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戏性

2008-06-20 12:3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说起性,人们都说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一直是羞于出口的话题。但是,几千年来,人人都在谈性,不过是谈的环境和风格不一样罢了。有的在大庭广众,有的在阴暗角落,有的在知己之间,有的在锦帏之中。风格呢,更是五花八门。有的粗言秽语,有的妙趣横生,有的深入浅出,有的含而不露。有的语带双关,有的谐音借对。反正离不开男女之间那点乐趣。有些故作清纯女人还经常指责:下流。反正今天是周末,闲来无事,我就来讲一个历史女人——苏小妹。她可不是一般的女人,比起当今的性学大师李银河来说,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为何这样说?因为苏小妹谈性那是饱含文学细胞,语出文雅,不污慧聪。用嘴讲,朗朗上口;用耳听,会声会影;当时津津有味,过后余味无穷。今天这里说的有的是听的传说,有的是文字记载,真不真实,无从考证。反正是日白,大概不要完税,就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章:小妹戏嫂

话说宋朝时,四川湄山出了一个充满灵秀之气的家庭。这就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苏家。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小妹因是女流,没有入列,但名气颇大。有蜀地才女之称。苏小妹的才情之长是对答如流。其文思之敏捷,苏轼常常自愧不如。

苏小妹十三岁时,身上一开始走动,就对性知识有了渴求。当苏轼和结发妻子王弗结婚时,她就偷偷从书房溜出来,听兄嫂的卧室悄悄话。有时动不动把嫂子王弗叫到一边问长问,戏耍一番,把个嫂子经常闹得面红耳赤。时间一长,兴趣更浓,姑嫂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苏小妹从此对性生活知识的了解异乎常人,这姑嫂之间由于经常在一起谈夫妻性事,成就了苏小妹被人公认的风流才女的美名。

一天上午,太阳很大,嫂子王弗提着竹篮到田里去摘苋菜,苏小妹看见,急忙跟上来。王弗在前边走着,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小妹的声音:“大嫂提篮心想苋。”王弗一听马上回头,看见苏小妹在后面跟着,很是高兴,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很是逗人喜欢。此刻由于太阳大,一只手掌横在额前遮着斜射的阳光,望着王弗嘻笑。王弗一见小妹的鬼样,知道不是好话,又在戏耍自己。嫂子王弗和苏轼结婚后,十分贤慧,弥补了苏轼待人接物相对疏忽的不足,苏轼办事,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是有名的内助。历史上留下了“幕后听言”的故事。后来苏轼在她病故后,为她写下了千古名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可见王弗也非等闲之辈。王弗这时一想小妹的“提篮想苋”,分明说自己“提起男人就想汉子”,于是走到小妹面前,把小妹遮太阳的手一捏诡诈地笑着说“小姑怕日手遮阴。”苏小妹一听,捏着两个拳头就在嫂子被上亲热地捶起来。两人逗了一会,就嘻嘻哈哈地到地里去摘苋菜。

菜摘好了,两人到田边一个打谷场上来歇一会儿。场上没有板凳,就是在风斗旁有一个藤条编成的扒撮和一个竹篾编成的簸箕,小妹顽皮,就两腿一并,曲着下身坐进了扒撮里,外面仅露出一个上半身和两只小腿。王弗也有点累,躺在簸箕上。王弗一看小妹的下身全部缩在了扒撮里,想起小妹来时戏耍自己,不觉心血来潮,想要报复一下,随口吟出了一句歇后语:“小姑坐扒撮——无孔不入。”苏小妹一听,脸上红起来,一屁股从扒撮里爬起来,一边笑一边要摸嫂子的下身说:“你的孔可以入吗?”王弗一看小妹要摸自己的下身,急得一边笑一边翻身。小妹一看嫂子不想让自己乱摸,瞬眼间扑在了簸箕上,臀部朝上了,灵感忽来,脱口就出:“大嫂扑簸箕——后来居上。”王弗一听,笑得眼泪直流说:“鬼丫头,你又没经过阳道,还晓得后来居上呀?”苏小妹说:“你不是常说哥喜欢这个姿势吗?”两人疯闹了一阵,才提着菜回家。

第二章:小妹戏兄

苏小妹在家中最小,很受兄长护。但在苏门这种诗书传世的家庭,可以说是百无禁忌,兄妹感情特别好。开起玩笑来,互相嘲弄长相,有时也语带双关地夹杂一些性内容的吟诗作对,倒也雅中藏俗,平添几分乐趣。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有年天,后初晴,苏轼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裘袍上缀着的一块方形图经风一吹,图案周围裘毛拂动,苏小妹在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雀雀毛乱动。”说完笑眯眯地看着苏轼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气。然而苏小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淌,苏轼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射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还年小,但已初解人事,她知道自己上联中的“雀雀”用得哥不舒服,然而哥的下联中的“壁壁”谐音更不雅,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一见,立即说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知道又在说女人的生理特点,不想回敬,犹豫了一下,但终究忍不住,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大家不是喜欢吃牛鞭什么鞭吗,我估计,这个鞭可能是苏小妹发明的。

