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平台重要还是奋斗重要

2009-10-18 06:41 | 作者:低声浅唱 | 散文吧首发

那时,天还没有完全放亮,月儿依旧高悬在空,街灯仍然闪闪烁烁,几丝微风吹入街巷摇晃着月影与灯光,一切都蒙蒙胧胧:月影映着树影,街灯拉长着人影,当头发被风撩起时,我用一身憔悴舞动着秋风。。。。。。长长的街巷已然成了我心灵独舞的长衫袖罢了。。。。。。

这场景并不是我生活的偶然,而是我生活的一种常态,那是我每一个周一所必然经历的生活的落寞——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生活的一种心态。相信这都事出有因,原来工作已然失却了激情,工作早已成了我谋生的必须罢了。

都工作有八九年之久了,自己的工作却丝毫没有能有所进展。一切都那么地按步就搬地原地踏步着——虽然从来都未曾失却奋斗的希望。

独处村小的我,怎么又忍心把自己生活的困苦与你细细言说?只是讨厌那些叫不出名儿的虫儿罢了,是它们在校园周围的野地里每个夜晚恬不知耻地,放声地谈情说——却不知换来了我的寂寞。。。。。。

其实生活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扭扭捏捏婆婆妈妈地故意哼叫个不停——这是他们所说的。

我也这么想过,其实我可以就着一盏台灯,用那微弱的灯光点燃希望然后把它无限放大,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前程一片辉煌。。。。。。

人们不知我在台灯底下的快乐,正如我不了解他们心中的性幻想:谁没有在台灯底下看过情色杂志,谁没有在台灯底下翻阅过情人的旧照片,谁又没有在台灯底下写过一些只有自己才能够看懂的淫词艳语。。。。。。然而你我都知道生活的意义和真正的兴趣却并不在于此。

近年来自己不断地充实着自己,先是拿了文凭,拿了专科又那本科。其实在以前对文凭这东西我是全然不予理睬的,但据他们所说文凭这东西完全可以起到亚当娃胯下的几片树叶同样的功效的。。。。。。或者我们可以换一句话来说文凭的重要性——世上的人本来就没有穿裤子,只是穿的人多了,也就不得不穿裤子了。

再就是和别人一样成天忙着办理各种各样的证件。前些日子网上有一个消息说:一个网友总结了一下,要在中国生活一生得办理88个证件,网友们都在呼吁是不是可以简化一些证件。但依照我的想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在于也许政府那些职能部门的人最大的乐趣就是

成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手里握着公章,等待着你满头大汗地跑来让他给你盖上一个公章。

之所以把拿文凭和办理各种各样的证件放在各种学习之先,不是因为它在学习当中的快乐最大,而是一种必须。常常也在想: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是不是越没有快乐而言,对现实生活越没有指导意义的东西越必须得学——所以那些刚出校门的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们不必那么自我感觉良好,也不必把他们的屁股摇摆得那般地欢快,要知道学习这东西,从他们大学毕业之时才刚刚开始。

从小就爱看书,爱书的人自觉书看得多并不是一纸文凭所能取代的。诗书倒可以用来入酒的:倒不知晓那一位把酒吟月的大诗人李白,究竟是酒成就了他的诗呢,还是他的诗成就了酒,换来了人间千年的迷醉。

作家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够把自己所经历的那些人生悲欢的心理轨迹诉诸笔端找到与你相似的心理的切合点。所以作家写的书籍能成为你的心理的情人,而不是作家本身成为你的心理情人,真正能够成为你的心理情人的往往是舞台上那些耀眼的明星,明星的最大魅力在于什么呢?明星的最大的魅力在于: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笑容在你的眼中燃烧,然后让你的心泛滥成灾。。。。。。

小的时候喜欢看一些武侠小说,欣赏的是其中的吊人胃口的故事情节,中学时由于荷尔蒙增加的缘故喜欢看一些言情小说。。。。。。

到后来才发现真正能走进自己的心灵的是那些优美散文,那些充满哲理诗歌,那些能描摹你心中秋色的美丽宋词。

每一个夜晚借着烛灯与那些大师们偷偷地约会。既然已经成名,纵然作品有优有劣,但其作品也有其可取之处,对于作品我不想给予评论,只是想把那些作家的大名列于此,不知你是否也看过他们的作品。

