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父亲

2009-01-11 10:24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有两个多月没听到父亲的声音了。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是在晚饭后,接电话的总是母亲。问父亲去哪了,母亲总说父亲出去散步了,或在院门外坐着和别人玩呢。

上次侄女从老家休假回来,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接电话的正是父亲,我很想接过电话来,和父亲说上几句,听听父亲的声音,可是我在电脑上忙着自己的事儿,最后还是按捺住,要侄女把电话挂了。

今天午饭后,在老公的催促下,我又拨通了父母家的电话,天气冷了,想提醒父母多多注意身体,也给二老报平安。

巧!接电话的正是父亲。还是那样的语调朗朗,还是那样的声如洪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父亲皑皑的白发,和精神矍铄的脸。

父亲已进七十高龄。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这得益于他持之以恒的步行锻炼,也得益于他随年岁渐老而愈发豁达淡薄、知天乐命的年轻心态。

小时侯对父亲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因为他总不在家,在外面上班。到稍微对父亲有点印象的时候。感觉他很凶,脾气也很坏。还一支接着一支的抽烟。

我记得有一次父亲在家,他要我帮他扎篱笆,就是父亲站一边,我站另一边,把他从篱笆里穿过来的铁丝再穿过去给他,就这么简单的事,我却做得战战兢兢,父亲要我该怎么做,我始终听不清楚他说的话,我问他,他又说一遍,我还是没听清楚。父亲生气得不得了。所以从小我就很怕父亲。害怕和他说话。我有什么话,一般都和母亲说。

觉得自己小时候真的很傻,怎么就听不懂父亲说的话呢?是父亲的语速太快,含糊不清?还是压根就是我的一种害怕的心理?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打针后,做医生的婶婶给了一张医药费报销单给我们家。那时我已读了几年书了,父亲要我填好了,他拿去单位报销。可是那天我又犯了错,又惹得父亲非常生气,把我已涂改得乱七八糟的报销单撕的粉碎。他还骂我,读什么书,连写这简单的东西都不会。我委屈得眼泪在眼眶里真打转,幸亏母亲在边上,责怪父亲,你自己没和孩子说清楚,她从没写过,怎不会错呢?听了母亲我的心里才好受点。

好象一直到我上中学,我都怕父亲,不敢和他说话,不敢单独和他在一起,我怕边上没人的时候,他有什么事就必定要找我了,而我却总听不清他的话。后来再大点的时候,我就有点不喜欢父亲了,我觉得他没有别人的父亲会说话,别人的父亲既能说会道,脾气又温和。而他不是这样的,他从不主动和我们说什么。

这样的感觉一直到我也成家后,我也有了我的孩子后,我才深深地理解了父亲。

父亲在家种过地,在乡里当过村干部,后来“为革命大炼钢”的年代在武汉也呆过,因为人本分,有会计的经验,调到银行系统。工作大半辈子,从无什么经济问题。退休后一直和母亲住在农行小院里。

父亲人老了,心却没老。我也觉得父亲也比以前更会生活了,更和蔼可亲了。每天的清晨和晚饭后,父亲总要拉上母亲一起去散步。为了丰富晚年生活,父亲还定了一份老年人生活的杂志。每次长假回家,看见父亲总是乐呵呵。像个老孩童。从我记事起,从没见过父亲收拾碗筷,洗碗筷,而现在父亲总是一有时间就帮母亲忙这忙那。有次,我们姐妹背地里问母亲,父亲怎么变勤快了,母亲笑,没人要他做,他自己变勤快的。呵呵。真是可的父亲。

父亲也是个智慧的人。我明白了当初自己怪父亲不如别人的父亲是件多么幼稚可笑的事。是的。父亲是不会阿谀奉承,父亲是不喜欢在人前卖弄自己。这正证明着他内心的丰富啊。记得在小时候,要过年了,父亲每天写联要写到很晚很晚。因为村里的人们会写的、写得好的实在没有,在我们这,父亲算得上写春联的高手了。

晚年的父亲生活安逸自在。但他始终牵挂着他的儿女们。父亲总喜欢跟我们几个姊妹说的一句话是“家和万事兴”。要我们生活中互相理解,互相信赖。家庭和睦了,什么事就都好了。

因为我离父亲最远,所以每次回家过后。即将要回家的时候,父亲总把我拉在一旁,对我说,你的脾气最古怪的,平时两个过生活要多理解,不要动不动发脾气呀。我说,知道了,我会永远记住您说的话的,“家和万事兴”。恩。这就对了。父亲满意地笑了。

有一次临上车时,不知父亲是不是忘了,竟然没有对我说这句父亲经典的格言“家和万事兴”,我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可爱的父亲,智慧的父亲,他也是健康的父亲。父亲很喜欢看书,特别是那种保健方面的书。父亲有很多“健康经”,“健康经”也指导着父亲晚年的生活。去年送父亲的一本洪昭光教授的书,父亲肯定已看完了,什么时候看到合适的关于健康的书籍买了给父亲送去。

想着、写着,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父亲大踏步走路的样子。平凡的父亲,伟大的父亲,您和母亲辛勤养育了我们六个孩子,现在你们老了,该享受生活了,愿你们一切都好啊!女儿在这给你们祈福了!

(2006-11-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