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横河

2012-07-06 12:52 | 作者:开心人 | 散文吧首发

印象横河

焦新民

本是大山的儿子,然而真正回到大山里的日子屈指可数,名山名水也游览许多,也只是她山之石、她山之水,略领表象,无所感悟。只有故乡的山山水水才有岁月逝不去的印象。

金秋时节,恰逢文联和作家协会前往久别的故乡相隔咫尺之遥的大山深处横河镇举行笔会,我有幸同二十余位文学界的精英齐聚一堂,走进大山深处——横河镇。

当日下午,在小城别称“小浦东”的滨河西路聚齐,登车南行。

上尹庄、过壁头、走护驾,沿着平坦宽敞的壁索公路一路前行,一路碧绿。

路径驾岭,只见一座古朴典雅的牌楼映入眼帘,一艘造型独特喻示驾岭乡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破浪向前的巨船矗立在村前。停车稍息,一条整洁素雅的街道令人感叹,街道两旁青砖碧瓦的店铺相连,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公厕、垃圾点漂亮美观。近年来,驾岭乡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整治美化上,上项目、求发展,一个崭新的驾岭正在小城崛起。

行至回龙,由于壁索公路改造尚未完工,停车稍站,回首眺望:蓝蓝的天空清澈见底,碧绿的群山更加翠绿。阳光下,只见那碧绿群山环抱下的靓丽小城清晰可见,高耸的龙泽丽苑、环城大酒店直插苍穹,六大森林公园首尾相连,滨河东、西路,入城立交似玉带缠绕在小城之间;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阳城电厂静卧在碧绿的天际边唾手可得;晋阳高速、阳翼高速似银河穿梭在碧绿的群山之中;镶嵌在银河畔的海会寺双塔映艳着五彩光环;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将红砖碧瓦、星罗密布的新农村紧紧相连。真可谓:碧水共蓝天阳城片片是翠绿,绿地映红花人居处处皆和谐!

横河镇

下烟熏、穿建龙、越受益,车队缓缓行进在村村通的水泥路上,满眼的翠绿流逝在车窗两旁,吐着红缨的玉米舞动着丰收的舞姿;弯腰的谷子沉淀着喜悦的秋硕;直挺的亚麻站在田间等待你的检阅;绿茵茵的桑叶晶莹剔透期盼着蚕农来摘取去养育那可的蚕宝宝;核桃果、野山果象害羞的小女孩,躲在绿绿树叶后偷窥果农的到来;间或有一片金色的向日葵仰着笑脸,吟唱着金秋的丰歌,在阳光照耀下和满山的碧绿相映成趣;令人陶醉和感叹!

望着眼前的景色,不时追忆起多年前回故乡的印象。首要的是行路难,九曲十八弯的沙砾公路,两天往返一趟的公共汽车,回一趟老家要提前几天做好准备,早早到车站买票坐车,有时返回赶不上车只得望山感叹,少则两天多则三天,遇到天和天那只有靠“十一”号汽车了。其次是吃饭难,那时山里人做饭烧的是柴火,只有到“顿头”才有饭吃,肚子饿了只有等到下一顿。再次是住宿难,乡里没有旅馆之类的东西,特别是在天,山里特别冷的出奇,纵然有烧的火炕,后半也难以入眠。再有是花钱难,仅有的供销社和一个饭店商品和饭菜单调,想买点时令东西只有象《陈焕生进城》那样……

正在遐思之中,突然同车的文友惊讶地喊道:“快看哪,横河镇到了!”

只见村口那一栋栋现代化阳光温室木耳栽培大棚排列有序,整洁的街道两旁到处晾晒着核桃、花椒、莲翘,街道两边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比比皆是,商店、饭店、“山里人家”彼此林立,正值核桃收获的季节,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们正在收购核桃。隆隆作响的核桃去皮机将青青的核桃吞进它的肚子里,吐出了一颗颗如玉雕刻的艺术品,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丰收的喜悦绽放在村民们的欢歌笑语中。扑面而来的横河特产“十里香”椒香,香醉了远方来的商贾,香醉了八方的游客,也香醉了我们这些文人墨客!

