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嫲、烛斗、洋油猴、汽灯及其他

2012-12-14 14:22 | 作者:洞箫老人 | 散文吧首发

怀旧的人一般都步入老年,那脑瓜子的兴奋点常常关注在封尘的岁月往事与老旧坏损土不拉几的东西上,且常无端地睹物喟叹流涕让人觉老头滑稽好笑。时至年关,我记起方言有句话“快过年没脚丁嫲也会跑”,并由此语生情,推演了几件几于湮灭在今日文明中的物件。它们分别是“丁嫲”“烛斗”“洋油猴”“汽灯”等。

先来说说“丁嫲”。其实就是灯盏,它是继燧木取火引燃火把之后又一个凭借豆油或其他植物油料灯芯燃烧照明的用具,今天一些寺庙点的长明灯与它近似。被赞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闽侯昙石山原始先民发明使用的陶土灯盏,就属于新石器时代“丁嫲”的巅峰之作。那防风的设计,可谓冠绝天下,它那闪烁出的智慧光焰穿越时空,至今还熠熠生辉在文明人心目中,亮堂堂让后人顶礼膜拜。

生产力发展带来工具革新,历史上“丁嫲”由粗陶到细瓷而后铜铁锡金演变,艺术审美水准也飞越进步。但“荧荧灯火”“一灯如豆”毕竟制约人们的生存空间和阻滞着人们生活质量提升。

考究福州人谓“灯盏”为“丁嫲”是源于福州话“灯”“丁”同音。落后年代人口意味着生产力,甚而还特指男劳力。人们总希望“人丁兴旺”,所以福州民俗保存浓郁人情“丁”缘味,诸如每年正月元宵娘家人都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灯笼“添丁”。当然也有例外,不是有语言忌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闹剧么。

聊了“丁嫲”再来说说“烛斗”,有一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哎哟哎哟妈妈你快来”。烛台福州人叫“烛斗”,顾名思义它的照明物质起了变化。用“蜡烛”照明效果非常好。今天文明发达的欧洲,上流社会为了营造浪漫奢华氛围,晚宴或沙龙舞会还特地燃点烛台助兴。烛台的功能随着文明社会的进程也不断推演,国人也赋予了它太多的社会文化功能。一对新人大婚,洞房花烛,龙凤高烛照,新郎灯下转侧看美人,创作出不朽的诗句绵延千古,你说今人浪漫可及?但其实也不尽然,红烛背后也有悲欢离合的故事催断肠。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曾让我噙泪,她捐完门槛后刚刚手持鲁四老爷家祝福祭祀的烛台时被封建卫道者断喝。祥林嫂不是你手里烛台捂的太暂,而是那烛台的尖刺裹着“砒霜”扎进你孤独无援的心田,扎得那样深……

说完“烛斗”扯扯“洋油猴”。福州早期轻工业不够发达,日常使用的东西很多都系国外贩运来,于是方言表达中把这些舶来品前往往冠一“洋”或“番”字,今天普通话很容易找痕迹。如“洋伞”“番茄”不一而足。但福州有个物件的称谓真的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形象别致,那就是“洋油猴”。

“洋油猴”嘛玩意,是死的还是活的呢?在你还未知晓我未亮底牌前我先透露它不活,是死的。“洋油猴”它是邑人对煤油灯形象通俗的称谓。在普遍靠麻油豆油照明的当年与环保节能照明莹白如昼的今夕,“洋油猴”它算土洋结合中西合璧了吧。

阿拉伯人使用的水烟灯造型最接近当年的“洋油猴”,同样具备煤油罐、灯芯铜铁头和玻璃罩组件。加上玻璃罩的“洋油猴”比起““丁嫲””因为少烟尘抗风力,便于屋内外移动。早几年东街口亨得利眼镜店维修师傅用它熏软眼镜边还可以看得见。今天你如想对它有直观感受,不妨节假日去三坊七巷林则徐博物馆参观,馆内摆放当年禁烟前官僚躺在卧榻上抽大烟那栩栩如生的场景模型中,那点烟枪的灯具就与“洋油猴”同类,只是乌烟瘴气的,不给人实际照明的效果,也少了当年的氛围。

中国是个文化积淀丰富的国度,我们今天已将好几亿人节返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作为一种文化向世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夜归人”,你展开想象在那个交通不便不知道电灯为何物年代,年关已近游子未归,白发苍苍的母亲手举“洋油猴”,月夜下倚门独立迢递望远盼儿归的情景……那“猴儿”灵性诱人归思难收呀!

近代文明催生工业革命,在爱迪生电灯未发明之前当时海外的“汽灯”也传到上海天津大都市。“汽灯”是一种将液体燃料汽化后燃烧照明的灯,今人喊它“瓦斯灯”。故而它也因为汽化不同燃料液体分为两种,前者靠加压雾化的煤油燃烧照明,后者则使用了瓦斯气体,就是今天我们使用液化气煤气罐的原理。那光亮度小小区域内如同白昼,人们可以晚间听书看戏,歌舞风尘了,于是那年那月的文明人为夜生活欢呼雀跃……

毛泽东有句诗“一唱雄鸡天下白”,我则化用为“电灯问世天下白”。爱迪生的电灯带来了照明革命,功德无量。随着照明革命的进程恕我也转移了视线结束我的文字,因为我要看电视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