钱钟书,沈从文,梁实秋,鲁迅,徐志摩,郁达夫,巴金,余秋,林徽因,李敖。。。。。。

苏轼,李白,白居易,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欧阳修。。。。。。

现在自认为尝尽人生风雨的我倒是喜欢上了一些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甚至是老庄哲学。

案头上就摆放着几本:《文心雕龙》,《词学通论》,《词论》,《乐记》,《声无哀乐论》,《溪山情况》,《庄子》。。。。。。

只是这些书还没有看完,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打理:这正像与那些有着古典情结的女子谈情说爱一样,内心早已波涛翻滚,但仍然却矜持不已;据说现在早已不时兴这个了,甚至不谈恋爱就可以“试婚”的。

这些年自己除了不停地看书,还不断地坚持写作,当然写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自己的爱好,但我也时时地在提醒着自己,必须不停地写,不要让自己的才气因为环境的关系而变得消失了。每两天至少有一篇文章出自于自己的笔端,不管写的优还是劣,也不管是什么文体,只要写就好了,只要能写出来就好。

自己就这么地不停地看着书吧,这么不停地写着东西吧,却从来就没有去看一看我的那些同学们。我的那些同学们,有的已经调动了好几次,从这个学校调到那一个学校,从小学教到初中,从初中又教到了高中,有的同学甚至当上了大学的老师;要不然人家的职称从初级到中级又要准备拿高级了,而我呢,初级就是初级;或者有本事的同学干脆下海经商了,成了老板,而我呢,什么都不是。

前些时日在看《史记》,看到〈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时对我有一些启发。

在〈史记。项羽本纪〉当中曾经讲到项羽小的时候学习的故事。说的是项羽既不愿意读书,又不愿意习武,而是要学习兵法。理由是项羽认为读书只能记一个名字,习武只能抵挡一个人,项羽立志要学习的是能够抵挡万人的兵法。所以项羽最后选择了学习兵法。项羽选择了学习兵法,而没有选择读书,不是说项羽就没有读过书,只是看项羽读了一些什么样的书——项羽至少读过兵法。似乎项羽小时候学习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朋友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样的,语文,历史,政治,地理,哲学,数学,化学,物理,这一些凡是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似乎都没有多大的作用,不是大学教授的论文都可以造假的嘛,还有什么不能造假的呢?对于我们普通的人来说获取知识,或者说的露骨一点抄袭知识更为方便的,有一个叫王文良的老兄写了一本书,其题目叫作《北大毕业等于零》,说的是他在北京大学用几年时间所学的东西在网上只要点击一下都能够找到的。那么我们今天的人究竟来学习什么呢?身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兵法”又是什么呢?我到书店里去翻阅了一下一些书目,提供出来以供大家参考:《厚黑学》,〈孙子兵法的现代性应用〉,〈货币战争〉,〈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推销员〉,〈脸皮有什么不能够厚的〉。。。。。。

在〈史记。李斯列传〉当中也说到了李斯向西入秦之前的选择:说的是李斯在出道之前对比了生存在厕所里的,和生存在谷仓中的两种老鼠的生存状态,厕所里的老鼠成天闻的是臭气,吃的是大粪,而且时不时地会招致野狗的嘶咬;而生存在谷仓中的老鼠整天吃的是享用不完的大米,也用不着闻厕所里的臭气,更不必担心那些野狗的嘶咬。

最后李斯通过综合分析:当时的七国,只有西边的秦国最为强大,所以李告别了楚国,向西以侍秦,终成一代名相。

其实李斯的这个仓中之鼠与厕中之鼠的故事要告诉我们道理也许就是:平台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写完此文,夜已阑珊,心中疑问仍然难以解开:一个人的发展究竟是平台重要,还是奋斗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