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2013-05-08 16:23 | 作者:无风无浪 | 散文吧首发

我的母亲姓张名善贞。属蛇。生于1929年。由于去世的早,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但母亲慈祥的面容,将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母亲身体比较瘦弱,面色白晰,眉宇有颗醒目的红痣.

母亲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无兄弟姐妹。姥爷是一位货郎,披星戴月,走南闯北,在那个时代经商做买卖的不多,虽然人们的生活不是十分富裕,但日常用品总得买,姥爷的收入很可观,母亲一家三口的日子是有滋有味。在母亲3岁时候的一天,姥爷外出一去未归,至今仍是一个谜。姥爷的不归,给幸福的一家带来不可言表的困难,为了家中有一个男子汉撑腰,姥娘过续了比母亲大3岁的侄子为义子,由于姥爷在的时候置办了几十亩地,母女三人相依为命。日子也能勉强维持。在母亲14岁的时候姥娘患病去世。过续舅舅与母亲在大姥爷的帮助下艰难渡日。这期间大姥爷为了不亏待母亲,送母亲进了学堂。在学堂母亲是一位学品兼优的好学生,。在母亲17岁的时候,由于时局动荡,母亲不得不离开学堂结婚到我家。

母亲刚结婚到我家可吃了不少的苦。

奶奶是大地主家的娇小姐,一身的臭脾气,爷爷抽大烟,自打结婚的第二天起母亲就担起了一大家子人生活起居的全部重任。在娘家没怎么做过家务事的母亲没挨奶奶的骂。

在责备与漫骂声中我们姐弟5人相继出生。

自我记事后,整日都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

最难忘的是我的四弟,自出生不久就患一种皮肤病(俗称胎毒),整个头部全是疮。由于当时家庭的生活条件不怎么好,一直也没得到过系统的治疗,为他母亲可没少吃苦头。不少是时候是里整宿的哭乱不睡觉,母亲是整夜的抱着,炕上地下,几乎不停息。但第二天一早不论怎么困也得准时为一大家子人做饭,干那些她份内的活。在四弟3周岁的时候,病魔要了他的命,带着一脸的无奈走了。他的离去妈妈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于当年的秋天痛苦的离开了我们。

妈妈虽然离开了我们多年,但妈妈的音容笑貌,为人处事,思想品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

是妈妈让我上了书

记得那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代,读书也是一件为难的事。一是没书读。那时除了“红宝书”和“语录本”外,所能看到的只有几级党报和《红旗》杂志。谁家能有一两本传统小说可都成了珍品,怎么说也不外借,也不敢外借,怕传出去有保留“封资修”的嫌疑。说不定还可能被专政,成为牛鬼蛇神。二是没有时间读。白天要起早贪晚地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学大寨、赶大寨。但多是大锅饭,出工不出力。但时间必须靠。晚上还要集中学习。读报、念“红宝书”。多数人糊里糊涂,似睡非睡,在那靠时间。能抽出点时间读点书还真不容易。但妈妈靠起早及深夜在呛人的煤油灯下,见缝插针,每天都得看几页。妈妈读的书多了,学识日增。不久,她老人家被我所在的屯村民选为学习“毛著”辅导员。这回她读书、看报的机会多了一些。但所读书的范围还是很窄。

由于妈妈爱读书,还真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

邻居西院的亲属家平时哥们、父子之间好生气,有时还发展成“战争”。邻居间多人调解往往都不好使,关键的时候有人就会找我的妈妈去调节。妈妈一去,谁都没话了。老老太太口口声声的讲:听识文断字孙子媳妇的话没错。多次父子、哥们间的分歧就这样缓和了。

很有脾气的姑姑把未婚的姑父领回家。这可难坏了妈妈。有什么吃什么,姑姑肯定不高兴。实在也没有什么办法给姑父改善生活。妈妈掰了还冒浆的青玉米煮了给姑父吃,绿色时令食物,姑父吃得开心,姑姑背后同朋友讲:嫂子真够意思。饭后的姑父没事干,妈妈给姑父找出几本《红旗》杂志,姑父如获至宝,农村的嫂子能有这么多可读的书,真想不到。妈妈告诉姑父:读书是她第一爱好,但现在可读的书太少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3个月后姑父又一次来我家时,把一本他们家保存了多年的一部线装本《小八义》给妈妈带来了。在那个时代,不用看内容,仅从书的的颜色、装订,就可以定为所谓的黄书,传播“封资修”、传播黄书是要冒风险的,但姑父做到了。

妈妈爱读书的习惯对我们姐弟四人影响很大。我们也饱尝到了读书的快乐。读书也成了我们的爱好。通过读书,我们更充分的认识了世界,真正知道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含义。我们也更加爱读书了,并找到了读好书、读透书的办法。

