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自己

2013-10-20 09:25 | 作者:散文吧网友 | 散文吧首发

西游记里孙悟空发现六耳猕猴变成他的模样时,上天入地硬是把那个假货给打死了。他为什么不允许和他一样的人存在?

人们常用“孤芳自赏”来形容极度自恋的人,如果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你,你能忍受得了那个复制品和自己老婆同床吗?

第一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自己会的他也会,自己想什么他都知道,一种不安全感和唯一性思维在作祟。第二个问题也很好解释,这是“我的”与“我们的”区别。

于是突发一个奇想,把一个人的思维和性格模式,复制到一男一女身上,这两个人能相吗?我把自己代进去实事求是的想了想,答案是“不会”。也就是说我自己都不爱自己。再引申一下就是,我不自爱。于是,我惶恐了。

当我发现自己一点不值得爱的时候,想让别人去接受我,去认可我,去喜欢我,那简直是痴人说。要想被人爱,首先得自爱。所以只有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爱上自己,最后才能超越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爱无疆,从爱我做起!

爱自己当从认识自己开始,对自己的缺点不掩饰,对自己的优点不放大;对自己的不足不回避,对自己的长处不自傲。我不是完人,所以我必有缺点;我不是一无是处,因此我必有所长。爱自己与自怜、自恋是不同的,爱自己是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做事情会出错。出了错,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误与现状。学会爱自己不是要在道理上明白,而是用自己内心中去体会这些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怎么用要从品读自己开始。

读书可分为吞、啃、品三种境界。泛读为吞,吞的是文字,精读为啃,啃的是深意,细嚼为品,品的是韵致。我们都应该仔细品读自己这本书。因为读别人容易,读自己难,一个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其实就是自己。读别人有各种各样的读法,读自己却不能变换角度,如同照镜子,无论我怎样晃来晃去,都只能照到我的正面。所以才有那一句至理名言——人要有自知之明。

品读自己,不是自我忏悔,也不是对自己的诘难,而是以一种洒脱的心态,平心静气地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品读自己的心灵,品读自己的思想,品读与我相关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缺点。这个过程犹如灵魂捉着一支笔,蘸着我的笑声和泪水的墨,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起笔,一直外延到我的生活

品读自己,其实是阅读自己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我发现自己,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好,也不像别人说得那样坏。品读自己,我明白了“别人赞我,与我未加一丝;别人损我,与我未减一毫。”的道理。至于我选择的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还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个并不重要。

人不能自恋,但必须自爱,心理学家把人划为四种人:第一种是乐观积极者,内心乐观,外在也积极。第二种是乐观消极者,内心乐观,外在却消极。第三种是悲观积极者,内心悲观,外在却积极。第四种是悲观消极者,内心悲观,外在也消极。第一种人也许有,但我至今未见到过。我也肯定自己不是第四种人。所以我和大部分人都应该属于第二或者第三种人,而且还是在第二种和第三种之间不确定的摇摆或者转换。

至于第四种人,有两种表现,极度的追求完美,极度的否定自己。越是自卑的人越是这样。自卑的人为什么这样过度的追求完美呢?因为他们在潜意识中有个认知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自己不完美就不会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喜欢,希望通过自己的完美让别人和社会接纳自己。但是越是这样追求完美,反而是自己不能接纳自己,也使别人无法接纳你。自卑的最深处也许就是自傲,因为不允许自己失误,总是拿理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结果一旦出现失误的时候,自我批判也最重。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换位与人才能得到人生的最高禅悟。

人为什么活着?由于每个人对活着的理解不同,所以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大部分人活着,是因为延续种族;一部分人活着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极个别人活着是为了改造别人;我之所以活着,是因为我不想死,我要经历活着的过程。既然要为这个过程活着,认识自己能够是这个过程充实,爱上自己能够是这个过程精彩。

其实,人这一辈子不过是学会了两件事:一件是如何和自己相处;另一件是如何和别人相处。和别人处的时间少,和自己处的时间多;和别人处易,和自己处难。所以我们总是孤独的时间多。我们试图掌握命运的轨迹,倾尽一生我发现,我们只是陪着命运走过了暂的一段行程。

我所能做的不过是走在路上,然后原谅自己的错,然后找到一条可以跟自己更好相处下去的路。这条路,没有回头路。我们只能鼓足勇气走下去,走到最后终于可以不再在乎问题和答案的那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