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ewiththewind--半个世纪的眷念

2016-05-25 06:14 | 作者:蓝心 | 散文吧首发

Gone with the wind.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伴随着我十余载的情结此刻显得那么浓烈。就如当时与她初遇,在那样一个花样年华,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望,于是那一份深深的眷恋从此埋藏于心。

如一缕清新的风掠过历史的尘埃,在遥远的国度,我仿佛看见一位佳人在那个美丽的庄园含笑嫣然。是怎样的女子,可以在硝烟弥漫中固守家园;又是怎样的女子可以在战后颓废的时代让她的家园重塑昔日辉煌。《飘》,当我第一次听到老师和班里的一个学霸为这部作品侃侃而谈时,我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渴慕与憧憬。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们的阅读仅仅局限在印满铅字的书本。而对于当时生长在这个城市偏远小镇的中学生,要想拥有这样一本长篇小说无疑是奢望。可是,这个名字从此就烙印在我的心中。

记得与《飘》再次相遇是在高中的菁菁校园。那是一个美好的初,同学阿玲手上抱着一本厚厚的书,笑盈盈地向我走来。当她得意地扬起手中的书,向我宣布:我借到了一本名著《飘》!一股久违的悸动在心中涌起,那本我期待已久的著作就近在咫尺,那位乱世佳人就在书页中与我翘首企盼。我立刻拥上前去,用信徒般虔诚的眼神凝视着封面上那个绝代佳人——她那双绿色的双眸就似一湖水,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仍显深邃而坚毅。接下来的那个夏天,我和阿玲痴迷于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一段恨离愁。我们常常在晚自习下课,就匆匆跑回寝室,抱起心爱的书本就一头扎进去,久久不肯作罢,甚至挑灯战。我们也时常谈论书中的人物,从斯嘉丽到玫兰妮,从阿希礼到瑞德……我们羡慕战前斯嘉丽在塔拉庄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也为战争中斯嘉丽拯救塔拉的勇气折服。我们曾经因为对阿希礼人物形象的看法不一致,而争吵得面红耳赤。 我们羡慕战前斯嘉丽在塔拉庄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也为战争中斯嘉丽拯救塔拉的勇气折服。我们曾经因为对阿希礼人物形象的看法不一致,而争吵得面红耳赤。然而,一旦打开这本承载着我们当时悲欢喜乐的小说,我们就并排坐到一起,整个世界就沉寂下来,只有书中的波澜起伏在眼前一幕幕漫延。那个夏天,阳光透过枝叶撒落了一地斑驳,花儿在阳光下绽放得特别绚烂。

真正走进《飘》,与之心有灵犀是那一段大学的旅居生涯。当我背上行囊,告别故乡,首次远行踏上求学之路,孤独的背影就如一片落叶随风飘零。Gone with the wind,此时我才明白小说中斯嘉丽虽然居所几经变迁,心中却永远也无法放不下的塔拉情节。那样一个细淅沥的周末清晨,一群对《飘》的顶礼膜拜者,带着致敬经典的神圣感,如约参加了一场盛宴。“《乱世佳人》——据玛格丽特.米切尔小说《飘》改编而成。影片荣获十几项奥斯卡金奖。”当我看到宣传报上几行赫然大字,我周身的血液开始沸腾。我们围坐在一间温暖的小屋,全心投入,无比激动地观赏着。我们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而此起彼伏。当南北战争爆发,塔拉变得满目仓夷,一个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在火烧云笼罩的苍穹下,斯嘉丽屹立在红色的土地上,她手握泥土向苍天发誓:上帝给我作证,北佬休想把我整垮。我要挺住,等我要熬过这一关….这个镜头逐渐放大,放大,充斥着我的双眼。 顷刻间,我心里硬撑的坚强轰然倒塌,泪水决堤而出。家,家,一切可否安好?原来,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故乡才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家园。我们就如故乡的一粒尘土,飘浮于天地之间,随风而逝。斯嘉丽在乱世中颠沛流离,以柔弱的身躯捍卫着塔拉。塔拉就是她的精神支柱,成为她灵魂的栖息地。看完影片,我们都还深深沉浸在其中。尽管我们都是漂泊他乡的学子,而我们的心却从未离开,魂牵绕的是对故乡的牵挂。因为对文学的崇尚,因为对故土难舍的情结,所以我们能一起重温半个世纪的经典。我们轻声交谈各自与《飘》的故事。从那以后,我开始到书店寻寻觅觅。当我终于在书店的一个角落看到《飘》的踪影时,我迫不及待地将它拥入怀中,一种相知相守的感觉让泪水又溢满了双眼。

参加工作后,每天忙忙碌碌,早已将曾经喜爱的书籍束之高阁。如今,互联网上的信息层出不穷,而电子阅览时代的到来难免使我的阅读变得浮躁起来。我每天盲目地刷着朋友圈,快速地在电脑前拉到新闻滚条,心灵变得日渐粗糙。每当华灯初上,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却不知如何安放流浪的灵魂?当我从书架上找到它,拭去时间的灰尘,打开已经发黄的书页,仿佛看到曾经那些青春年少在书中闪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