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摩的悲剧

2011-07-17 21:25 | 作者:夏花的流年 | 散文吧首发

我以为,诗人大抵是不安分的。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的诗人都是这个冷酷群体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大胆质疑着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满目疮痍之时,也无能为力于它的苦难。诗人同情着这个世界,世界鄙视着我们的诗人。李白于几千年前哀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无奈于自身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最终也只能屈尊与现实,去把酒言欢。到如今,我们的诗人似乎经历着比李白更悲哀的现实,理想的幻灭、信仰的缺失都让他们无处可逃。勇敢一点的,选择了放弃,放弃生命和生命承载着的一切肮脏的事物。不够勇敢的,苟且偷生着,用愤怒的笔尖刻画着上帝的无奈。、

然而,为什么我们这些人能老老实实的享受着阳光带给我们的温暖,而诗人却觉得阳光里面永远充满着腐烂呢?我们都是同样的人,我们不会为了那些空想的但却实际存在的丑恶去卧轨去自杀,但诗人却会。

所以,我说,诗人大抵是不安分的。他们拥有着比正常人要敏感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神经,可以随时触摸到黑暗和丑恶的棱角,但却无能为力。其实,诗人只是没有精神病医院开的证明罢了,他们原本就是疯子的。

志摩也是,疯子。

为了自由和理想奋斗致死的疯子。

徐志摩是不安分的。他的一生都再为自由和理想孜孜不倦着。但却一直都活在束缚和现实中,他不快乐,所以他的诗中大都充满着疑问和不满,那是他的矛盾,人生哲学的矛盾。

他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为了他所认为的自由,远渡重洋,求学在外;为了情,他冲破封建桎梏,与林徽因含情脉脉在康;自由离婚、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抒发,他要歌吟,因此,像《情死》、《月听琴》、《青年杂咏》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诗歌的重要内容。但是,徐志摩的人生真如他诗歌般美好吗?他并不快乐,理想毕竟是理想,逃脱不了现实的扼杀。与林徽因失败的爱情、对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的不满、与陆小曼婚后生活的劳累和失望……。那些他曾经以为的美好放在现实中,搁在阳光下,竟变得那样污秽,那样不堪一击。他何尝不知道这些呢,只是不肯面对罢了。

只有在他不够深刻不够确定却华丽有余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他满含热泪的眼眸:“寻?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

“假如我是一朵花,翩翩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雪花的快乐》);只有不确定的人才会一直强调一直警告自己要明确方向,有坚定有方向的人怎么会这样呢。徐志摩其实是不确定的,他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你不确定自己的选择,一次次的失望让他失去了对希望的渴望,但又不甘心就这样,于是他就在失望与希望中辗转,看起来是那样的自欺欺人和不堪一击。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偶然》)还是在强调自己的方向和坚定,脆弱和不甘显见其中。

徐志摩是没有安全感的。这也是他诗歌内容不够深刻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自己对世界的不安全感。也是他总是质疑的原因。他一直以为他所追寻的是美好的。为了爱情放弃家庭、为了事业远赴重阳,但爱情让他受伤,事业追求让他失望,他不知道什么还可以相信,然而他却选择了继续坚持,在矛盾与苦楚中坚持,固执的坚持。他总认为什么都会好的但一切在现在看来都是不好的。在幻想与愤恨中继续他的坚持,这样的人生何来快乐而言?只能说,他是一个理想的圣斗士,现实伤害了他,他却把这伤害化成固执的坚持,欲与伤害斗争到底,中间的痛苦和煎熬可以忽略不计了。

不安全感也使他离正常的生活越来越远,,有的人因为不安全感,去伤害身边的人,说一些极端的话,做一些极端的事让爱他的人伤心,但徐志摩却用不安全感伤害他自己。他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所有的理想都破灭之后,他没有自怨自艾,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像个圣斗士一样坚持自己的选择,为了和陆小曼在一起断绝与家庭的经济关系,为了承担婚后生活消费身兼多职。他又是勇敢的。这种勇敢让人寒心。

所以,最终上帝帮了他,在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取走了他劳累的生命。

他已经不堪负重了,如果继续活下去,他或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留名。或许只能是一个琐碎的诗人,他的诗篇也不会那样具有传奇色彩。如果他继续活下去,他也可能选择自己放弃生命,在他终不堪忍受痛哭之时。这也许就是身为诗人的命运。

志摩的悲剧在于他的不安分和不安全感。敏感的神经让他总是不满于生活的现实,得过且过不应是他的命运,他开始反抗,用自己仅有的生命。反抗表面成功,实际上受伤的却是他自己。对世界对自己的不安全感,让他总是处于寻找之中,寻找自由、寻找梦想、寻找方向、寻找信仰。最终,什么也没有。只有那一晚的青烟和身后华丽却不深刻的诗篇。

生命在36岁那年画上了句点,更添了传奇和浪漫的韵味,比起苟延残喘在世上的另外一些看到丑恶和黑暗的人来说,着实是幸运多了。悲剧人生的同时有了喜剧结尾

评论

  • 蔷薇:深刻的剖析了徐志摩的心态,看后为他惋惜而又欣慰。
    回复2011-07-20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