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2009-08-27 17:27 | 作者:小溪 | 散文吧首发

蒋大为的一曲《牡丹之歌》热情、奔放的倾诉了人们对牡丹的喜,歌词的作者形象、艺术地再现了牡丹的容貌和性格。从而使《牡丹之歌》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

牡丹,不愧被称为百花之首,在众多缤纷的花之中,没有一种花能向牡丹那样绚丽、雍容华贵。它几十片,上百片花瓣组成的花朵硕大,娇媚。引人驻足,令人赞叹。它的花色缤纷艳丽,黄的庄重矜持,红的如火如荼,粉的娇柔娥娜,紫的白的一尘不染。而花型更是俊秀婆娑,荷花型娉婷娇美,绣球型花团锦绣,菊花型舒展妩媚。皇冠型富贵典雅。牡丹花的开放,把春日人们赏花的高潮推倒了顶点。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在南北朝时就有记载,而到唐代栽植、观赏牡丹就有了更深的发展,许多诗词就印证了当时的盛况“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大诗人刘禹锡廖廖几笔,就把牡丹花开时节,人们争先观看的情景生动的描绘出来了。

而另一位叫皮日休的诗人,一首咏牡丹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更是证据充分地奠定了牡丹在百花中的地位。诗人对牡丹花的色与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文化人的褒扬和赞美之下,牡丹花的市场价格日益飙升,以至有了“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和“一轻风起,千金买亦无。”的记录。

昂贵的市场价格,促使人们更加珍惜起这美丽的花朵。为了观赏牡丹,写过《琵琶行》、《长恨歌》的大诗人白居易有过这样的描述“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只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诗人惋惜行将衰败的牡丹,夜色中擎持着火把,再仔细的看一眼明日就要被风吹落的红牡丹。由此可见牡丹花的魅力与诗人的痴情。

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使牡丹这种观赏植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单瓣野生牡丹演化出三百多种具有耐寒、耐热、耐湿、抗旱的品种。如今的牡丹色彩更加丰富,花型也越来越多,在北京观赏牡丹的园林就要首推景山公园和北京植物园了。那里栽植的牡丹不仅面积大,而且品种多花色全。每当春日牡丹绽放之时,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涌来,再现了“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景象。

总想用一幅图片把牡丹那富贵丰满的容颜,鲜艳壮观的形态表现出来,可总是没有把握好机会,于是年年我都会在牡丹园内,在《牡丹之歌》的歌声中,寻找着,寻找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