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随想

2011-09-23 21:13 | 作者: | 散文吧首发

我出生在华北平原上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在我们村西边大约十多里外,就是著名的京广铁路。每当清晨有雾的时候,可以很清晰地听到火车嘹亮的汽笛声。我记得小时候,邻居的大婶大妈们,每当怀里的孩子哭闹时总会说:“别哭了别哭了,你听,火车要来把你叼走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感觉火车一定是一个无法形容的狰狞的庞然大物。稍大一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约了几个同龄的小孩,决定星期天去看火车。那时的孩子不像现在,星期天、寒暑假有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只要你吃饭的时候在就行,其余时间你具体上哪去、干什么,只要不闯祸,大人们都忙于生活,根本无暇去管。

我们几个小孩不知劳累,硬是徒步走向十多里外的铁路边去了。到了铁路线上,远远的看见一头庞然大物,喘着粗气,冒着黑烟,后面拖着一溜很长的车厢从远处顺着两根明晃晃的铁轨,轰隆隆的跑了过来。到了近前,“呜——呜’’的大声鸣叫起来,吓了我们一跳,随后天上唰唰的像下一样,落下许多黑灰,火车在黑烟笼罩中渐渐远去,给我们留下一脸失望。顺着铁路望去,铁轨像两根银色的筷子,反射着太阳的光辉,笔直的向前延伸,将思绪带向远方。

高中毕业,鬼使神差的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铁路学校。平生第一次乘火车远行,带着大包小包,在人流的拥挤中艰难的挤进了车厢。火车开动了,从车窗里看着外面向我挥手的老父亲,不争气的泪水却怎么也挡不住,簌簌往下流。父亲的身影渐渐地被泪水遮住了,慢慢的消失在送站的人群中!……那时的火车上超员十分严重,人们从车门上不及就从车窗往里爬,车厢里人挤人,烟味、汗臭味交织在一起让人作呕,再加上我第一次乘火车晕车,吐了个不亦乐乎,整整两天一宿吃不下东西,到学校后都快虚脱了,就像大病一场,从此我就非常惧怕乘坐火车。上学期间,别的同学都盼着放假回家,而我最怕两件事,一是返校,二是放假。

终于毕业了,分配到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我们的任务是在铁轨上方架设接触网,用电力机车来取代传统的内燃机车,因为它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更加清洁环保。参加工作后,往返于工地和家之间,火车坐的更加频繁了,但是很少再有乘坐几十个小时火车的经历了。车厢里依然拥挤,天,车上暖气并不很热,空气照样污浊不堪;盛,车厢窗户全开着,头顶上的电扇呼呼的吹着热风,人们还是热不可耐,听着外面咣当咣当的列车响声,心情十分烦躁。渐渐地,我已习惯了这种生活,不晕车了,也不害怕乘车了。我只希望,用我们的双手,尽快地把电气化接触网架设在祖国所有铁路线的上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一如既往的乘坐火车旅行。渐渐的,车厢里已经不太拥挤了,车次多了起来,速度快了很多,老式的绿皮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红白相间的车厢,内燃机车越来越少了,白色流线型的高速电力机车越来越多。严冬季节,车厢里温暖,干净整洁,人们都自觉地不在车里抽烟,空气新鲜了许多。盛夏时候,车厢里凉爽宜人,在头顶上嗡嗡作响的电扇不见了,空调静静地为旅客驱赶着炎热,人们坐在窗明几净的车厢里,欣赏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使人多了一种温馨的感受。乘火车旅行变成了享受,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回溯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列车平均速度仅为62公里,人均铁路只有5。5厘米,铁路运速慢,常亏损,百姓买票难,运货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广大铁路干部职工和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铁路历经几次大提速,从平均时速60多公里到120、160、200、250,一直到现在的高铁时速超过380公里,我们仅用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程,现在我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已居世界前列,这是多么令人振奋啊!

展望未来,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高铁未来规划要建成“五纵、六横、七连线”,到那时,高速铁路网将遍布神州大地,省会城市之间全部实现朝发夕至,近途城市高铁公交化,乘高铁旅行将成为一种时尚。那时再回首往事,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在遍布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铁路网上川流不息的不仅仅是高速列车,其中也流淌着我们电气化人辛勤的汗水,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织就了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到那时,我乘坐在高铁舒适的车厢里,驰骋在秦川大地之上,穿行于巴山蜀水之间,重回我的母校,将再也不会是两天一,而是十多个小时吧,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期待着。

白胜锁

2011/5/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