目不暇接之时,车已停在横河镇旅游接待中心门口,下车驻足,多少年前的横河印象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金色阳光下:宽敞明亮的街道,花园般的广场,崭新优雅的校舍,幽静典雅的卫生院,古朴端庄的接待中心,还有独特秀美的“山里人家”。想寻找一丝往去的踪迹也只有接待中心那两扇带着岁月沧桑的老木门和山里人永远不变的淳朴厚实的民风。

稍事安排,我们来到“山里人家”。米羹饭、油圪朵、山黄瓜、拌木耳、黄花菜已摆在餐桌上,地道的山里风味使我们胃口大开。趁着舀饭机会粗略浏览了主人的厨房,烧柴做饭已不复存在,干净的沼气灶、电磁炉,清清的自来水和城里人一样奥。

晚饭后,趁着闲暇功夫,我同文友前去拜访过去的同事加朋友,现在他在镇里开设了一家“山里人家”。沿着石板铺就的街道,踏着河卵石浆砌的小径,来到篱笆围就的院落,院外停放着小型农用车,瓷砖贴面的二层小楼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走进院落:宽敞的房间,漂亮的家具,液晶电视、台式电脑、移动电话、太阳能、沼气灶、自来水样样齐全。过去“出门基本靠腿,通讯基本靠吼,吃水基本靠挑,做饭基本靠柴,夜里基本靠油,围屁基本靠麻”的困窘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工具。临别时分文友细问朋友道“像你们这样的‘山里人家’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朋友悠闲地说到:“每年粮食除自足外,余粮出售,加上干果林经济收入,‘山里人家’接待收入总共要有3万多哩!这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好啊!”

是啊!近年来,党中央一年一个一号文件,惠民政策年年都放在首位,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是横河镇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在新农村建设和转型发展中,依托析城山、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开拓特色旅游业、干果林经济业、蚕桑养殖业、优菌栽培业等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策,龙头舞动,特色推动的局面,使占地面积210平方公里居全县之首的乡镇全部达到了“五个全覆盖”,打造成:石板路,篱笆墙,河卵石街道清光光,“山里人家”亮堂堂的特色乡镇。

入夜,在乡政府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20余位来自基层的作家聆听了乡人大主席关于横河乡政府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转型发展的经验介绍以及文联主席传达省委书记袁纯清考察晋城的讲话和县委书记冯志亮关于转型发展的讲话精神,作协各位主席介绍了市文联笔会精神和当前文学创作主题。

精彩的笔会结束,文友相会难免要豪饮一场。在当地友人的邀请下,我们阔步来到别有洞天的欧式建筑特色大酒店,现代化的K歌房里已摆上了珍禽特色的佳肴,美酒、美食、美人欢聚一堂,歌声、诗声、笑声汇成一首乡村独特浪漫的歌谣。

子夜时分,月挂中天。听着窗外盘亭河潺潺的流水,怀揣着美酒后的诗意,作协副主席青年作家张红胜夜不能寐。索性我俩移步出门,步足于盘流如玉的盘亭河畔,望着墨绿色的析城山、小尖山、云蒙山、鳌背山四山环坳中的乡村小镇,赏着沐浴在如练月光下的寂静山村,听着那涓涓细流的溪水声,张主席脱口朗诵出他刚刚凝思的诗句《横河的月光》。突然间,山林中传来一声声儿的啼鸣、秋蝉的唱响、犬儿的惊叫,一曲天籁之声笼罩于山村之上。啊!好一曲欢快和谐动听向上的乡村民乐协奏曲……。

中寺村

中寺村,翠绿之中的红色山村。

1938年3月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在此诞生,3月上旬,为了加强党对晋豫边地区游击战争的领导在下寺坪成立了中共晋豫特委,从此阳城人民有了抗日的主心骨。中寺村百姓用特有淳朴厚重的民风和黄灿灿的小米孕育着抗日烽火在这里熊熊燃烧。

1940年,“十二月政变”的阴霾刚刚散尽,临危受命的朱总司令与晋绥军卫立煌在晋城举行国共两军重新划分抗日驻防区谈判后前往洛阳,途径此地。朱总司令离阳行至晋豫交界处的王屋山顶时,面对山下滔滔黄河激浪,回首太行山如火如荼的抗日烽火,触景生情,欣然赋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题为《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山,

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

此行当可慰同仇。

途径中寺村,车还未到,村支部书记已在村口等候着我们。刚下车,未见其人,已闻其声:“欢迎欢迎,欢迎你们这些大作家到我们村做客,为我们这个名不见传的小山村鼓与呼!”

