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小河 石桥

2012-04-23 14:45 | 作者:子非鱼 | 散文吧首发

离开家乡已多年了。

每每独自静坐,眼前总浮现故乡美丽的影子——村前是一条四季长流的白玉带似的小河,一条大堤护着村庄,大堤上是高大茂密的樟树和苍翠的柏树,一排排青砖灰瓦的古屋错落有致地掩映于参天古木之中,显得那样温柔与宁静,十字形的青石板路迎来南来北往的客人。如果你有幸作客于我的故乡,定会被那山清水秀的美景所陶醉,自己也会成为那绝妙风景画的一部分。试想,如果有一座小,加上这清清的流水,古色的瓦房,可真有一点“小桥流水人家”的味儿呢!

很遗憾,你还不能成为那风景中的一部分,因为那风景欠美。对面是现代文化,可故乡仍是古老的文化。一切都是因为没有桥,一切又都是因为这小河。小河有一百多米宽,水浅处依稀见底,河深处绿黝黝的有十多米深,站在堤上看,委实有点吓人。我小时候就受过这种磨难,读小学三年级时,要到河对面的乡中心小学去上学,每天一早冒着凉意,扎起裤脚,手拿布鞋,肩背书包,踩着光溜溜的小石子,人小水急,不是滑倒就是裤湿,站在岸上的母亲总是担惊受怕,嘴里唠叨不停:“真实造孽啊!”有时遇到发大水,从家里这边顺流而下,左手托衣服和书包,右手划水,一个浪冲来,呛得你大吞黄水,甚至人没物失;天,刺骨的河水冻得双脚通红,麻木,若是脚开裂或是生有冻疮,保管你一两节课还没安宁,疼痛难忍啊!及至县城读书时,很少回家,才少了这难言的苦楚。但我还是感谢它,它磨练了我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性格,况且这小河还滋润着故乡赖以生存的一百多亩稻田。但在我心里总有一股不可名状的苦楚——为何美中不足——河中没有桥呢?

要是有一座坚固的石桥,那该多好啊!然而这只能是幻想。听老一辈的人说,原先本村是附近村子中最大的一座村庄,有九十九户人家,但后来为什么不满百甚至衰落下去呢?这里面还真的有一段与桥有关的传说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像乞丐一样,衣服褴褛,手托一个瓷碗,天天到村里行乞。刚开始,人们见他可怜,个个都施舍给他好吃的,久而久之,他便赖着不走了,说要帮村里人做件好事——建一座石桥,以报答村里人的厚意。人们却认为他是白日做,异想天开,以骗几口饭而已。于是村民们渐渐地厌恶他,再也不施舍给他好吃的饭菜,有的甚至把喂狗的剩饭剩菜施舍给他吃。但他仍不走,还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诺言。果真有一天,一座月牙形的石桥展现在村民们的眼中,他真的没有骗人!人们惊喜之余才知道神仙下凡。但也正是有了这桥,村里时断时续相继有人去世,快要接近百户人家,终归不能圆满,甚至下降到一半了。这时村民们才梦醒:迷信的人说,那桥像一把弓,小河像一支箭,正射中村子,是那白胡子老头故意造出来以惩戒以前村民对他的不敬。于是村民们决定毁掉那桥,但后来始终人丁不兴,财运不旺。对于这个传说,我始终不信。但那小河转弯处确实有几块用凿子凿得平平的大石头沉在水里,至于现在则成了小孩子们戏水的好去处。

没有桥,这河害得村民们好苦,发大水或冰冻时要绕十多公里的冤枉路才能到对面的集市。听说过去村里有一个好后生,有幸谈妥了对面的一个漂亮女子。迎嫁那天,小伙子精神抖擞地挑着礼物去迎亲。没想到担到河中间时,不知是激动还是什么原因,一脚踩滑,人仰物翻,河对面偷看的姑娘(新娘)见此情景,一气之下就把这门婚事吹了,如同一小石子丢在水中只泛起一圈波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小河哟小河,你真是作孽不浅啊!

后来,村民们想起一个办法,用大松树和柏树做桥桩,杉树做桥面架起一座简易的木桥,但桥面太宽,人走在上面晃悠晃悠的,胆小的几乎是四肢着“地”爬走了。有好几次发大水,过路的人走到桥中间跌落水里,虽然村里总少不了无名英雄的出现。但这绝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年久失修,一场大水便冲得连桥桩也不见了。

看来,桥永远与故乡的人们无缘了,祖祖辈辈的故乡人永世不得翻身了!担出去的是双肩,挑进来是双肩,只要是重物需要挑进挑出的,还是那双结成厚厚茧子的双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村里没有一辆拖拉机,甚至连两只轮的单车也没有几辆。看着小河对面公路上轰鸣的卡车,突突的摩托车,人来人往,飞来飞去,村民们的心情真不是滋味。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在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后不久,由于工作关系,异地的我就再也没有回过家,虽然时常收到故乡小时好伙伴的来信,偶尔也提到建桥的事,但我对桥再也没寄厚望,虽然心里期盼有朝一日荣归故里,能跨上平坦而宽阔的桥面,再也不做小时上学扎裤脚露出瘦小的双腿而丢脸的事了。

不想一晃就是几年,今年隆冬的一天,邮局送来一封快件,是小时候的好伙伴邻居阿三寄来的,里面硬硬的,连忙拆开,竟掉下一张相片,捡起一看,竟是阿三驾着一辆摩托车在大桥上。“这个阿三,不知在玩什么把戏?”我平展信纸轻轻地念起来:“……你没有想到吧,穷日子过腻了的乡亲们真的穷则思变了。前年我们几个从乡信用社贷来一万元,搞了一个山头养鸡场,利用茶山草莓繁殖白蚁喂鸡,一年净赚三万元多;还有阿牛他们,承包队里的大鱼塘兼养鸭,纯收入比我们还多。我们几个商量,做生意离不开交通,你也知道我们村里的环境,于是建议联合起来集资建桥,大家一致赞成。于是马不停蹄,说干就干,今年夏季“双抢”刚结束,请来县建筑队,全村男女老少全上阵,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过年就建好了。村里为了庆贺这一盛事,请来电影队,闹了三天三……由于时间紧,没来得及给你写信。你看我这宝马,还可以吧!小卒子,今年可一定回来看看,否则别指望骑我的车风光……”

信未看完,已令我目瞪口呆,心潮起伏。故乡哟故乡,你的勤劳,你的努力,终于换来了现代文明!看着照片上那巨大的桥墩,宽阔的桥面,画面上笑嘻嘻的大人小孩,俊男靓女,穿红戴绿,闭上眼,仿佛自己也飞到了那令游子魂牵梦绕的故乡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