第三章:小妹戏僧

苏东坡有许多和尚朋友,宋代理学盛行,提倡明心见性之余,也使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饱受压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脚之外更要求女子话不高声,笑莫露齿,天天就躲在闺房中习那女红,出嫁的那天头上都还要顶一块红布不让别人看见。苏家是读书人家,见识有别,另外与苏东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苏东坡与那些和尚交谈玩笑的时候,并不干涉他那伶牙俐齿的妹妹在中间搅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主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 #p#副标题#e#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

“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脸红,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敢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后来苏小妹新婚之后,再到庙里进香还愿,寺僧这时故意问苏小妹:“昨如何?”苏小妹知道和尚是在调侃她和秦少游新婚洞房的云之事,故意笑而不答,但索纸笔挥洒数字,然后将纸条亲自粘贴在大钟里面,对寺僧说,欲知夫妻新婚滋味,一看便晓。那和尚只好把光头伸进钟内,只见纸上写着:“今天如此。”和尚看了下联,霎时目瞪口呆,晃着光头从钟里钻出来,乐得陪同来的秦少游哈哈大笑。

第四章:小妹戏郎

苏小妹渐渐长大了,女大十八变,人倒比小时漂亮了许多。但仍是十分顽皮。她的婚姻问题日益成为苏氏父子考虑的问题,苏小妹有才,人聪明,又不拘小节,顽皮甚至耍赖,长得又不是十分出众,要找到一个十分称心如意的人来做丈夫比较难。

就在大家都为苏小妹的婚姻着急的时候,苏轼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秦少游。秦少游是今天江苏高邮人,出生在一个家道已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园收入不足以自养。少年时期也曾在扬州、越州一带与一些歌妓,“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秦少游在宋哲宗元丰五年和元丰八年两度入京应试失败,元佑五年他第三次进京,这次多亏了苏轼,得以及第并留京五年提任大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从此他和苏东坡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秦少游也就经常出入苏家,青年少的秦少游慢慢地引起了苏小妹的注意,那天她在哥哥那里看到了秦少游的诗文,发出由衷的赞叹,辽是十分少见的事,苏家父兄便心里有数,于是积极设法来促成这段婚姻。

秦少游得知苏家准备把苏小妹嫁给他为妻时,他虽然当即应允,但想到传说中的苏小妹突额凹睛,风流少年秦少游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着实放心不下,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苏小妹,由于理学盛行,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定婚之后更是不可能再见,又不好向别人打听,这一块心病着实越来越深,那天终于得知苏小妹要入庙进香还愿,秦少游计上心来,把自己打扮成“化缘道人”,先在庙门前等着,苏小妹的轿子一到,秦少游就上前去求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在轿子里立即拒绝:“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的搭腔,立即说道:“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苏小妹就是好斗,不甘示弱,跟着说:“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边答边想,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一定不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看也颇多才思,苏小妹好奇心一起就忍不住掀开轿帘要看个究竟,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脸孔,如何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赶紧走上一步,苏小妹豁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香也不愿进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秦少游追着说:“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撒手宝山?”苏小妹心中烦恼,愤愤地答道:“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边说边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长相并不象苏兄吟诗那样,倒也算美貌佳丽,特别是气质高华,清奇逼人,好不高兴

这门亲事只要苏小妹没有意见,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自然是无话可说,于是苏门四学士之中的另一位黄庭坚作了个现成的媒人。由于秦少游尚无一官半职,而三苏已是声名赫赫,婚事自然在苏家主办。一般来说新婚之夜,新娘子都只会在羞涩、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坐以待毙式地等着新郎官去征服,可机灵古怪的苏小妹却别出心裁,在占尽了“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居然要新郎官解开她出的三个题目才准新郎官进洞房。

原来苏小妹那天庙前见到秦少游后,回到家中却是越想越气,于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第一道难题,考一考秦少游,报一箭之仇。

第一道诗谜是: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就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的意思,“沿”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四句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而诗中的意境不乏男女情事的出神入化的描绘。

秦少游少年时期是在扬州等地歌妓场中混过的,在风月场中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他一想就知道苏小妹已明白当时在庙里的化缘道人就是自己,想通了那一“诗谜”,提笔就回了一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诗中每句句首的字合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苏小妹看了芳心窃喜,一喜丈夫才恩敏捷,二喜他终于向我认错。

当即又传出一首诗谜,并声明全诗打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底。诗谜是: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想都未想就猜出:第一句强爷胜祖是孙权,第二句凿壁偷光的是孔明,第三句由丝缕缝线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然就是“子思”,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自然是望,那就是大公望。秦少游顺利过关,这一场考试,对秦少游来讲就好象是行军打仗,每解一题就前进一步,这时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外面,苏家父子和众多的宾客都凝神静气等着那最后一道难题。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苏小妹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仆人马上接过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苏轼在旁看了,暗暗发笑,伸出一个指头,指着“雨”字,秦少游心领神会,立马答出: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纸条一递进去,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自然是巫山里,云雨交欢。

文女戏性就讲到这里,不知女人男人们心里是什么感觉。晚安!

二00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凌晨二时三十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