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方韩之争有感

2012-04-22 13:42 | 作者:许梦飞 | 散文吧首发

年初的时候,我已略有所闻韩寒与方舟子的口舌之争了,方始终围绕着韩有代笔之嫌,从而进行一系列的取证,据理抗争,网上则很快分为两大声势浩大的派系—挺韩派与倒韩派,名人效应不可小看,其中的情势是彼此都互不退让,而被誉“科学斗士”或“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大有不推倒,不为人之举,这种不畏权贵,毫不退缩的精神的确让人敬佩,而韩寒则由起初的不回应,再到悬赏2千万,最后无奈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出版了自己当年写作《三重门》的手稿,以此来论证自己的作品,皆出于自己的手,从总的形式上来看,方略占上风,其所论述的证据条理明了,包含大量的事实举证,譬如从作品的写作背景分析,从写作时间相互矛盾分析,从韩寒写作的特点分析,也进而让韩派有所收敛,他们的态度也由气愤转为见观其变,由于此事件所及众多财团,出版商的利益,且文学的造假鉴定,需要更确切的真凭实据,当然这起事件不用多久就会水落石出,时间是最好的诠释者,我也会一直关注,

当有好事者将有代笔嫌疑的韩寒以寒2称呼时,我能体会到人们,对于那些造虚作假之人的深切痛恨,这不仅仅关乎一个人品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韩寒一个时代树立起来的青偶像,多少人热捧的对象,也是时代的标志物,人们羡慕他才华横溢,时尚帅气,俏皮叛离,这迎合了多少青年人的心,如果一旦被揭露这是一场华美的骗局,那么这将颠覆千万人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的失望,以及对社会无能的失望。由此我想到自己,偶尔也会叙文抒发自己的感慨,在早期时出于对文学艺术的热,也会经常在网上关注所谓的美文,古韵诗词,社会文史,结合自己笨拙的文笔,尝试所谓的“妙笔生花”其中大量引用他人的字词段落,蓄意的发表,让众人品赏,,虽后期多出自于自己之手,然而看过韩方之争后,实感有愧,青年人最基本的做事准则应当是务实,求新,而不是恣意妄为,违背本心的去追名求利。知道了这些,我也想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与作品。(平日里我很少去关乎自己所作的文章

今日打开了电脑,翻阅自己的日记,不管是借用还是自己原创的作品,我都认真细读了一遍,文章显得浅陋无力,说理性不强,内容较为空洞,前后逻辑性不够紧凑,对一些人世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夹杂着自己太多的感性思维,缺少真正对生活感悟,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体会“情”的真正含义,全文显得不够成熟。起初作文的用意是很明确的,只是借此来阐述自己的心情和感触,每个人处理心事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与人闲聊毋庸置疑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方式,可太多的时候,我们并非这样去做,一个人只有学会坚强,才有有迎风破浪的勇气,需要的不是一时博得他人的怜悯与同情,而是有着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坚持对的事物,不随意放弃。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自信从容的去面对生活的一切。人之不如意十之有九,但不可被其束缚所苦,没有人会真正了解自己的故事,因为心不可能是透明的,何必要在他人面前把自己弄成白纸,更何况并非每个人都有时间去做你忠实的读者。这也随即成为了我写作的缘由,不习惯言说烦忧的自己,选择了包装自己的心事,借用一些看似精深美妙的语句,不管是欣喜,还是淡淡的忧伤,都一点一滴刻录在自己的记事本里,冒着被指骂为“韩2”的光环,游荡在虚拟的世界里,从不询问自己是无奈辛酸还是“窃书'的欢快。或许我更多的是将其作为聊以安慰的方式罢了。

文章的美妙,贵在于写意深刻,描写细腻传神,内容丰富,行文缜密。可纵观这几条,我却做到的实在太少,单从内容丰富来说,就显然存在着不足,诗词文史,名人趣记,可谓是知之甚少,虽曾挖空心思去琢磨过,可惜竟毫无天分,过目即忘,即使佳文在手,满肚感慨,可奈何文笔拙劣,皆烂在心里,烦闷之极,之后虽有关注,也兴趣淡然,偶尔心血来潮,也只是寥寥数笔,苦于心中无墨,好不痛哉,观其所叙,不知所云,后来索性一味的模仿,但凡是自己所赞许的,自己感悟至深的作品,知名的,不知名的我都会将其收藏,待自己心有所似之时,将其做很大的改动,以至旧文面目全非,虽集大家之所长,苦心于创作,仍摆脱不了附庸风雅之嫌疑。这一切都在暗示着自己与文学的创作豪不沾边,怎能奢求在文学上有所造诣呢?简言之,不是我弃了文学,而是文学放弃了我。虽说我向来比较欣赏孔乙己的名言:“读书人偷书怎么叫偷呢?应该叫窃”所以我不得不感谢那些曾阅读过我文章的人,感谢你们有颗宽大,包容之心,能以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不以我窃书之名,看待一个喜欢摆文弄墨之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