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胡同

2014-12-14 12:58 | 作者:雨霏 | 散文吧首发

我喜欢那些老去却依然存在的东西。我喜欢四合院、顺嘴相声、说书先生、糖葫芦、大碗茶、豆汁焦圈和满嘴京腔味的老北京。

喜欢胡同、弄堂、巷。上海的弄堂,阴郁;江南的雨巷,多愁;北京的胡同,是杂乱无章的阳光,而我喜欢的恰巧是这儿杂乱无章的随意。它们窄而幽深,悠然自得,自成一格,惹得人就往那小胡同里轧,往那小院子里钻,连拍照也要在这破破的乱乱的巷子里。

随意穿进一条胡同,胡同两边就是灰白的墙,墙上层层叠叠的野藤肆意攀爬着墙蔓延而下,到了秋天,几片叶子红的突出红的鲜艳,别处还是郁郁葱葱的绿,你忍不住就想多看几眼。

不知道庇佑了几代人的参天茂密的大槐树,枝叶繁盛遮出大片大片的树荫,天胡同里的人摇着蒲扇在大树底下乘凉、下象棋、提笼遛、玩鸣虫,怎么滋润怎么来,照面说一声“吃了吗,您呐”,只想想就特别艳羡。

白墙灰瓦的屋顶上枯黄泛绿的狗尾巴草在秋风中摇曳,风一吹来,草儿一股劲儿的往一个方向倾倒,别有一番秋色。

红漆斑驳的大门已经剥落了岁月的痕迹,但是魂钉在时光的啃噬下还是蹭亮蹭亮的,那是老北京的魂,历经岁月沉淀的魂。

大门内掩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齐白石、鲁迅、张恨水,他们在胡同里写着画着一个又一个华秋实、阳春白,一个又一个的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门口的绳子上,是晾晒的衣服,或深色或陈旧,看上去大抵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穿的衣服。头顶上乱七八糟交叉的电线,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大簇的云朵,组成了一幅乱而美的画儿。

顺着半掩着的门猫着腰往里面瞧去,映入眼帘的是雕花的影壁,绕过影壁便是四方院子了,而走进院子的必经之路,是又细又窄的,拐角处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很小,很拥挤。里面不知道住着几户人家,有着几家欢喜几家忧。

近了,三三两两的自行车随意的靠在墙边,那自行车也是年代久远的老式大梁车,也叫二八杠,印象里还是小时候姥爷骑着大梁车带着我去赶早市,后来长大了就再也没有见过,如今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又遇着了,我在那啧啧纳闷,朋友说北京人会过日子,后来我想也许是北京人爱怀旧吧,不舍得抛弃旧物。

隔不远就听见,有人吆喝着“让开,让开”骑着二八杠急速而来,那车骑得叫一个急,一个快,稍不留神就会亲密接触。

也会看到脚蹬拉车师傅拉着山南水北肤色各异的游客走街串巷,嘴里讲着那些老北京的趣闻掌故。每个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那故事里的物是人非带着传奇般的经历和传奇般的味道儿。闲下来的人儿啊,串一串老巷子,听一听老北京的回忆,京腔京韵京味道。

遇到脚蹬师傅停下来的时候,我也爱往上凑上一凑,听一听他口中的老北京,我为什么往那凑呢,第一,我喜欢听啊,第二,如今北京的脚蹬师傅是雇不起的,动辄上百的我花不起那个钱,那就只有蹭了,当然吸引我的,还是那个车上坐着的干净的文质彬彬的男生。看着他,我想,我年少的时光里是喜欢这样的男孩子的,干净、温暖

走着,走着,看着,看着,路过一中年人和一大爷在唠嗑,中年人在那手舞足蹈,张口,满嘴的京片子,说着晌午发生的事儿。那味,那地道,简直了。我喜欢这种腔味,就想一直听一直听,都痴迷了。

胡同里有人支了个破旧四角桌,放了几个板凳,小桌上是青白灰色相间的大碗,大碗底窄口宽容量小,里面盛着浅浅的茶,这就是大碗茶了,三元一碗,走的口干舌燥的时候,可以来上一碗,猛灌一气。

茶摊对面簇拥着一小撮人,翘首一看是榨石榴汁的。

幕降临的时候,灯笼也亮了,胡同里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隔几步就有卖新鲜玩意的,见过的没见过的,统统心里美滋滋的。入夜的灯光映衬下的古老巷子又是另一番新容。

当然,吸引我进胡同的还有胡同的名字儿。什么菊儿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燕家胡同、砖塔胡同等等,这些胡同的名字我不知道因何而起,这些胡同里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来龙去脉,却是深深的喜爱着。最好走一遭胡同,来上一盏清茶,两碟花生,几壶小酒,仔细听当地人细细道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