只见眼前一位微微谢顶、额头铮亮的国字脸,匹配着浑厚结实身板的中年汉子,露着山里人特有的憨笑,举着厚实的双手向我们迎来。他就是“感动晋城”五位三农人物之一的中寺村党支部书记郝林瑞。一一握手介绍之后,我们紧跟他的身后来到古朴典雅的抗日纪念亭,青石碑上书刻着“卧虎千峰,威震中条。中共晋豫特委、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成立纪念碑”,停步驻足,倾听着他为我们讲述那如火如荼的抗日故事。而后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拾阶而上,瞻仰那高耸入云的晋豫边革命纪念碑,只见鲜花翠柏丛中大理石的纪念碑格外引人注目,青青的大理石上,镶嵌着“晋豫边革命纪念碑”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听着那血与火的抗日轶事,以及中寺村十七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一人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事迹,我们肃然起敬。时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前夕,我们默默地列队纪念碑前为八年抗战牺牲的英烈们三鞠躬,为那些甘洒热血的老区人民祈祷,愿她们在九泉之下好生安息,保佑曾经养育过她们的红色山村百姓早日在新农村建设中更上一层楼。

踏着红沙砾石板铺设的街道,望着那红沙砾石头垒建的村舍,村舍旁边堆满那如玉的核桃果,看着那红墙映照下郝书记的红红的脸笼,我浮想联翩,仿佛穿越那时空隧道,看到了中寺人民从抗日战争到新农村建设那不屈不挠的精神。

坐在支书门前红沙砾石板铺就的小广场,聆听着郝林瑞书记娓娓动听讲述中寺村转型发展的前景:稳核、(稳定核桃种植面积)重桑、(重视桑树栽培和养蚕)优菌、(优化木耳养殖品种)丰猪、(丰富野猪繁殖喂养)造红、(造就红色旅游)一幅转型发展的蓝图勾勒在我们面前。瞧着书记门前那点点血红的坐锅花,那多么像抗日英灵们的点点鲜血,又多么像中寺村人民永于奋进,不屈不挠,开拓进取,拼搏向上的颗颗红心呢?

但愿我们的红色小山村像翠绿之中的一点红一样,红的耀眼,红的发紫,红的像火一样在析城大地熊熊燃烧……。

红沙岭

告别那红似火的红色山村,晨光熹微中,上山的路就像披挂银光鳞甲的长蛇,在绿绿苍苍,重重叠叠的林莽中穿行盘亘。这里有一种原始的古朴与庄严,让我想起一个人、一种生命跋涉的历程,曲曲弯弯,迷迷漫漫。

别中寺村,涉劝头庄,跨红沙岭。车队犹如一支饱醮浓墨的笔在崇山峻岭中任意挥洒渲染。

站在高高的红沙岭上,遥望着层峦迭翠中那一片红红的沙岭,真正感悟到:“地到天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界。如果将昆仑之极顶,黄山之秀逸,庐山之嵯峨,华山之险峻,泰山之魁伟,那眼前的盘亭列嶂可为天设地造般融于一隅。

淡绿色的秋风,缓缓从山谷流出来了,从明媚的天外流过来了,飘飘然,像壁画上的飞天扬起的罗裙,又从树林里盈盈地流过去。无声的树林像初醒的,颤酥酥地抖着,发出肃肃的翠音,像远海的懒潮。山林被风吹着,发出飒飒的声音,像天空的灵雨。万木之音中,有浓郁的松香气息,有纯朴的泥土气息,有清甜芳草气息,有诱人的野果气息,有芳香的山花气息。片片的打碗花,点缀在翠绿丛中和那一片红红的红沙岭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山水画卷之中。

高昂的“鸡冠山”在鸣唱着转型发展的主旋律,切切思语的“情侣峰”在热议着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高洁的白云从盘亭山山窝里缓缓地飘起,渐渐地、那大片的云彩,薄了、淡了、散了、抽成一缕一缕的亮丝,像那蚕宝宝吐出的丝丝亮丝,不一会儿它又缠绕成一片、一串、一堆、一个丰收的笑脸。

