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夏季

2013-09-13 15:49 | 作者:墨雨 | 散文吧首发

当一切都被你甩在身后,当一切都成为浮光掠影,你会发现你在这个世界某个角落虔诚地经历着的事情,终于会在某一瞬间变得不再那么厚重。比如一些感情,一些关于故事,你倾尽所有追求的东西不过一场罢了。

其实也没打算动笔的,其实心里一直都在压抑的,或许说是沉淀吧。该怎么提笔呢?那么该倾注怎样的情感去记录呢?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懒了,然而早该忘记的东西却在深悄然爬了上来,睁开夜的双眼回望这三年,原来当初真的好远,那些一路过来的文字那些故事真的一场梦而已。

我的诗集昨天终于回到我的手里了,于是再回顾那些被遗传的诗,在如今想,真的是自己写的么疏离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却不想这三年来的文字颠簸得如此之大,想起了前段时间第二次看完的《灿烂千阳》,那句话里“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时间历史的横亘一直延续不断的爬在她古老的岁月里,那发生过的事却也一直的不断推崇更新的流转着,时光记住了谁,又忘记了谁。

于是从庐山那边回来一直迟迟不肯动笔。因为我怕,我怕记忆,我怕忘记,还有那疏离的感觉。

还有就是除变懒之外另外的就整个人都变钝了,一躺在床上就想睡觉,就老想着抓紧时间睡觉,老是感觉连睡觉都成了一种奢侈。

那么庐山带给我的感觉呢?

回忆还有那60天一起坚持下来的氛围。

种种流淌心头,回忆让我们记住那段我们铭记于心的感动

还记得去年天回来,真的,整个人完全不在一个心境之下奋笔泣出那一篇文字,而如今,却也早就被我删得一干二净,是真的不想去记起吗?都已成好遥远的事件沉淀在了记忆之上。总是在回顾过往,因为在往前,总是不回头,因为已远行,拖沓的脚步怎么能够允许。

想起在庐山看完夏目漱石的《心》,里面“先生”在信里对“我”的过往还有内心的一层一层的剖析,我看到了作者的笔锋转向,是指向了谁呢?其实真正看进去的人都会懂,因为折射里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不安、烦躁、苦闷,如何守得住自己的心呢?却而想到了写给陈兴博老师的那首诗。虽说写给他还不如说写给听过他的课之后,陷入迷茫的我们。是的,面对往后,我们无从所知。录下老师所讲的课,记下老师所说的话,反复的听着翻看着,若干年以后或许这些都会被现世推翻罢。那么那些所经历过的呢,一路向前,往后里回顾此的过往是否还会忆起,总是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去回忆,有时尽,却无言,怎奈何?却也如此。

所有想要提笔的,却还是无法去动笔,本来也是答应过要为庐山那里的一切完美记上一笔,那些人那些事。此刻是否还在想着作业还未刷完呢?宵夜可否还继续,远足的坚持,谁的毅力在心里支撑,一路相伴走过的历程怎么一笔而过,荒岛疯狂了谁,最后一夜,我们释放各自散场拖着各自的行李走向了各自的远方,天南地北。

又想起了在庐山最后一夜所发的说说:

今夜,后来。或某天不记得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但我只知道记忆与我同在,将美好的往事完美地浓缩起来,如同一笔浓墨重彩,涂抹在我们那已经变得灰白单调的生活画布上。再见我们,再见这个给过我们太多美好记忆的地方。

最后一夜总是那么不舍,而我却只是淡淡的一笔将其记录。因为相较这三年而来,是真的,庐山的,却是无法说得清的回忆。

想想两次兼职打工的经历,总是会收获那么一些经历,而庐山却是完全是毅力的坚持。

不再是文赋倾序矣,是掂量得还不够深刻吗?还是不足以让自己费笔呢?都不是,只是这些太难以忘怀,怎么能任其思绪凌乱洋洋洒洒文俱之。所以才, 也只是写了这么短几句在心头留一个缺口慢慢释放点滴的回忆。

以客观的意识去写下那心中的那主观的感性,所有的人与事慢慢的发酵在记忆深处,哪天提笔时可否笑而倾之,好像在讲诉着他人的那一段故事。就像苏童的文字一样,第一次接触他的文字却是被他文字之外的故事所吸引,又却是被他故事里的文字所折服,拿黄威的话所说,是已超脱之外,完全不受主观意识所束缚。

我想,如何做得到。

沉淀,博览纵矣。

11点的时候还跟黄威聊了很久,再看他好不容易才动笔的文字,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成长以不同方式的追逐梦里的梦,却而如此的单调,却还是在挣扎着。看完他的《两次暑期兼职以及其他》

于是说是该动笔了,因为让我想起了我的第一次暑期兼职,我的第二次寒假兼职以及种种,还有在上海那一直边刮台风边看动漫的日子,却是如此的遥远,那么这一次呢。

时光跨过我们所行过的地界,纵然有一千个太阳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熐的光芒去照亮它斑驳的苍痕,用它稠浓的温暖去掂量岁月冷淡的凄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