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剪金山

2014-04-21 14:02 | 作者:思齐 | 散文吧首发

东出白银,在黄河岸边的四龙镇。镇北有山,名为剪金山。剪金山,以山顶的四圣母庙为名,也以攀登蜿蜒山路为趣。

甲午三月,谷节前,恰逢周末,与朋友相约爬剪金山。

驱车来到山下,从山的东面,神庙大殿左侧拾级而上。这里的山路,不论是陡峭的石阶,还是狭窄的羊肠小道,大多在山脊上延伸。由于道路陡峭,路面窄小,从山底到山顶,据说大约5里的路程,一个身轻健壮的人,一般也得花上个把钟头。

才爬了不到五分之一的路程,就有队员体力不支,退下山去。大约有一半路程的时候,整个队伍,就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作为队伍中年龄偏大的“长者”,我此次登临,不在争先,而在“争”趣——体味山之趣了。有了这样的心态,便在不急不慌中一路向前。每到一个平坦处,一边歇脚,一边回首了望,收获属于自己的情趣。起初,一个四龙镇纳入眼底,村庄周边平整的田地,盛开的果花,妆点出乡村的撩人色。随着山路向上,一条泛光的长带渐露渐亮,在对面山脚下穿出原野,这就是黄河了。再往上走,快到山顶时,就看到整个黄河,在浇灌了万亩良田后,像个超大的玉带,款款地缠在川底,也像一条硕大的轮船,静静地泊在那里。在这山顶上远观,黄河是那么的恬静,听不到任何喧嚣,更看不到半点的激荡,整个像一位默默哺育儿女,却不求回报的慈母,静静地安然地立在那里。

由于体力不足的原因,也由于一路左顾右盼的缘故,我是最后一位登上山顶的。而这5里的山路,让我走出了15里的感觉。待到我上到山顶时,大家还在山顶的庙里忙着叩拜。我是一个不擅长于求神拜佛的人,乘大家还在忙碌之际,便张目四望,以宽解攀登之累。这时放眼四周,顿时觉得到处开朗明媚,尤其是庙的北面,山峦整齐地排列在脚下,像滔天海浪,像奔流云海,重峦叠嶂,千山万壑,如信徒弯腰膜拜般匍匐山下,其磅礴之势,给我以心灵无限的震撼。山之灵,水之静,路之遥,乡之美,在这山之顶,就全收眼底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剪金山,有了这山顶的庙,就有了香客的追随,更有了像我这般俗士的造访。香客里,大多是山下的乡民,也有登山者的游客。依我看,乡民和游客,虽然千百年来往不断,但他们都不是这里的主人,都是过客。能够称之为主人的,应该是一种不知名的小草,暂叫它为沙草吧。它们满山都是,从山之脚,一直到山之巅。它们尽管矮小,但个个坚韧;虽说是一种草,却长出了万古苍松的遒劲;曲曲折折的枝条,饱受了山风的洗礼,透着追求生命的张力,摆出一股俊逸之气,给人一种穿骨般的坚毅,也带给人无限遐想的情趣。在谷雨时节,它们的枝尖上,透着一些让人不弯下腰来发现不了的春意——上面平铺着细嫩而光鲜的绿芽,张扬着自己的活力!从那如古树般的枝叉上判断,它们是绝对的“长者”。我试问这些苍生长者,你们见证过无数的春,哪你们总能分得清善男信女的各类虔诚吧?!

读书万卷,不如阅人无数。千百年来,不知道多少香客的心迹,被这些小草们看穿。如果它们也有灵性,定会告知山顶的神仙,不要因为前来上香,就乱加护佑。

山下群众路线,山上求神拜佛,老百姓把难处和愁肠在这里祷告。跪拜祷告越千年。山下石化的群拜图,那是民心呀!黄河的奔腾咆哮,不就是民声吗?要听黄河的声音,就得到黄河岸边,站在这十里之外,只见其形,难闻其声。

要听民声,就要下得山头,来到田头。

评论

  • 思齐: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4-04-21 14:06
  • 思齐:四龙水岸浪涛涌,剪金山上禅意浓。渐行渐远山古道,多少水雨成浮云。…
    回复2014-04-24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