回望身后那屈膝而盘的十八罗汉峰,峰峦叠嶂,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打坐在翠绿丛中,俯视着群山下钟灵毓秀的村镇,吟唱着《金刚经》默默地在祈祷老区百姓快快的富裕起来。天际边若隐若现的小尖山庙宇葱茏,云雾缭绕。静卧在山峦之中的鳌背山昂着巨头,背负着重任,正在步履艰难地向着梦幻仙境攀登。

躺在红红的沙砾上,遥想那美丽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界王母娘娘的七仙女思尘下凡,来到仙境般的析城山中,爱上了憨厚淳朴的山里娃,她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过着平淡而甜蜜的生活,不巧被王母娘娘发现,立即发令水神、火神下界缉拿七仙女回天界,七仙女留恋人间,誓死不从。为了使七仙女断绝尘缘,急糙的火神在她居住的山边喷出火焰以促使她回心转意,然而刚毅的七仙女誓死如归,熊熊的火焰烧着了山林、烤红岩石,大火燃烧了七七四十九天,一旁的水神袖手旁观,视目无堵。望着那熊熊燃烧的山林,七仙女心急如焚,为了保护百姓不遭生灵涂炭,为了保护析城山的珍奇树木,她用平生所学奋力扑救,七七四十九天后大火终于扑灭了,而美丽善良的七仙女也累倒了。一年后,在她倒下的地方长出了一颗红如漆的大灵芝,慢慢地这灵芝在析城山繁衍生息,成为现在的名优特产。被大火燃烧后的岩石从此就变成了红红的红沙岭,草木不生。百姓惧怕火神再次降临,设庙供奉;水神在大火中目无善心,百姓从此敬而远之,这就是为什么析城山没有水神庙的缘由和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

正在梦幻之际,忽然一只金雕掠山而过,惊得众文友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这里有珍奇的胭粉花,神奇的析城乔木,稀有的珍贵动物,更有那纯朴善良的勇于奋进的山里百姓。看啊!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水墨画卷扑面而来;听啊!阵阵松涛发出气势磅礴不可阻挡之声;面对此情此景,哪位作家不心旷神怡,那位诗人不迎风高歌,那位画家不铺纸挥毫,那位摄影家不舞动快门。

凝目神思,诗兴犹然,草成三首,留作感悟:

小尖山

丛峦叠嶂绝器尘,

万古苍苍有人至;

此是人间真境界,

欲将书卷作齐民。

十八罗汉

看罢群峰意未际,

胸中丘壑尚嵯砑;

何方化作身千亿,

个个奇峰尽结痂。

析城山

重叠千峰取次过,

平生看尽旧山河;

昆仑极顶森峰立,

岱岳云深绝巘多。

更喜析城出壑杳,

奇峰乱插惊天魔;

惭愧袖乏江郎笔,

欲写丛峦奈尔何!

嵯砑(cuo。ya)——山势高峻。绝巘(jue。yan)——极高的山顶。

结跏(jie。jia)——错纵盘结。壑杳(he。yao)——山沟深远即大峡谷。

三母墠

三母墠,丛峦叠嶂中的绿色山庄。

三母墠,王母娘娘带领众仙女圣王坪娘娘池里洗浴戏水歇脚的地方;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再此九九八十一天设坛祭祀的宝地;嫘祖娘娘再此栽桑养蚕,抽丝织锦,传授人间的福祉。它因有三位杰出慈祥的母亲驾临此地而名声鹄(hu)起。

踏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绿色环抱的小山庄,迎接我们是修葺一新的村委接待中心和干练豁达村支部书记赵锁应。时至午时,我们来不得洗去一路尘埃,就被村支书请进他那浑然天成的院落,端上香喷喷的米饭,灌上热烫烫的菜肴,摆上刚从炉火中烤熟的玉米,拿出可口香脆的山野小菜,望着他那干练、忙罗的身姿,看着城里早已弃之高阁的圪节锅、桶水罗锅和熊熊燃烧的柴火,仿佛回到了火耕农种的栝静年代,回味着“山里人家”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原始淳朴的民风。

午饭后,顾不及休息,匆匆来到索绕在村前的小溪上,捧起凉丝丝、甘甜甜的溪水痛快地喝它一口,掬起清粼粼、冷冰冰的小溪水洗它一把,喝去那一路的渴望,洗去平时身居闹市的尘与忧。然后静静地坐在光溜溜的河卵石上,看着碎银飞溅,听着涛声幽咽,望着满山苍郁,赏着幽静山谷。

