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贫困留守儿童须从“心”入手

2016-04-04 18:08 | 作者:散文吧网友 | 散文吧首发

关注贫困留守儿童须从“心”入手

“我一岁的时候妈妈就走了……”八岁的小芬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望向墙角,有些失落。不知道周围人多少遍的重复,才能让她对一岁的“记忆”如此深刻……除了爷爷奶奶,他就几乎不和别人说话……部分贫困儿童仍旧住在冰冷破旧的土坯窑洞中,虽然是贫困县,在山西闻喜,也很少有人还住窑洞了。13岁的雷云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窑洞里。雷云的父亲和两个叔叔早年间都相继离世,妈妈难以承受……

众所周知,在中国,由于儿童福利制度尚未完善,还有数以千万计需要救助的贫困留守儿童。每年也还有新的脆弱儿童因家庭变故而陷入困境,他们有的甚至吃不饱饭、无人照顾。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城务工,而由于条件限制,他们绝大多数是独身前往城市,于是农村有了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的孩子没人照看,或是隔代照顾,由此,这些未成年孩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口已达6000多万人,并还大有增长之势。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现状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我接触了太多的贫困留守儿童,他们的问题已经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国6000多万留守儿童所共同的问题,更是成为了全社会所要面对的问题。

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心理、道德行为等问题跃然纸上,目睹这些实际问题,让我们潸然泪下,感慨万千。诸如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而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诸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无人照顾,在家学习无人辅导,一些儿童自制力不强,不学习,到外玩耍,由此产生了厌学逃学。诸如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诸如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贫困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时至今日,正好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来为逝去的亲人扫墓,明天又要上班了,为了生计,他们只有再次选择外出打工,全国6000万留守儿童也只有继续他们“留守”的日子。节日期间,各地各部门纷纷开展关爱活动,有的送去衣物用品,有的搭建免费“亲情聊天室”,有的陪孩子们做游戏、读好书……以“圆留守儿童想”为标题的新闻报道也纷纷见诸媒体,爱心值得肯定,但当“聚光灯”潮水般退去后,许多问题仍然留在沙滩上。对孩子们来说,过日子不等于过节,仅对留守儿童进行“节日化”的关爱是远远不够的。既然留守儿童现象时期内难以消除,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应当也必须“常态化”。孩子不得已“留守”,但教育不能“留守”,缓解这些孩子的“心病”更不能“留守”。今天的6000万留守儿童,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社会的生力军,从这个意义上说,关心今天的留守儿童,就是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明天。建设长效机制需要从“心”入手。对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物质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留守儿童不等于贫困儿童,更不等于问题儿童,除个别家庭外,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并没有大的问题,主要是和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从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父母作为“第一责任人”,首先应当上心、用心、尽心,不能将孩子简单地推给家里的老人,一走了之;相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打工父母”的教育帮助,让家长们认识到,经常性地跟孩子保持沟通交流,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心理问题。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远程亲子互动提供物质保障。不少地方开通的“亲情电话”“亲情聊天室”,用网络、电话、微信等各种方式,畅通孩子和外地父母的联系,投入不多,效果很好;要明确教育部门、中小学校的职责任务,发挥其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关爱,让孩子们在老师那里感受到更多“母爱”“父爱”;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可以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引导鼓励更多的人担当“志愿爸”“志愿妈妈”,经常性地和孩子们交流,提供亲情帮扶。而那些“节日化”帮扶、“碎片化、交叉化爱心”,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注意防止流于形式,在献出爱心的同时,避免让留守儿童和学校疲于应付。

从长远来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改革和发展,要通过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引导扶持返乡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未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仅仅一个部门,几个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让我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关心爱护贫困留守儿童,给他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