在我的记忆中为读书我曾惹过祸。那还是初中的时候,爱读书的我费了好大的劲从同学处借了一本《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说好了两天后归还。没有办法,只好开夜车。夜里为了不影响大人的休息,我曾把煤油灯用被子遮起来,不但熏黑了被子、还险些造成火灾。第二天全家人险些给我开了一次批斗会,好在我是初犯,下不为例。现在想起来还很后怕,水火无情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真理。

是妈妈教会了我们勤俭持家

生活中妈妈勤俭持家是模范,妈妈能用苣麻菜、猪毛菜、榆树钱做出好多种粮食的替代品,在那个粮食不够吃的年代,有了那些替代品,能填饱肚子已是一个幸事了。在那时候,在做替代品的时候妈妈总是想办法让胃口不好的爷爷尽可能的吃上纯粮食的,实在没办法也要给爷爷菜少的。在解决穿的问题上妈妈更多 是想尽了办法。当时布很难买.每人每年只能凭票买21尺半布.色也只有白、蓝、黑三色.往往新买的白布要做衣服里子,蓝或黑色布做面,而新买的布先给大人做,小孩子也只能穿用大人旧衣服改做而成的。大人穿过的衣服给小孩改做时为了好看,做前妈妈都要买几袋染料将其染一染.现在想起那个时候的染布可真苦了妈妈。为了染布染匀,布要在放了染料的沸水锅中无数次的翻动几小时.妈妈的手常常被烫出数个水泡.事后手也因被染料浸泡的太久而多日紫青色,看着妈妈的手,我总会说:妈妈我们今后再也不染布了!而妈妈却笑着说:手起几个泡,脏了点算什么,只要你们穿的新鲜、干净、暖和妈就开心。等我儿子长大了,能挣钱,给我们家人买好多的衣服,到那时妈一定会不再干这脏活了。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早点挣钱,坚决不让妈再染布,但当我能挣钱妈妈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是妈妈给了我们做人的真谛

回忆那个时代,总不能忘记的是一有空闲,特别是寒冷的夜,躺在热呼呼的火炕上,妈妈给我们姐弟讲那些教育启蒙我们的故事。那些故事对我的世界观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黄继光舍命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安业民火中见真情;《小八义》中的周景隆侠肝义胆、猴子远英、水耗子金贵大智大勇,令人敬仰。

妈妈讲过的故事如今已成为了我教育孩子们的好教材,在空闲的时候,我把其中部分整理出来,已被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在我们的快乐老家圈子里被推荐加精荐到大杂烩广场,在广场中也有多篇被加精。

如今我们姐弟4人,2人入了党提了干,2人成了致富能手。与他人所不同的是:我们4人的7个孩子已有2人大学毕业,3人正读大学,1人读高中、也是年级组的尖子生。我们家读书风气浓,眼疲劳用眼过度的多,眼镜店对我们有感情。7个孩子6个戴眼镜。但随着他们一个个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人才,我们才真正感受到受妈妈的影响,读书光荣,我们也更加想念我们的妈妈。

如今的我已不再单纯为读书而读书了。在业余时间还试着写点小东西。已连续几年多次被市县多家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部分稿件还被省级新闻单位采用。虽然有些东西很浮浅,但是读书之后的一点探索,是对妈妈爱读书影响的一点回报。我还有决心向妈妈学习,读更多的书,做一个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妈妈的优良传统让我们做个好人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母亲,是最合格的老师,以她为榜样,我们都成为 了好人。

在我们儿时,我们自然屯我们同年出生的有8人,由于母亲爱孩子,小朋友们都爱到我们家玩。在那个年代,粮食比较紧张,但小朋友到我家玩,走的时候母亲总都会给小朋友们一些吃的,绝不没会让小朋友们空手回家。大饼子、粘豆包,实在没什么也给小朋友们每人攥个饭团。后来我长大了,去了南方,我才知道:手抓米饭可能是从我母亲那学去的。

爱,在母亲的身上可以说是无时不在。叔叔已到该结婚的岁数,为了给介绍人一个好印象,母亲曾跪着给介绍人斟酒。

邻居家因粮食不足出现了饥荒,母亲会宁愿自己家人吃糠咽菜,将家里不多的食物送给邻居。送的时候母亲会说:我们家的条件比你们强。其实我家也已经要断粮了。

我们的妈妈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身躯也不魁梧高大,同周围人的妈妈比没有什么两样。但每当我们想起她老人家读书、爱书,用书本里的知识培养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才从内心感受到:我们有一个爱读书的妈妈是我们的福份,我们以此为荣,值得骄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