迎就着秋日正午暖暖的阳光,我索性将自己的双脚伸进涓涓的溪流之中,躺在平溜溜的河卵石上仰视着苍茫茫的群山,只见那秋风掠过,山林泛起一波波绿浪,犹如大海中汹涌的浪潮,点缀在山崖峭壁上的点点羊群,恰似那飞溅起的浪花。

满眼的碧绿,绿的富有诗意,绿的富有画境。看着眼前的绿,我不时想起宋朝李刚诗句:“一溪贯群山,清浅索九曲。溪边列崖岫,倒影浸寒绿。”自然想到朱自清老先生写“绿”的优美句子:“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那只是梅雨潭的绿。而眼前那或浓或淡,或深或浅的绿,随着山势就这样随意铺着,一片流动的云,不经意地一抹,绿也便有了层次。餐霞饮露的绿啊!你经过仙女的采撷,巧匠的加工,带着山的魂魄,在沸腾的溪水中还原你绿的原神,滋润着每一个品尝你的人。

风自林中穿过,有谁在耳边传唱。水在崖间穿行,有谁在轻轻弹奏。仰望着翠绿的山峰,突然间一棵奇异的树木吸引住我的眼球。在翠绿之中的峭壁上,一棵雪白的树干分外夺目,枝干曲虬挺拔,绿叶向上伸展。我惊奇地询问身边以石而坐的与著作等量齐身,贫苦农民出身,博览群书的作协主席赵为农先生:“赵老师,赵老师,你看那翠绿中那颗白白的树是什么奇树啊?”

老赵略略凝思,神秘地告诉我:“那是‘爆花松’是析城山稀有的植物,它裸露着白白的躯干,蟠虬在悬崖峭壁,当太阳将它的树皮晒黑、晒裂,它就用强劲的躯干,撑破那附属它的树皮,树皮就像爆米花一样散落丛林,而它露着白白树干继续挺拔在山崖之上!”

是呀!那“爆花松”不就是老区百姓的写照吗?她们用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建就了老区人民永远向上的博大胸襟。

就在这幽静的绿中,“滴溜”从树林里跳出一个清亮的音符,大有“鸟鸣山更幽”的妙境。

“扣门惊缩鸟,隔涧听流泉。”正在品味着静溢与和谐之时,一股清凉凉的溪水直扑我的脸上,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寂静的山野,只见美女作家们在溪中而立,漂洗秀发,浴足戏水。好一幅活脱脱的现代美女洗浴图!难贵王母娘娘率众仙女圣王坪娘娘池洗浴戏水驻足于此已!

下午,在村会议室,众作家们畅所欲言,热烈而深刻地探讨了新形势下,新的文学创作思路和转型发展中的文学去路。

是夜,银月高高悬挂在峭壁之巅,红红的篝火在村委大院点燃。在熊熊的篝火旁,大家围环而坐,瞧着当空的明月,赏着银光下的墨绿,听着村支书讲述学习省委书记袁纯清考察晋城的讲话精神体会:不怕负经济,就怕零经济,只要有负数,才有正数来。也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全村负债100余万元,修通了通往银河峡的道路,铺设了银河峡景区的河卵石游道,修葺了村委接待中心,使银河峡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不远的日子将迎来千万的游客,到那时一业兴,百业兴,负数就会成为正数,一个原始生态绿色的旅游地将在析城大地升腾。

非常健谈的村支书又讲述了三母墠的传说,以及从解放后为破除迷信三母禅改为三亩椫,改革开放后又改为三母墠,现如今为了开发银河峡的旅游资源更名为银河村的缘由。

红红的篝火,红红的歌,红红的火焰,红红的舞。红红的脸颊,红红的诗。绿苍苍的群山中一窜红在寂静的夜晚是那样的耀眼,是那样的夺目。

如果说城市里的绿地是栽植培育的人造绿,那么银河村的绿山绿水是返璞归真的原始绿,它绿的自然,绿的现实,绿的情思,绿的希望,能永驻心间。

如果将银河峡悬挂在如练澄空的天际,那么它将是银河中那颗闪耀着银绿色光芒的璀璨新星。

银河峡

银河峡,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

银河峡,神奇的峡,梦幻的石,妩媚的水。

清晨,阳光还未晒到峡谷,山上弥漫着一片轻纱似的白雾,神秘莫测。白雾越来越大,把山腰和山脚也淹没了。天和地连在一起,只听到河水“哗哗”流淌的声音。不久,太阳从析城山背后升起,白雾渐渐消失,掩藏白雾中苍绿的群山和白雾相映相依,你会想起:“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台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淖约chuo。yue—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之类的佳句。

