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大师!

2008-06-16 13:07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约十年前就曾读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42年7月1日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稿《每天四问》,昨天晚上又从一本杂志上翻到,静心再读,联系到现在仍在大呼小叫、“探讨”不已的所谓素质教育,觉得陶老先生的这篇《每天四问》应该推荐给包括家长在内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好好一读、细心体悟。??陶老先生的《每天四问》都问了些什么???“首先,我们每天应该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他指出,“提高科学的警觉性,是保卫生命的起码条件。最重要的还是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地调节自己的身体,不使生病!科学能叫我们好好的生活,生存!”??他强调,要注重“饮食的调节与改进”,身体就会健壮,就能“担任繁重的大事”。??他要求“预防疲劳的休息”。他说:“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妨害着脑力的贫弱,妨害着体力的匮乏,甚至于大病,不但耽误了学习和工作,而且减损及于全生命的期限!……希望大家时时提示警觉,预防疲劳。天天能在兴致勃勃中工作学习,健康必然在愉快中进步了。”??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我们的老师、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室内伏案研读之上,体育锻炼、课外娱乐、饮食营养等等关乎生命体质的诸多重要因素被应试教育挤压得难觅影踪,中小学的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在暂的一个小时集会站立中,不少学生会难以支撑而晕倒;据统计90%以上不会游泳,一旦溺水或洪水袭击,根本不能自救;大多毫无安全应急防范知识,遇到突如其来的伤害时,往往束手无策;……由此而引发的我们老师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不少老师职业病缠身,英年早逝者也屡见不鲜。??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像坚守应试教育的日子里那样对待他们的健康,怎么还敢指望他们将来为民族崛起、社会发展“担任繁重的大事”???“每天一斤奶,强壮一个民族”、“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口号的提出和相应措施的强行落实,意义正在于此。我想,这也是国家极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陶老先生说:“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这符合“学生以学为主”的基本原则,但它更体现了“兼学多样,学工、学农、学军,……全面发展”为今后谋生、求生做充分准备的要求,因为“学问”绝非仅指“应试”要求的那点死板的书本知识。??他没有像今天那样把“智育必须占据学校工作的主要地位”、“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和“教学成绩是检验素质教育质量的唯一尺度”的思想意识强硬地灌输给他的“先生、学生和工友们”,而是循循善诱地把做“学问”的方法介绍给他们,作为一校之长,这无疑为倡导教师“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施作出了表率。??他说:“重要在有方法研究。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的学问易于进步。”??他旁征博引地介绍说,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因为有了一个专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的广博起来了。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像“集”的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地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地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清化运用。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即鲁迅先生所主张的“韧性战斗”的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直到现在,我们细致去体味,这些“劝告”是非做学问人所无法理解和作出深入浅出解释的。做学问并非只在学校,直至走向社会,都不能也不敢放弃,所以方法永远是最重要的。这岂不是素质教育的另一最终目的???“再次,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陶老先生为此提出“三点”,我想,这是作为“先生、学生和工友们”都应该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去认真检讨和思考的。第一点是要“站岗位”。各人应该站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守牢自己的岗位,在本岗位上努力,把本岗位的职务做好,这是尽责的第一步。每个人都要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自己进步。??第二点是要“敏捷正确”。要靠熟练与精细。粗心大意,是最容易弄错弄坏事情的。??第三点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少,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次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做好为止”,它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还有做人、做事。我想,这不能不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目的。??“最后,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陶老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愈大。”??陶老从两个方面提出“建筑人格长城”,一是“公德”。他说:“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从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每一个行动,则这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这个集体的基础必然动摇,并且一定是要衰败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这些不顾公德的分子清除出这个集体,这个集体才有转向生机的希望。”二是“私德”。他说:“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成为妨害公德的人。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则我们的学校必然地到了四周年,是有一种高贵的品德成绩表现出来。”??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应试”,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这也是我们教师拿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薪水所应承担的“教书育人”天职。??教,首先是“为人师表”,要给学生作出表率,要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树立“好心术”开始,为集体利益着想,为集体利益添彩,齐心协力建筑高尚品德、健康人格的不倒长城。这岂不是素质教育的又一目的???最令我折服、唏嘘不已的是,陶老先生的这个《每天四问》演讲,是一个难得的学术报告,而绝非政治倾向性强、枯燥乏味的工作总结。他没有借三周年校庆这个“难得之机”进行套路式的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也没有办学三年来的各种荣誉称号罗列和借机歌功颂德,有的只是苦口婆心的引导和满怀激情的期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追崇学问、热衷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型校长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管理风范。??这个报告作于60多年前,现在读来尤感亲切。诸君同仁,在沉思、探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您不妨也找来南海国际新闻中心编辑出版的《世界名人演说总集•中国卷》一读,亲自感受一下大师的风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