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坎坷新闻路(之一)

2014-06-23 08:14 | 作者:冬虫夏草 | 散文吧首发

文/

对于一个心理健全的人来说,战胜苦难的过程,往往就是磨砺意志、调整行为、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过程——题记

我生于上世纪的1955年农历的八月初九(公历9月24日),老家在山东定陶县的一个偏僻农村,自幼既没有超凡的聪颖,也无过人的智能,生性纯朴诚实、温顺善良。由于具备比一般人稍强的记忆和勤奋进取的精神意志。才使我改变了苦难多舛的命运,促成了我“跳出农门”,成为国家事业单位的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自此,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天。

少年有“

在我三周岁时的记忆中,那是一个非常艰难困苦的时代,全国到处都在盛行“吃大锅饭”,刮“共产风”。接着,又是一场饥饿的大灾难,先是我的祖父在陕西烧窑过早的去世。之后,我的两个姐姐和一个三哥又相继夭亡。最令我刻骨铭心的还是父亲的辞去,他从集体食堂每次领回少量的饭,总是省给奶奶或俺兄弟仨,自己却经常饿肚子。直到有天他病倒再也起不来床,母亲跑了好多家才借来半瓢白面,擀了一碗面条,可是父亲却已咽不下去了。我望着奄奄一息的父亲,手里攥着奶奶给我的两个干枯的麦穗,听到母亲在屋内父亲床边的哭泣,一种童心的无知也在外溢,竟盯着那碗面条闹着一气喝完。这样,在那个1959年夏季的日子,38岁的父亲撒手而去。年届37岁的母亲,忍着巨大的悲痛,只身挑起了祖母、两个哥哥和我一个5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尽管母亲那时没白没黑的日操劳,家里还是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难。

我8周岁时,在部队服役的大哥多次给母亲来信催我上学,报名时我竟还没有名字(只有个按排行叫的乳名“小四”),母亲与二哥绞尽脑汁,一连几天想出好多名字,可在这个1000多人的村子里都是重名的。最后,我竟突发奇想,脱口而出:“就叫王义上(当时是上下的上,后经老师改为尚)咋样?”母亲与二哥略作思忖道:“也行,没有重名的还有向上的意思!”我给自己起了名字,从1964年初入小学到1972年初读完中学,八年的光景,我心里绐终怀揣一个“梦”。那就是一定刻苦学习,努力升高中考大学、当记者和作家,彻底改变家中现状。在班级上也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尤其是在语文课在全校班级遥遥领先,从小学三年级起,作文也一直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阅读。可到升高中时,却又逢史无前例的“文革”动乱时期,高考被取缔,升学靠推荐。没任何关系的情况下,我没被推荐上,从而也就粉碎了我的大学梦。16岁花季的我便成了一名少年农家子弟。

那时的生产队,一个劳动日的价值还换不回一角钱,但工分对农民来说好比是命根子,分什么都得凭工分。因我父亲去世早(大哥在部队、二哥外出)家中是缺粮户,为挣得与整劳力一样的工分,不满十八岁的我就硬撑着干拉车、挑水、去场院扛100多斤粮袋等重活,经常被累得喀血。由于缺少精神生活,农闲时一本《新华字典》被我翻了又翻,里面的字词几乎能背诵。

——王义尚(未完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