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亭散记

2012-04-15 16:50 | 作者:黄叶村人 | 散文吧首发

因伤入住九亭医院,十楼41床。

办好住院手续后,我和妻子便去一家超市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塑料盒、饭盒、牙膏、牙刷等等,我问店里的女保安,附近有没有报刊亭?书店在哪里?她告诉我报亭外面马路上有一家,超市二楼上有书出售。于是上二楼,果然,一上电梯就看到了很多书架,我知道超市里没有什么好书的,但也没有别的办法,病房里没有电视、电脑,也看不到报纸,似乎比生病还难受,书架上的《家藏四库》丛书还可以看看,有许多国学经典,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随园诗话》(插图本)。

这本《随园诗话》也是选注本,一直想买全本,至今没有买到。此书的选注,缺点是明显的,该注的人名、地名、典故都没有注释,只偶尔对一些字加了小注,但这些小注大都是可有可无的,比如,“觞,即酒杯”,“逞:显示、炫耀的意思”,译文也译得并不高明。所以,我一般只看原文,很少看释文。

袁枚的诗话中列举了许多诗词佳作,一些与疾病有关的诗句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恐怕和现在身体的状况是有联系的。

比如有这样一则:“有人哭一显者云:‘堂深人不知何病,身贵医争试一方。’说尽贵人患病情状。”贵人生的是疑难杂症吧,医生们虽然没有把握,但还是都想充分表现一下。

还有“家贫留客干妻恼,身病闲游惹母愁”,“太穷常恐人防贼,久病都疑犬亦仙”,“病骨先愁暑,残花尚恋香”,“病来倚枕坐秋宵,听彻江城漏点遥”等等,这些诗句写得都很生动、逼真。假如没有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大概是写不出来的。

看书久了,就出去走动一下,走到病房的或阳台上的窗口,向远处或近处看看,楼下的院子里,一辆写着“松江120”的救护车停在那里,有一个穿草绿色衣服的清洁工手拿扫把,另一只手拖着一个小垃圾车在来回走动。楼下还停着许多各种颜色的小轿车。医院前面,有一条小马路,小马路前面有一片空地,空地上的油菜已经开花了,虽然有点凌乱,但看上去还是很有生机的,一群小孩子在油菜地里追逐着。医院的东面有一条笔直的小河,大概是人工开挖出来的吧。河里的水很平静。河对岸是一篇陈旧却又很整齐的楼房,有个妇女正在房前的路上洗衣服,红色的塑料盒显得很鲜艳。有人骑着一辆三轮车过来了,车上装的应该是橘子(或者橙子),应该是个小贩吧,妻子说,这可能是个渔业村。我觉得有点像,但一点也看不出渔村的迹象,比如渔船、渔网等。

医院附近没有什么高楼大厦,稍远一点才看到一幢幢的高楼。时常能听到天空中飞机的蜂鸣声,抬头望去,一架飞机正在头顶飞过,很大、很清晰,感觉很近。据说,这里离虹机场不远。

房间里住了三人,41床是我,42床小王,43床是莲塘的,我和小王是同一天住进来的,她比我早几个小时。那天下班途中,一辆公交和一辆面包车相撞,把正在骑电动车的小王夹在中间,倒在地上,车轮在她的脚板上滚过,造成了骨折和皮肤撕裂。后来,她的婆婆说,车祸这一天正好是小王24周岁生日,今天又正好是她的本命年,小王逃过一劫,真是命大福大。小王很坚强,事故发生后和医院手术中,她都没有流一滴眼泪,虽然她的外表显得很文静,真是难以让人相信

每天都有许多同事和领导来看望小王,可见小王的人缘很好。昨天下午,又来了一群人,最后一个进来的是个女上司,捧着一束鲜花送给小王,对她说:“送给你,美丽的女人花!”

这两天,有几个诗友发来信,询问我的伤势和治疗情况,据说,群里也在聊,怎么聊的,因无法上网,不清楚。有一点很清楚,大家对我还是比较关心的,同事兼诗友姚杰,发来一首绝句,诗写道:“昨悲歌未忍听,愁心辗转不消停。我诗纵使无多益,君且权当一药灵。”并附言:“祝早日康复。”我想了一下,回了他一首:“文友铃声最动听,此时疼痛已消停。温馨问候风好,字字含情比药灵。”写完,却不能发送出去,话费已经用完了。后来,女儿充了话费,才把短信寄了出去。

忠明 和张舫澜老师先后打来电话,表示问候。

妻子昨天去吉买盛超市买了一个塑料罐,可以用于微波炉烧煮食品。医院的开水间里有一只公共微波炉,给住院病人提供了不少方便。妻子在超市食品柜买了六元多小排骨,里面再放一点年糕,烧得味道很好。今天又买了一个小鲫鱼,一块豆腐。中午没吃完,晚上还可以吃。

挂完水已十一点多了,还是三袋。早上一个戴眼镜的医生来查房,看到我正在看《随园诗话》,有点惊讶,说:“你看的书这样高雅,是中文系毕业吧?”我笑着回答:“不是,不是,只是随便看看。”医生询问了一下情况,看了一下昨天的记录,告诉我,应该可以恢复的。

继续看《随园诗话》,又看到有意思的故事。“山阳吴修龄有句云:‘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人因呼之曰‘吴好山’。好山《晚晴》云:‘江皋收宿,征雁卷帘间。野戍空千里,高秋无片云。海明天落日,风响马归群。赋罢衫巾岸,应书白练裙。’”自古描写山的诗句很多,写得好的也不少,吴修龄诗名不大,但只凭这两句诗就足够了,吴好山名不虚传。能写诗的太多了,被称作诗人的也太多了,可惜的是,能写出好诗来的人太少了。

下午,换了衣服,与妻子一起逛街,又去九亭大街。大街上很热闹,有服装店、鞋店、手机店、饮食店等,其中服装店最多,361°、特步、菲尔、耐克、李宁等品牌店随处可见。九亭镇比想象中繁华得多。遗憾的是,走了很长时间竟看不到一家书店,只看到了一两家书报亭,书报亭里的报刊比较杂乱,文学类的较少,只有《收获》、《小说月刊》等,想买一份《新民晚报》也没有。

大街上有一个很大的九亭广场,广场上游人很多,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春日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情也非常好。更多的人在放风筝,风筝飞得很高,好像飞到半空中了。忽然,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过,看上去很近,显得很大,机身上的一些颜色清晰可见。风筝似乎比飞机飞得更高。

往回走时,妻子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羊毛衫,都是二十九元。钱花得不多,买的东西却不差,可谓价廉物美。九亭的物价似乎比我们吴江要低一点。

回到病房,妻子就开始试穿衣服,病房里的人都说好看,妻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这几年,妻很少买衣服了。

小王说,上衣短一点,收一下腰更好看。

小王的师傅和师母带着女儿又来了,师傅个子很高,说话很幽默。他问小王,今天没人送汤来吧?明天给你烧个汤吧。

小王的婆婆和男友的嫂子也来了,带了许多菜让小王吃,还烧了赤豆汤。小王的气色好多了,大家都很高兴。

43床走到门口把灯打开了,房间里顿时亮了起来。

我趴在床上继续写东西,妻子和43床、小王的母亲一起闲聊,小王又在跟她的男友打电话了。

金山话、松江话、吴江话都是吴方言,因此,相互交流并不困难。

护士给小王量了体温,38度,还是有点发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