并不见怪我的冒失,以一位长者的身份与我交谈。交谈中,先生告诉我他去过我的家乡————-湖南隆回县,并与家乡的诗人匡国泰有缘同游过家乡的苗寨,在这一点上,我许多的顾虑打消了,比较随意地与长者交谈。

交谈中,我放开谈及了湖南一批我熟悉的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李元洛、匡国泰、何立伟、彭浩荡、于沙以及“新乡土诗派”的江堤、彭国梁、陈惠芳等代表人物。还有四川社科院研究“钱学论”的陈子谦先生。这些人当中,杨牧先生大都比较熟悉,有的还是诗友。临别时,先生与我合影留念,并拿出新出版的文集为我签名,让我感到先生厚重的人格魅力润沁心灵。

学习班结束后的日子,每当深人静的时候,我以一颗诗心去细细品味《杨牧文集》的厚重感。《杨牧文集》上卷为“诗”,下卷为“文”。文集收入了他的全部主要著作,包括他的代表作、成名作、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过不同影响的作品、被列为国内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及中学语文读本的作品、被选入国内各精品读本和已被译为英、法、德、意、日、罗马尼亚文字的名篇,也包括一些探索性的作品,是我国新时期最具影响的代表性诗人之一。芬兰籍华裔作家、翻译家奚梅芳女士身在北欧的“千湖之国”为杨牧先生编辑这套文集,也缘于她曾经是生活在兵团工作20多年的一位“上海支青”的缘故,有过与杨牧同样的“兵团情结”。她更像一位文物鉴赏家,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发现了杨牧的“货真价实”。更为看重的是她发现了善于把北方文化的粗犷与南方文化的细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杨牧作品。这也是《杨牧文集》最突出的诗文特点。

也许,在我未来人生之路的历程中,有诗相伴,纵然沐浴风霜,我也会把生活的潮起潮落视为诗情画意、云霞满天……。每个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构架他心目中的“上帝”。生命的理念为他心目中的上帝“驱使”。因为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是情归倾诉的港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