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

2016-09-28 13:32 | 作者:天高云淡 | 散文吧首发

拿捏

汉语中由二个动作组成的词语挺多,滚动、拥挤、粘贴、琢磨、锤炼、推敲等等。这类词语大致可分为三种,两个动作系因果关系如滚而动,拥而挤等;第二种强调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先粘后贴,先琢后磨等;另外一种类型两个动作本身既无先后顺序,也无因果关联,被人为地拼凑在一起,非得分析比较出好坏优劣来,从而有了全新的涵义。最为典型的当数由于贾岛反复思考比较到底是“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以至于 “推敲”不再是推加敲,而成了思考比较。

个人认为,这其中拿捏一词挺有意思,值得细究一番。

《西游记》第四三回:“径入水晶宫,拿捏我父子们,有结连妖邪,抢夺人口之罪。”此处拿捏意指要挟、刁难他人。《红楼》第八四回:“宝玉答应了个是,只得拿捏着,慢慢的退出。”曹芹笔下的主人公生于花丛中,集万千庞,整日不是竖起兰花指,摇头晃脑,佯装吟诗作赋;就是跺着小碎步,扇着纸扇,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可见,无论于人拿捏还是做人拿捏,都不可取。

于物拿捏,首先得要有拿起的意愿,根据物的特性作出相适应的动作,动作到位,慢慢使力,探知物的重量,力使大了白费,使小了白搭。故,物的拿起之关键在于捏。即便拿起,当感知其为不能承受之重时,也得放下。明白人,当懂得拿得起,放得下。

这么一分析,于物拿捏,也有顺序,先拿后捏;再细想,拿为现象,捏为本质。

张弓射箭,先要搞清楚欲射中的目标,再拉弓、瞄准、使力;力使大了弦断,使小了未及目标,已弩之末;惟有拉圆弓,瞄得准,力使得恰当,才能射中。所以,拿捏之贵在于谋事,事有难易繁简,轻重缓急,需要拿捏有度。并不很赞同但记得这么一句话,站好高度,前途无量;换个角度,海阔天空;把握尺度,左右逢源!谋事拿捏适度未必左右逢源,但定能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拿捏失度,往往致使功败垂成。如何把握好度?表象上,事是难是易,孰轻孰重,厘清并无大碍,但事因人而起且因人而多变,如何去拿捏,才为本质。那么,度在哪?在心中!需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需要揣摩、权衡、取舍,何时该文火慢炖,何时该武火爆炒,源自内心的思考判断。

总之,拿捏有度,不一定凡事都能如愿,但至少可以应付自如。

不得不搁笔,拿捏不好,该放下就得放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