进入峡谷,蓝天骤然变小了,成了一线,大地也变小了,小得只能容纳一条河。峡谷两边陡峭的悬崖犹如山水画家笔下酣畅的大斧劈、小斧劈和折带皴,上千米的峡谷一会成U字形,一会成V字形,一会又变成了倒V字形,这不神奇吗?

走在峡中青苔飘拂,莹石沉底,银河中内蕴五德,外释五色的五彩石宛如玛瑙、翡翠、玉石。相传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于三母墠,炼成高达十二丈,方达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她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就将塌陷的苍天补住,剩下一块就弃之银河峡谷。谁知此石经女娲炼就之后,灵性已通,于是就衍生出银河峡中那梦幻般大小各异的五彩石。

只见在峡谷的入口处那鬼斧神工的盘古开天石,犹如斧劈一般,一块直立,一块静卧,平滑如镜;而禹王床微妙微肖,巧夺天工;观音石横卧峡中,在阳光和河水映衬下,佛光四射;龙、虎、龟、雀四象石憨态可掬,形态毕至;金蟾望月石探窥天宫,觅找玉兔;一千余米的长峡中,大大小小的五彩石如刀雕、如锤击、如虫啄、如斧劈,在银河的冲刷下,五彩斑斓,摇曳生姿,若影若幻;出口一块危峭挺立,高达20余米的大石,尖尖的底部与河床相触,摇摇欲坠,可他始终矗立在银河之中,不愧为一块中流砥柱石。

览着这一块砥柱石,我想这也许就是曹雪芹笔下;“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的那块灵石罢了。也许是吴承恩笔下:“有一块仙石……盖自开壁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逐有灵通之意,肉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的那块仙石,也经有了它,此地的金丝猴才繁衍生息也!

身置峡谷中,奔腾而泻的银河酷似天际之上的银河,在绿色长峡中银水喷溅,在五彩石间雪涛佛滚,象书法一样洒脱,舞裙一样飘逸,歌声一样婉转,向人们展现了她无形的旋律的有形形象。

山无水不媚,峡无溪不美。有水便有了生命的流动。攀着险象还生的峡壁,踏着河卵石铺就的小道,踩着五颜六色的巨石,摇着摇摇欲坠的吊桥,荡着左右摇摆的鹊桥,惊着颤颤歪歪的独木桥,听着山涧飞流的瀑布,赏着如影如幻的奇石,看着曲曲环环,宽如绢缎,窄如丝带,细如线缕,交叉缠绕的流水。此之梦幻仙界也。

走着走着,哗啦啦水声响成一片,流水急骤,如瑶琴玉箫,古筝琵琶,一时那管儿,簧儿一齐响起。

突然间,水声乍然而止,水流在艳阳朗照下开阔起来,水中蹿出黄黄的野菊,游出悠哉游哉的河鱼。几只“浮水娃娃”在平如镜的水面划出了涟涟波纹。一只黑星粉蝶,又大又鲜艳,误以为那五彩石是五色的花丛,飞扑而去……。

美轮美奂的银河峡啊!你正是:一石一世界,一水一如来。得此清幽处,不禅也神仙的人间仙境。

银河流淌着,好像在诉说着一个悱恻遥远的故事,运动中有静止,流逝中有永恒人生易老,山川依旧,生命之树长青,生命之泉不也在奔流中永不衰老吗?

银河流淌着,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过程,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们的意识就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

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河水在搏斗中竭尽了力量,河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河水早晚会流入大洋自由的水中,而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正是生命。

是的,我相信;总有一天,峡之奇,石之灵,水之韵,人之歌一定会把新时代的气息带进这片生态的、文化的、和谐的神奇银河峡……。

是的,我坚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感悟出“山里人家”门上的那幅对联:“游尽中国东家西家不如走进山里人家,看遍世界南山北山那胜来到析城大山。”的韵味、豪气、胆略、信心、勇气和希望……

但愿,再次走进横河时会有更新的印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