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王之无题

2017-10-02 20:10 | 作者:Nobita | 散文吧首发

今天,十月一号,祖国的生日。早上起床,挑了件鲜艳的低领长袖衣裳,配一条同色系的小方丝巾,下着白色铅笔裤,用一款获得感的衣饰迎接祖国的生日。因为工作需要加班,去公司,其实上班也没啥事,只是以防万一有事,老板安排,只能听从。出道时父亲教导:对于发给你薪水的人的话一定要听,至于无法做到,力不从心,可以交流商榷,但态度要好,一定要尽力而为。在人前背后不要说发给你薪水人的坏话,这样以后会发现自己的损失会很大。

来到公司,办公区域没几人,显得办公区域很空旷。径直走到老板的办公室,敲门进去,看他正在喝咖啡。他看我进来点头示意:“没什么事,等会有事,我会叫你”“好的,老板”我边说边后退出了办公室,前往自己的办公室。

望着玻璃幕墙外面,家里出来的时候还有点下小,现在放晴太阳微照,幕墙外的氛围是节日的获得感,幕墙内的我只能按照规矩,而不是理所应当因放假而放假。同一公司人,今天放假的有的去国外玩,有的国内游,有的在家睡懒觉,我只能跳过常规思维,这般才会有好的心态。

坐着没有,就码字吧,随便写点什么,我的很多文字就是这样出来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时敲打下满屏的字后,心中的块垒也就散了。码字也有活血化瘀,散风去火的作用,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节前,我有点小忙,中国人嘛,把情与礼看得很重,特别是过年过节。每年去拜访送礼过的人,虽然打电话过去说:我马上就到,你在家嘛?他们总会说:不要来了,你太客气了。但心里早就惦记着我去呢,习惯了这个点时,不去心里真会不开心。人嘛谁都不能免俗,被人惦记也是一种特殊的获得感,犹在“无用”的时候更显珍贵。

走了几家人家,可以说整个上海转了一圈。今天我想说道的是其中的一家,有说没说就说说,因为确实有点不快。

这家人家是我读书时的老师家,读初中的时候,我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去外地工作,父母是一个单位的。父母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没有管,其实年青时的我的调皮,叛逆让我父母很是头痛,他们总是疑惑自己是生了个女孩子还是男孩子。所以,他们考虑再三,跟我学校的老师商量,最后教我数学的老师同意,把我带回家暂住在她家里。也就是在她家的三年里,我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得到了类似于西方式的快乐教育。她有个儿子,很乖很听话,与他在一起,她先生总会说:这二个孩子的性别有点颠倒了。现在,我感悟到在同样引导和教育下,不会出现一样的人,这大概与内因和外因有关吧,也类似于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的道理。

期的教育是关键,但步入社会后的三年对于人的一生尤为重要。我进入社会跳过几家公司,薪水不说,能力见识确实长了不少。老师的儿子,最初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后来国营企业倒闭,他出来做生意,跟随一位女士做,钱赚了不少,时至今日没有结婚

现在,把话题在绕回关于情与礼的事。三年住老师家的收获,让我感觉收获匪浅,所以,每年一年里只要是节日我总会备上一份礼物去看望老师,等自己工作了,我会备厚礼去看望,从来不会遗漏。二年前,老师因病去世,但,这份情意不会因老师的去世而消失,一如既往的在节前去看望老师的先生。几天前去老师家,老师的儿子也在,我们就坐下来喝茶随意聊天。老师的儿子大概是做惯生意的缘故,一惯的生意思维在聊天中慢慢显现。说话间,他认为我在他母亲去世后还能像过去一样带份厚礼来看望,是冲着他有钱想让他投资做生意的缘故或者看着他有钱想赚钱的原因。我不解释,也不谈我内心那份对于他母亲的怀念。因为,对于不是在同一频率的人,解释再多也没有用。在同一频率的人,几句话或者不说,也能得到响应。也就是,不在同一频率的人不要强行要求对方得到响应或者同步,这是无用的,只会扰乱了自己的心。

小众有小众之乐,大众有大众之乐。独乐,众乐,都无可非议,在乐上没有标准答案,安心就好,充实就好,快乐就好!

字也写完了,瘀也祛了,老板也没来电话,看来今天没事了。突然想起昨晚见帅哥,是不是昨晚睡前有点兴奋。

起身,去倒杯绿茶,压压。。。。。。

评论