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马晓龙

2014-08-23 09:45 | 作者:马晓龙 | 散文吧首发

看了几分钟这个题目,感觉有些沉重, 我的眼前立刻浮现了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我出生在安徽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母亲一共生了4个孩子,我在家中排行老四。再加上姑姑和爷爷奶奶,家里人多物薄,在我的记忆和莫言的记忆差不多,穷的就剩一个字了,那就是穷。母亲总为我们的吃喝费劲心思,整天为全家的吃饭穿衣精打细算。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这句话一点不假,客人来的时候,总是把白馍分给客人,要知道这可是一家人积攒许久的口粮。每当母亲对我们说这些的时候,显得那样的无奈,而我总看到她偷偷拭去眼角的泪水

记得我第一次离开家去县城上学,姐姐在前面走,母亲在后面给我买大饼馍,我心里无比的喜悦,因为那是我吃过最香的馍,只是后来卖馍的大婶因为年迈而不见踪影,所以才会更加怀念,后来我还多次去寻觅,只是消失的恐怕要永远不见了。母亲走的时候,我三步一回头,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没有母亲的外面生活是多么艰辛,我真为当年的勇敢感到佩服自己,因为即使在今天出门求学的时候,每次离别,每当看到母亲遥望我,目送我,直到没了踪影才怅惘而归,我依然感动不已,心里很不是滋味,完全没了当年的脱。

我离开了家乡之后,母亲在家很挂念, 总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她说她精心给我准备了我吃的东西,包括节时腌的猪肉、端午时的粽子,还有中秋的月饼都留了下来,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桃园里有一颗桃树结了很多又红又大的桃子,母亲非要留给我,结果过了很久都熟透了,母亲才采摘回来,我还是没有回去,听说很多都烂了。每当说起这事时,我姐都埋怨不给她吃,心里对我又是羡慕又是嫉妒,而母亲说我在学校里过得不好,学习又消耗脑力。所以每次回家不管胖了还是瘦了,母亲都心疼不已,不住的给我加饭,其实我则愧对不已,学校里美食数不胜数,只是我从来没有想到为父母带些特产什么的,羞愧自责,无言以对。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就是家,家就是母亲。正如一位大作家说的,人即使到了七十岁、八十岁。只要老母亲还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一个人要是没有母亲,便像鲜花插在瓶子里,虽然有花有香,却已经失去了根基。我就是这样,从我小时候有一次溺水被吓之后,躺在母亲怀里,母亲为我叫魂以此安慰我脆弱的心灵,从此以后,我好像有了依赖性一样,经常央求母亲为我掏耳朵、给我讲故事。。。。至今回忆起来,周围仍然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姥爷的离去,那时我快高考了,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我傻了,姥爷故去了,我知道母亲肯定接受不了,因为姥爷身体一直不怎么好,母亲一直伴随左右,可母亲一直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让老人痛苦离去,还没有享到她的福。我感慨万千,母亲已经超出了一位女儿能做的范围之内,而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亲情的无价,母亲一边接送我们上学,一边去给姥爷送药,我知道母亲承担的不仅仅是位女的角色,因为姥爷膝下无子,母亲究竟付出了多少,我想只有她自己知道。母亲没有上过学,在家里放羊割草,外祖父恪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没让母亲上学,所以母亲劳力劳心,即使远嫁,也是相夫教子,街坊邻居无不交口称赞,而且嫁给父亲之后,一直任劳任怨,仿佛苦难在她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在为姥爷守孝的日子里,母亲消瘦的让我辨认不出,当她用沙哑的声音让我拜别姥爷时,我不知道是太过伤心还是压抑已久,竟嚎啕大哭,为母亲、为姥爷、也为那些他们经历的苦难。

而现在,电话那么方便,只要千里之外,只要拨个电话,就能听到母亲的声音,就可以和家人欢谈,而性格内向,不擅表达的我总是欲言又止,记得有一次喝了点酒,和母亲说了好多话,我再也不顾一切,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诉说,妈妈,我爱你。而妈妈却很平静的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说我也知道,我第一次感到了母爱的伟大,我经常听我喝醉酒埋怨,你也不给我们打电话,你妈天天去村东头看你回来没有,每次都失落的归来。记忆最深的还是高考的那段岁月,母亲送我接我,为我做好吃的,那段时间我胖了她白发却又多了,我还经常和母亲生气,而母亲从来没对我大声说话,高考之后母亲还安慰我,尽力就好,所以我才更加自责,辜负了父母,高考也永远的成为了我心里的一道伤。不为别的,愧对母亲。

在漫长的岁月里,母亲都在付出,却不求回报,前几天回家我问母亲喜欢什么礼物,母亲让我多回家看看就行了,工作以后再买吧。只要你送的礼物我们都喜欢,母亲这样做不要去问值还是不值,因为生命的价值不是交易的体现,母亲为儿女搭铺路,可是路成桥就之后,儿女如大雁般远走高飞,只留母亲孤身一人,多陪陪老人家吧,现在我想还不太晚,如果我们还不珍惜陪伴父母的岁月,只怕失去之后将欲哭无泪。

恰逢母亲节,儿又身处异乡,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在这里我只想说,妈妈,我爱你。我用一生的陪伴作为礼物送给你。

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是母亲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