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

2012-06-22 19:21 | 作者:鄱阳湖的风 | 散文吧首发

李文旺

横峰街头,常常会传来一声吆喝:“北方大馒头。”那是每天游走于大街小巷卖馒头的叫卖声。北方的馒头个个又白又大,和南方的馒头相比,味道似乎就是不一样。

时候,都是吃大米饭为主,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才会做些馒头和粽子来吃,平时几乎从来不吃馒头。虽然馒头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是物以稀为贵,我小时候,馒头因为吃得少,我们家人几乎个个都很喜欢吃馒头。不过,那个年代,因为交通方面的原因,南方很少有面粉,正如北方很少有大米,即使有少量面粉,也常常只限于在城里供应,面粉在农村实在是个稀罕物。同样因为交通方面的原因,农村人要想去一趟有馒头吃的城里,也不是常有的事。所以,要吃一餐馒头实在是很奢侈的事情。

因为粽子和馒头可以让水中的鱼儿不吃屈原的肉身,所以端午节前,许多农户都会设法从城里买一些面粉做馒头吃。鄱阳湖周围的鱼米之乡,那年头也是衣食无忧,可还是对于馒头垂涎三尺。不要说吃馒头,就是做馒头、蒸馒头等等过程,在我们孩子家看来也是十分诱人的事情。我们的馒头比城里的馒头大多了,其外形就像放大了很多倍的金龟子壳,为了防止馒头和蒸笼粘连,底下用一种菜叶隔开,那菜叶我们当地称为“苦麦”,虽然这样叫,但是那蒸熟的“苦麦”吃起来并不苦,甚至还有些香。

端阳节那天,我们守在蒸馒头的灶旁,急不可耐地闻着从蒸笼里透出的馒头香味,有些人念叨着端午的顺口溜“五月初五过端阳,咸蛋粽子分外香,新鲜馒头很漂亮,加点白糖滋味长。”是的,我们那时候吃馒头几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馒头从来都是用糖作为下饭菜的,一般用的是我们当地自产的砂糖,也就是常说的红糖。如果谁家能够买到凭票供应的白糖,吃一口馒头,蘸一下白糖,那无疑会为端午节增色不少。那时候,除了端午节,偶然也能吃上馒头,那就是到城里的日子。

后来,到城里读书,馒头成了家常便饭。慢慢地,馒头不吃了,改吃包子了。在南昌读了几年书,哪怕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包子也吃厌了,于是,学校食堂的泔水桶里,扔下了不少吃掉肉馅只剩皮的包子。这时候,吃馒头就成了不太喜欢的事情。

馒头,从往日的稀罕之物到今日的尴尬境地,说明了什么呢?也许涵义并不简单。

所属专题:2012清明节诗歌散文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