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2011-12-08 10:30 | 作者:听涛 | 散文吧首发

(一)放牛童年最开心的事是在天和一群小伙伴到野外去放牛。

乡野的冬天苍劲可人,收获后的田野最适宜放牛。最惬意的时候是周末,和几个小伙伴约好,一起到田野去放牛。冬天,田野的庄稼已经收获一空,不必担心牛去偷吃庄稼,伙伴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尽情玩耍。

在野外放牛时玩的方法的有很多。到了田间,寻好牛吃草的地方,很快便来到一块更为平坦的田地。田间长满了肥田的“紫云英”草,或者已经铺满了干枯的稻草,在这样厚厚的“棉被”上,小伙伴们快乐地打上几个滚,比比谁翻的跟斗多。有时甚至比赛摔交,几个回合下来,胜者为“王”,败者献艺,或歌、或舞、或故事,为大伙增添无限乐趣。

玩累了,小伙伴们开始分工“做家家”。捡柴禾的捡柴禾,砌灶的砌灶。不一会,一个“小家家”就做成了。小伙伴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各种杂货:土豆、芋子、黄豆、红薯、玉米……品种还真不少呢!开始升火做“饭”了,”主厨“把各类食品放进火堆中烘烤,黄豆和玉米是放在一个可以密封的铁罐中。有时还会带上一个小铁锅,拿来一小袋大米,一起做“爆米花”。待到一定时间,食物出锅,一阵香气扑鼻,小伙伴们互相分享彼此的食物,一连串的叫好声:“好吃”、“真香”……直到肚滚肠圆,再看看彼此的形象,从嘴巴到脸颊,已然灰黑如炭,遂一阵惬意的哄笑。

有时也会忘记带食粮。就有神通广大的小伙伴,总能从某块地里刨出农民伯伯埋藏在地里过冬的土豆、芋子、红薯……一样可以享受到”美味佳肴“。

玩够了,吃好了,小伙伴们牵上已是背滚腰圆的牛儿,踏着暮色,乘着欢歌,兴然而归。

(二)捉泥鳅

童年最喜欢做的事是去稻田里捉泥鳅。

通常来说,天是捉泥鳅最好的时节春天里泥鳅的生长繁殖迅速,稻田里随处可见在泥土中上窜下跳的泥鳅。

捉泥鳅的行动主要选择在稻田播种前后进行。每到下午放学,只要天气好,便会约上几个好朋友,带上小竹篓,来到事先看好的田间地头,开始捉泥鳅。捉泥鳅是要讲究方法的。首先,必须找准泥鳅在水田里出没的位置。泥鳅隐藏的地方泥土一定是松软的,通会留下爬行的痕迹,出没处的泥面有一圆孔,有时还会冒出泥鳅呼吸的汽泡。瞅准位置后,双手掌心相对向下,形成一个包围圈,快速地插入泥土中,双手把这摞泥土捧起,放在干燥的地方,用手拨开泥土,一条活蹦乱跳的泥鳅就出现在你的眼前,赶紧把它抓住,放进小竹篓。用这种方法,顺当的时候,一个傍晚的时间就可有一、两斤的收获。

有时,“师傅“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顺着小孔掏出的泥团里,不仅不见泥鳅,窜出的竟是一条通体紫红的大肚皮的面目可憎的“泥蛇"。虽然这种蛇是无毒的,却也让人心惊胆颤。

捉泥鳅的另一个时间是在晚饭后。事先准备好火把和泥鳅叉子,背上小竹篓,带上小伙伴,来到田间,卷起裤脚,下到水田里。晚上是泥鳅休眠的时候,只要用火把照住泥鳅,泥鳅大都不太会动弹。这时拿起泥鳅叉子,对准睡中的“猎物,一叉下去,准能逮个正着。用这种方法,一定得有两个人的配合效率才会高。其中,一人掌叉,另一人负责退下叉子上的泥鳅,放入竹篓中。几个小时下来收获颇丰,少则两三斤,多则三五斤,几个小时的幸苦,带来的是收获的欢乐。

在水田里捉泥鳅,腿上爬上几条水蛭是常有的事。记住千万别惊慌,也不要害怕伤口流出的血,只要拔一小摄田边的野草,轻轻地擦去腿上的水蛭就行,伤口流出的血也会自然停止。

捉泥鳅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遗憾的是,在化学药剂满天飞洒的年代,已经很难能够在稻田里看到活蹦乱跳的泥鳅,更不要说在餐桌上品尝纯土的风味。捉泥鳅的欢乐只能成为儿时记事本里的回忆了。

作者:福建省清流县长校中学李新旺3653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