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听笛总关情

2014-03-17 07:55 | 作者:雪千寻 | 散文吧首发

某天,打开一个群的视频,一边听着喜音乐的群友们表演着自己拿手的歌曲,一边读着别人对生活和自然领悟独到的文章。忽传耳膜传来一阵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境,让人陶醉。仿佛霎时间清泉流遍我整个心田,让我兴奋。细细分辨,原来是笛子演奏。

笛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欢快有趣,那音节就如潺潺流水般绵绵不绝,如风般和暖欢快,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我深深地陶醉了。 我深深的陶醉在这美妙的笛声之中,久久难以释怀……

笛子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而且尤其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音质最好。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竹子洒过了小,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

笛子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在所有的吹奏乐器中,我喜欢笛子的音色。

就从那一天,我开始关注笛子和擅长演奏笛子的优秀人物。我的音画日志里的音乐也从单一的古筝纯音乐开始向笛子独奏、葫芦丝独奏、箫独奏扩展。很想有一天能像别人一样吹奏出一首流畅的笛曲,不要很优秀,能够像弹电子琴那样顺畅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情绪就知足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那些清透回转的古曲旋律的。也许是天生的情有独钟,也许是后天的潜移默化。在闲暇时沏一杯香,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听着清越温婉的音符,就好像有清风绕过耳畔一样,真是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听音乐时,心里就如同清泉濯过般那么澄澈,干净。在这“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的晚,只想,伴笛风琴韵,执一怀远古幽思,让灵魂穿越远古,将心情挥洒到极致。

思绪也就在笛音盘旋里,依稀回到旧时光,蔓延成斑驳院墙上的藤蔓,缠绕牵绊,剪不断,理还乱。回眸见古老的巷陌和庭院台阶上,青苔绿丛参差不齐。从远古至今,一段段风雨留下的斑斑印痕,雕梁画栋,灰墙白瓦,在夕阳余晖中,投射出斜长的影子。跳跃的思绪总能够把事物变迁、季节的轮回,悄无声息的拉伸、挪移.....

笛音是那么悠远空灵,似远在深山,若入幽谷。笛音悠扬婉转时,仿佛穿云飞月,直抵人魂灵深处,勾起一腔爱恨情仇;低回呜咽时,情感在悲欢离合中彷徨、挣扎;铿锵激扬时,又使人精神振奋,心里生出无穷的想往和力量。

恍惚间,如见群居飘扬,兰指轻拂,回旋出丝丝入扣的龙啸凤吟。悠悠古韵,似溪流清泉;若环佩叮咚,越涧绕石,潺潺而来。破空而来的清音,撩拨起一缕似有若无的缠绵情思,从眉黛传韵,在眸间留痕。纵然柔肠百转,也诉不尽千般缱绻,万种风情。一曲袅袅仙音,已穿过千山万水,飘摇在蒹葭苍苍的水之滨、花之畔。

仿佛远古的风,携一路花香,含笑而来,一缕缕从林间枝梢拂过,摇落一地飘红。红尘渡口,已是落英缤纷。是谁在情感彼岸执竿摆渡,原来是在等一位踏着笛音、衔约而至的梦里伊人。撑起一叶竹筏,去找寻好花常在、山明水秀、有欢无悲的人间桃园。

跟随心雨飘零,逐风踏波,轻漾涟漪。想寻找一些简约、合适的字写出笛音的裂石穿空,或者温婉柔和的美妙之处。我几经揣摩,于是写出了:

《闻笛有感》

文/雪千寻

笛管声中著此身,不同浊世混芳尘。

忽闻一阵清音发,婉转激扬颂碧春。

可是反复比较,还是觉得表达不出天籁之音的神韵。不由得由衷佩服起古人驾驭文字的能力,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字把吹笛、听笛的感受发挥到极致。不仅用字凝练,词义丰盈,而且意境优美深远。

比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中用浅显的字描写了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不知从哪里传来了笛声,丝丝缕缕的,被春风吹散,飘进了整个洛阳城里。一起句“谁家玉笛暗飞声”,就将人带入了一个高远空灵的意境,这个“暗”字用得尤其妙,把那种幽微、断续、隐约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因为是在晚上远远的听到,所以“暗飞声”写出了笛音的飘渺旷远,在暗中飞扬,更衬托出夜晚的安静。也正因夜静,才断续、隐约的听到了笛声。

再看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通过听吹笛描写了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戍楼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梅的花片,四处飘散,色香洒满关山,以形以色写无形的声音。三四句以想象中的笛音的美妙,与一、二句中胡天战士牧马而归,月夜吹笛的实景构成虚实相应的边塞和平宁静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之落,句中也含有思乡的情调。

重读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听着空灵曼妙的笛声,咀嚼着优美的词义,我的心也随着沉浸在如诗如幻的旋律里,随之高亢,随之平静,随之温婉,随之欢悦……

笛子独特的音色在室内不断地弥漫开来,撩拨着我敏感的神经。它们像一群群跳跃的精灵,欢快而不轻佻;像一首田园诗歌,清秀淡雅,温婉和畅;也想一条逶迤远去的小溪,婉转悠扬,天然无雕饰。

孤独的时候,听一曲梅花落。任由笛声拨弄心弦,宛如一个舞者面对离别,优雅的舞步里旋转出一道伤感的弧线,一起一伏,由远及近的敲打着寂寥的门窗,心在一寸一寸的疼痛里逐渐苍老。

一树繁花,极尽芳研,可是历经风雨后,还是要面对凋零。只有笛音,不论青春与衰老,只要演奏者秉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就可以将人生冷暖连缀成演绎悲欢离合的韵律之花,永远不凋败,不退色。

关上两扇叫做名利的窗,将外面的明媚收留,沉淀于心。读几页闲书,饮几盏清茶,听几曲玄妙的天籁,不再刻意追求虚幻的风景。兴之所至,推开一道虚掩的竹门,轻挑帘栊,就可以看到有儿在上下飞旋,啁啾细语,毫无羁绊忧虑,那般的轻灵自在。

心好像也跟着跳进了音符的海洋,披着霞光轻吟浅唱,歌一曲清欢,舞一场梨花雪。一曲叫做“悲欢”的曲子在人间反复演奏,千年不衰,乐此不疲。

在暮霭微岚中,清风徐来,幽香阵阵。品味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晓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的意境,悲凉的笛音穿透风云,在伤感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离人。《喜洋洋》欢快,明媚的天音,也在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里升腾。

敞开心扉,捻一缕墨香,听一曲《梅花三弄》。似乎见白皑皑的冰天雪地中,万物肃杀,只有梅花傲然独放,怎能不让人流连思远,竟至微醺……

轻依时光门楣,嫣然巧笑,千寻花香袅袅,仙乐潺潺,一颗被红尘纷扰的心渐渐归于平静。禁不住手痒难耐,于是拈来一缕墨香,再次挥毫写下听笛感受:

《闻笛有感》

文/雪千寻

袅袅仙音绕柱鸣,应知笛曲总关情。

犹如风起垂杨舞,珠落玉盘万点声。

疲累了,高兴了,难过了,都可以聆笛筛酒,酿字成篇。在四季里感悟春华秋实的喜悦,在月亮的阴晴圆缺里体会聚散匆匆。道是无晴却有晴,就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寻找一份心灵的芳草地,吟诗听笛总关情。

月华初上,在氤氲迷离中,笛声悠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