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青青

2015-06-19 09:05 | 作者:紫雪 | 散文吧首发

记得最深刻是,一条长满艾草的河流。那是故乡的河流。

在五月,西沙河两岸,长满青青的艾草。记得诗人秋籽说,“我忧伤的马匹,又放牧于长满艾草的河流。在时间的岸上,我丢失了很多东西。”

青碧的艾叶,如一群临水照花的女子。站在河岸,淡然又温婉地朝着走过来的每一位过客微笑。那微笑是诗经里最温婉的微笑。叫艾的女子,在水边采摘青青艾草。风中只听着,“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多么缠绵悱恻热烈的啊,那念念不忘的爱人,竟到了一日不见,如三秋之境,这思念里有艾草淡淡的苦,有艾草热烈的纯。原来诗经里的艾草是一丛青青的爱情草啊。

再看诗经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苹,说得也是艾草。与朋友友谊如琴瑟和鸣,如小路吃过艾草一样的幸福满足。还有那衣袂飘飘,傲然独立的士大夫的那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在我心里是那么美。

艾草,是五月端午民俗里的一种祥和植物。记得小时候过端午,在端午节前一天下午,父亲带着镰刀去河边采了艾草,母亲准备好过端午的粽子,粽糕,还有饺子什么的美食。给我们孩子在手腕上以五色丝线拧成的五色手链,戴在手腕,很小的孩子在小腿上也系上。心细的母亲,在端午前为孩子们缝制彩色香囊,那香囊里就装着艾草与其他香草打成的粉。

还记得,在家门上贴上以五色彩纸编得符字,据说是驱邪避灾,还有心灵手巧的女子,以红色剪纸剪出一只红色毒蝎子,一把红色剪子剪着蝎子的尾巴,贴在一张黄色的纸上,说是这一年都没有毒虫靠近家人。这样的说法虽然我从来没有考证过,但我以为,门前插艾草,门头贴祥符,头上戴艾草,及手脚系彩绳等说的是一平安祝福的端午节日里的传统文化。直到长大了才知道,端午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过的节日。

对屈原的了解最初,是在父亲书籍的了解。儿时在父亲的书籍里曾看到有位衣袂飘飘的古人,站在水上。那一插图我至今记得很清楚。如今记起得是自己那时得疑问,那个长发飘飘的古人为何能站在水上而不落入水里,究竟是怎样的故事一直漂在水面而安然不动。如今想起来自己有多么肤浅,这竟然成了自己儿时的一个很傻的故事而已。那一直奔波动荡在路上,流浪迁徙在路上的屈原。在我心里,是永远定格在水面那个长发飘飘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

再回到过端午,在枕草子中有着记载,“节日,莫有胜过五月五日者。菖蒲和艾草纷纷散放香气,扑鼻愉悦。上自九重城阙之内,下至于庶民的住屋,家家户户无不悬挂,景观最是不同寻常,好玩得很。”这清少纳言描述日本的五月五日,就是我们的端午节,而她所说的悬挂物就是艾草与香包。

端午节,也是记忆里最幸福的事。就是端午那天,天还没有亮时,母亲就给我们兄妹几个戴上了艾草,男孩子夹在耳朵后面。我是女孩,母亲就给我插在头发间。当我们从睡中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头上多了一丛青青的艾草,心里有多温暖幸福啊。那幸福来源于今天能吃到日里最好的粽子。

很小时候听姥姥说,端午这天要听话,不要把水泼在地上,不要杀生,疥蛤蟆也要躲端午呢。小时候听了姥姥说的话,心里总是紧紧的,总怕遇上可怕的什么。成人之后,去过许多地方,知道些民间各地过端午的过法,在江南,人们以青艾做成的青团,非常好吃,我曾经吃着,认为是以糯米与艾草做成的最美最有食欲的美食。

如今生活的中原,端午节与我的家乡也有不同,这里过端午,除了插艾草,吃粽子,就是炸油糕,菜角。麻叶了。只见端午这几天,菜市场周围小吃店门口,摆满了这些端午食品,让人看了美不胜收。不过,我还是喜欢儿时过端午的气氛,也许是干净单纯少年罢了,对一个小小的节日看的很重,很美好。如今,过端午是一回事,对艾草的情分还是那般深。

那年邻居婶婶,在端午前去我家,说如果得了眼疾,就用着五月带露水的艾草来洗,在锅里煮艾叶,然后以热的艾水熏洗,这样能治好眼疾。一直到现在,我认为邻居婶婶很神奇,她的秘方很灵,至少艾草是去火的植物。当我眼睛在电脑前写文字感到疲劳时,就会用在端午买来晒干的艾草,用水煮来熏眼睛。第二天,眼睛清凉凉的很舒服,没有了疲倦与模糊。如今随着科学发展,人们将艾草开发成保健产品。就像我在保健市场买来以艾草生产的足浴粉,当身体疲劳时泡泡艾草浴,那也真是好极了。

五月的艾草,青青的艾草。她一直在我的岁月里青青流淌着。她是我记忆里最美好朴素的植物,是我抹不去的青青乡愁。每每端午,我便想起那些年的端午,故乡那条长满艾草的河流。

艾草青青,那是父亲的艾草,母亲的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